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斯诺克先别说80后90后 奥沙利文依旧还是火大爷

已经半年没动静的火箭又升空了,除了2015年德国大师赛止步64强,新年伊始奥沙利文先是在冠军联赛拿下了第一小组的冠军,旋即又在大师赛杀进决赛——如果说奥沙利文依旧无解的表现是给年轻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子,那么霍金斯则是在决赛和火箭一起左右开弓、啪啪啪地打小辈的脸。
打不过奥沙利文算不算丢人,这并不是一个具备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需要质问年轻人的是,你们一代不如一代,这算不算丢人?亨得利超越了戴维斯,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排名赛冠军数奥沙利文比不上亨得利,但前者是唯一对亨得利胜率超出的球手。可以说,这三代球手确实一代强于一代,而本应是当打之年的80后球手呢,冠军数量难以比肩尚可用竞争激烈作为理由来搪塞,可是在直接对抗上他们就像刑场上的囚徒一样,伸着脑袋挨个被奥沙利文砍头;在推广台球的作为上,也无法与戴维斯和亨得利相比。那么,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一代不如一代?
这种重振河山待中年的尴尬,不仅存在于奥沙利文这个无解的BUG身上,而是存在于断代的层面上。本赛季至今结束的11个排名赛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球手中仅有5人次抡元,而在大型排名赛中,更只有尼尔·罗伯逊和威尔逊(出生于1991年)显得80后不是那么逊。
用斯诺克的母语来说就是:How old are you?其译法有二,一是怎么又是你,二是你都多老了!
俗话说,拳怕少壮;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意思截然相反的俗话,不仅体现了汉族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也能说明在新老交锋时,年轻人的冲劲和老辈人的经验都能成为取胜的法宝。这本应是类似于胡一刀与苗人凤在沧州的惊世对决,胡家刀法大开大合、雄浑有度,苗家剑法轻灵飘逸、绵劲悠长,除了刀剑碰撞的火花,世间所有的相惜和狡诈都能从中体现。实际上,我们只看见赵子龙七进七出、乔峰独闯聚贤庄,甚至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所有的胃口,都在瞬间秒杀后消失无形。
如果,你此刻打开电视,电视画面是马拉多纳在连过五人,或者是迈克尔·乔丹在用后仰跳投绝杀比赛。如果你看到的是录像,那不失为追忆经典的温馨场面;可如果你在画面右上角看到了直播图标,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当我们看到两鬓斑白的奥沙利文依旧趴在球桌上打出耀眼的杆法,我们可以为火箭的骄傲而鼓掌,可以为见证一个时代的巨人而自豪,却不想为失去一个标杆而惶恐。这种心态,很像一个不会管钱的大学生,月底捉襟见肘时总会有吃糠咽菜甚至是到处蹭饭的日子,可是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呢,反正下个月家里会寄钱来,总是饿不死的;奥沙利文不参赛,斯诺克比赛还是可以看,反正奥沙利文还会回来的。
奥沙利文永别斯诺克这个话题,我们还是不要想起的好——除了找虐和添堵,全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愿山河常在,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我们的小辈们,虽然叫一声大爷不算吃亏,但他们也不要像某种特殊行业一样,只会谄媚地叫人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