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赫的挑战——从四合院到大杂院

梁言01-06 12:58

北京国安终于结束了动荡的一年,在2017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股权转让依然令人感到突然,但这是国安目前应走的必经之路。对于许多北京球迷来说,眼下最关心的自然是中赫会给北京球队带来怎样的改变?而中赫集团当下最应该做些什么,让球迷能够迅速的接纳它?

中信国安自经营北京足球以来,20年来屹立不倒。但是在中国足球全面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安必须做出改变。就像恒大集团的董事长许家印曾说“一切为我”,他所说的这个“我”既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他的俱乐部。当许家印在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发现偏差,他能够立马进行调整,简单而直达。但是国安不能,有些事情国安甚至只能将错就错。罗宁所说的“为我”,也不能全心全意的为俱乐部,所以这是国企的弊端。

感谢中信国安过去二十年来苦心的经营,目前中信仅占10%的股份,但这股份其实只是因为土地、俱乐部等资源上的评估所给出的股份,不再有名义上的实权,所以北京国安俱乐部已经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正式“脱钩”。而中赫集团在接下来,如何利用好这种简单直达的办事效率?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的摸索和调整。

与别的俱乐部股权更换都有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不同,随着中赫的入主,新的董事会已经成立,而董事会成员清一色都是中赫集团的领导,北京国安俱乐部成为了一家全新的俱乐部。但是这不禁让许多北京球迷担忧,中赫集团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与中超那些土豪俱乐部抗衡?

就资产能力来说,以往的中信是完全可以碾压中超任何一家足球俱乐部的。但现今的中赫集团,从资产报表来看,仅仅几十个亿的身家。面对挥金如土的中超市场,可能一年之后,一些不确定因素就会逐渐浮出水面。虽然中赫集团董事长周金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过,“以后的国安不搞人民币足球,而是要搞人民足球。”但是球迷们依然会问,如果没有钱的话,俱乐部该怎么玩下去?这就需要中赫集团提前做出预判,并在不断熟悉了解国安俱乐部的过程中,铺好后路。是否可以提前考虑寻找靠谱的合作伙伴,通过众筹的方式分摊成本,那么届时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

不过,对于新东家中赫集团,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接北京的地气?如何融入到北京球迷的文化氛围当中,是最关键的。

20年来,北京文化逐渐在北京国安队里渗透。这种文化,是北京球迷所赋予的,球队只是一个载体。并不能因为说中赫集团作为北京的企业赞助了北京的球队,就实现了本土化。从大格局来考虑,中赫集团应该继续传承北京球迷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树立北京精神。

比如周金辉董事长一来就询问了徐云龙的续约进展情况,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龙队作为为北京球队效力了18年的旗帜、精神领袖和支柱,在他的问题上新东家应该妥善的处理,双方应该细谈,让北京的这种精神、符号继续闪耀。

而在融入北京球迷的文化当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习惯北京人的调侃,这种调侃是北京人的性格使然,是北京人常说的局气、大气。在中信集团里,有许多职位比罗宁高的人,但罗宁成为了中信最有名气的人。曾经面对北京球迷的调侃,罗宁、高潮开初都有些难以接受,但是高潮退休之后,他就曾说:“很怀念被调侃的日子。”他们已经渐渐地将球迷的调侃变成了一种享受。当得知罗宁即将卸任时,有球迷说了一句“终于走了”,但换来的反而是大部分球迷站出来公开对这位球迷进行批评。

有人评价国安是“成也罗宁,败也罗宁”。但人一旦转身,就不会忘记他的努力。虽然罗宁曾夸下许多海口,但很多事情他也身不由己。这么多年,罗宁尽心尽力为国安做了很多,操心的甚至体重都下降了20公斤。就算没有赞美,但罗宁也有苦劳。这是北京球迷对他的宽容。

所以,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是,中赫集团所经营的项目都是高端项目,例如高端房产、高端旅游等。周金辉是一个走高端路线的人,就是北京人所谓的“四合院文化”。但是工体就是一个“大杂院文化”,希望周董事长能够俯下身来,去接地气,了解一下所谓的大杂院文化,融入到北京球迷的文化中。

回归到球队本身,现在最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在去年如此动荡的时期,国安最后都排在了第五的位置。而今年的教练团队较早到位,球员们的斗志、自信都有所改变,球队正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中赫集团也表示,“今年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平稳过渡。”球迷们其实也没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比去年进一步的话自然可喜,但就算是退一步也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中赫  /   国安  /   中信  /   中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