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喀尔隔岸观火:标致赢了!达喀尔迷失了?

宋永川01-10 00:52 体坛+原创

这个周末,2016达喀尔拉力将在阿根廷的萨尔塔迎来本届比赛的休息日,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边境城市将因达喀尔拉力赛的到来进入短暂的狂欢模式。6天6个赛段,平均每天差不多700公里的赛事总里程,任何强大的肌体都需要一个缓冲,这个时候,也恰恰是达喀尔赛程过半的节点,是典型的达喀尔节奏。

刨除11公里排位赛以及因天气原因取消的第一赛段,第二次参加南美达喀尔拉力赛的标致车队包揽了全部赛段的冠军,这与上一年的窘相形成极大的反差。在已经完成的5个长赛段中,9届世界拉力锦标赛(WRC)塞巴斯蒂安·勒布赢得了三次,达喀尔11冠王斯蒂芬·彼得汉塞尔赢了2次,赛程过半,标致军团已经把主要竞争对手MINI、丰田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卫冕冠军卡塔尔人阿尔·阿提亚已经落后领先的彼得汉塞尔16分钟之多,丰田车队的领军人物德维里尔斯更是了落后了29分之多。在高手的竞争中,这看上去不多的时间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除非技术上或者其他意外因素造成标致领跑者掉链子自毁长城,这个差距简直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些更在乎胜负的中国车迷们,从现在开始可以不用刷夜翻墙盯着网页抓耳挠腮了。从第2三段到刚刚结束的第6赛段,第一梯队的几名车手之间经过长达几百公里的角逐后,差距只有几秒钟,可见他们彼此之间的实力有多么接近!

赛程过半,大局便基本确定的感觉很不好!这让我原本刷夜的准备变得毫无情致了,好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神,比如在勒布和彼得之间,我更钦佩勒布,或者说我是他的粉丝和车迷。前些年我还在做有关WRC的版面时,几乎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围绕着勒布做文章,直到另一个塞巴斯蒂安的出现,那个时候,隔着不认识的法语,都能感觉到他那颗天生路霸的心脏有多么强大。

技术问题是我说不透的东西,所以只好避实就虚,连阿尔·阿提亚都很吃惊标致的两驱车怎么可以这样快,我记得前些年达喀尔组委会在选择路线时曾遭到过一些参赛者的诘问,包括美国“表演艺术家”罗比·戈登在内,他认为组委会完全是在为mini夺冠创造条件,他的两驱车怎么可能赢呢?赛程过半,在TOP10已经找不到戈登的影子了(目前排在全场32位),但是标致的强势领先反讽了戈登此前多年的“怀才不遇”。当然有强大厂商运动技术团队支撑的法国人的两驱赛车,和戈登自己改装的悍马自然有着不小的差别。关于技术,我能说的只有这些了。

我真正想说的是赛道,是作为赛事最基本条件的赛道设计可能引导的赛事趋势和未来空间。

第五赛段结束后,赛事技术总监、来自西班牙的前达喀尔摩托车组冠军科马遭到了参赛者的质问,有人提出了路书上的某些失误(这些东西我们在国内的比赛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当你的比赛不顺利的时候,总要找个外部原因给自己当台阶的,就像我前些日子挪车的时候不小心把前叶子板刮花了,我当时的理由是商城的路桩放得太密了。。。。。),科马没有任何退缩,极其坚决地回击了对方的质疑:我们反复研习了那里的情况,我们做得没有任何问题!

达喀尔就是这样,即便是真的有问题,那也是你的问题,不是它的问题。比如2015年,由于选择赛道的天然条件所限,比赛在第二天便进入了高淘汰阶段,这显然不是组委会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大型越野赛事应有的节奏。再比如今年的赛道,在已经完成的6个赛段中,绝大多数路段为有形的戈壁高速路,从有限的视频资料上看,除了个别过水路面和被大雨冲刷成泥潭的路段,赛车大部分时间处于高速行驶的状态,用彼得汉塞尔第三赛段结束后接受采访时的描述就是:80%的赛道都像是WRC的赛段,勒布不想赢都不行!

