十大变化读懂中国足协改革 中期目标是打进世界杯

肖良志12-18 16:22 体坛+原创

中国足协改革后的十大变化

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足代会,核心主题就是“改革”,其中也包括中国足协的改革。梳理这次大会的内容之后,围绕着中国足球以及中国足协的改革细节,通过如下“十大变化”,可以读懂改革的内涵。

1、中国足协不再依靠红头文件式的行政命令管理和运营日常事务,会员大会成为最高权力和决策结构,执委会为执行和决策机构,秘书处为办事机构。

这个决赛机制的改变,是中国足协改革中最大的变化也是最核心的变革。过去,中国足球的一切几乎都是依靠中国足协办公大楼内的人员作出决策,然后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下面执行。今后,决策群体中有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代表,将比以往更加民主、科学。

地方协会在本次足代会期间发言踊跃,他们今后将监督中国足协。

2、执委会构成发生变化,专业人士在相关领域的建议权和话语权增大。比如说高洪波和黎瑞刚进入执委会,在足球业务以及市场方面的议案会增加。

3、中国足协主席团的组成发生变化,最为重要的是两点:作为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代表的于洪臣和林晓华,由副主席改任执委,行政部门的力量被削弱。另外,职业联赛内部将产生一位副主席。

过去,职业足球俱乐部一直喊冤称他们在事关联赛的事宜上没有话语权。今后,由于主席团成员中有来自职业联赛的代表,职业足球的诉求将比以往受到重视。

4、成立全新的12个专业委员会。过去,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今后,专业委员会将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真正担负起本领域内的责任。每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都由执委兼任。专业委员会的议事内容以及议案等,会很快汇总到执委会,然后供大会作出决策。

5、按照FIFA程序,正式成立公平竞赛与道德委员会,弥补了过去对中国足球领域内发生的非体育道德现象无法调查的缺憾。

过去,如果发生了反响比较大的默契球、疑似假球等事件,在缺少证据无法进行司法介入的情况下,中国足协束手无策。今后,再有类似事情,公平竞赛与道德委员会就发挥作用,他们拥有行业范围内的调查权。如果发现了具体的证据,首先会提交给纪律委员会,由纪律委员会做出纪律处罚。

根据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条款,违反道德条款的,也会按照相关条款做出处罚。

6、国家协会中最为核心的两大业务部门技术部、青少部的力量将被充实。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张剑表示,今后会加大技术部和青少部的力量。

过去,这两大核心部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人员配备还是业务运作方面,都不符合两大核心业务部门的地位。今后,这方面将会有所改观。

7、改变会员大会工作报告的报告模式,将把单一的大会工作报告改为单项委员会的分领域报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每个委员会管辖的领域内的具体工作呈现在参加会员大会的所有人面前,让大家了解各个领域的工作,便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过去,中国足协从未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走出这一步,就不会让中国足球各个领域的工作存在死角,就不会再有业务层面的暗箱操作。

8、切实落实并实施青训体系的建设,以及青少年竞赛必须按照单年龄段设置竞赛模式。

改革之前,中国足协在青训体系建设方面是空白,也没有任何成型的评估与考核体系。今后,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市级青训中心,都会有相关的标准和评估考核体系。

关于单年龄段的竞赛体系设置,中国足协青少部此前一直在力推,已经初具模型。今后,只要中国足协全力推动,实现起来很容易。这个改变,将让各俱乐部、足校所辖的各个年龄段的球员增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储备。

9、中国足协敢于提出正式的世界杯目标:中期目标是打进世界杯,远期目标是打进世界杯16强,世界排名稳定在前30,最终成为世界强队。

过去,最近十年来,中国足协在国字号的目标方面没有具体的指标,或者说不敢设定具体的目标。如今,中国足协明确了打进世界杯、进军世界杯16强、稳定在世界前30名的量化指标,证明中国足协必须按照这样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今后会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加专业、更加科学,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目标。

10、中国足协观念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包括在“归化球员”方面也有明确的考虑。蔡振华表示,中国足协也一直和有关方面探讨“归化球员”的可能性,但是,毕竟这是国策的问题,不是中国足协和相关部门就能决定的。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足球其他领域的思想更加开放。

足协  /   蔡振华  /   足代会  /   改革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