勒布赢还是彼得赢,我真的不关心,总之标致已经掌控了大局,无论是赛车、技术、实力,他们的豪华战队都应该赢下这场战役,假设把比赛穿越回撒哈拉时代,我想赢的也应该是他们,即便勒布不行,彼得也是靠得住的。如果勒布首次参赛便赢得冠军,我除了为他高兴,还会对达喀尔有点小小的伤心,正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圈里的留言:如果勒布赢了,那么达喀尔就完蛋了,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达喀尔变成了WRC?当然没有,但这是一个问题。

达喀尔拉力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艰苦的越野拉力赛,这个法国人发明的残酷游戏,从一开始并非一味追求高速的,他的精神内核是探险,直到今天“伟大的探索”都是达喀尔的宣传主题词,“THE ODYSSEY(漫长的冒险)”依旧是2016年的标识。“越野”这个词儿是个舶来品,英文讲off-road,可以直译为离开大路,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开拓无路之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越野爱好者也是这样理解的。2016年的达喀尔拉力赛是这项赛事进入南美的第8年了,在南美大陆,阿根廷、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先后成为达喀尔选择比赛线路的四个国家,我在2012年有幸跟随当年的成都农商银行车队的周远德先生全程采访了当年的比赛。戈壁、河床、砾石烂路、沙漠等等,多样性的赛道也让人领略了达喀尔的强度难度和丰富性,整个比赛充满了挑战,当时我甚至替我所钟爱的这项赛事感到庆幸:当达喀尔不得不离开非洲大陆时,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有着深厚赛车文化底蕴的国家,除了给予了达喀尔不菲的财力支撑,更让这项赛事从传统的探险跋涉进入了愈加市场化的收益期,从这一点而言,并非是现任主席拉维尼挽救了进退两难的达喀尔,而是南美大陆热情的沙漠戈壁和彪悍的民风给了达喀尔昂首阔步的信心。

8年,转瞬而逝,就连从没去过南美的人都知道了南美达喀尔的老套路数了。2013年,达喀尔组委会最后一次(到目前而言)在北京召开推介会,我曾问当时的赛事总监加沃里(就是每次在发车台上站的那个瘦瘦的高个子法国人),人们都说南美的赛段过于简单了,你怎没看?加沃里显然不同意我的看法。但事实上,众多首次参赛的达喀尔新人都能以比较好的成绩完成比赛,加沃里的解释是:那说明参赛者的能力在增强。其实这个问题我是基于亲自参与达喀尔以及多年来对国内拉力赛的直观经验提出来的,在我看来,有形路面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度系数越来越低。2016年的比赛恰恰是这样,由于水灾等原因,智利、秘鲁先后退出了达喀尔拉力赛,于是我们看到的2016达喀尔,“缩水”成“环阿根廷拉力赛”,直到STAGE6比赛经玻利维亚晃了一圈,再度回到阿根廷。在余下的比赛中,尚有小部分的沙漠路段,这将有可能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段,可惜这样的路段太少了,不足留给旁观者更多的谈资,更不会给落后的技术流们翻盘的机会。

回到阿根廷,达喀尔又将回到和你上个星期看到的那些赛段差不多的风景,山地之间的高速砂石路,也会有惊险刺激,但这是高速飙车中的惊悚,考验的是驾控和赛车的性能(这是WRC的主要竞技内容),当然,通过性早已不是越野车重要的技术指标了,但探索的乐趣,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中寻找出路的复杂性、趣味性,以及在非硬路基施展技巧最大限度地表现赛车性能的机会都变得稀缺了,这是当今达喀尔面临的尴尬和遗憾。比赛开始之前,一位曾近参加过非洲达喀尔的中国车手就私下表示:缺少了探索层面的意义,没有了野味,如今的达喀尔不好玩了!他所说的野味,正是达喀尔越野拉力赛本身应具备的探索和冒险的精神本质。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极端天气在南美大陆的一月份以洪水的形式凸显出来。比赛开始前,阿根廷北部的多个省份传来了水灾的消息,而在自然界影响赛车运动的安全性的诸多因素中,洪水的危险性位居首位。在达喀尔拉力赛开赛之初,和前去工作的一位朋友通话,他调侃说:我来看看末路中的达喀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局面!“末路”的局面,一名专业人士的措辞显然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毋庸讳言,只有347辆赛车报名参赛,这是我印象中规模最小的一届。眼见着南美留给达喀尔的空间变得越发局促,达喀尔或许将面临2008年后的又一次考验,市场化、商业化一直以金色的光环昭示美好的未来,但它同样也是一个容易迷失的光环。

达喀尔  /   彼得汉塞尔  /   勒布  /   标致车队  /   阿提亚  /   塞巴斯蒂安  /   科马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