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王勤伯:用体育戳穿“阿根廷人看不起邻居”这个谎言

王勤伯     06-20 12:48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王勤伯

关注拉丁美洲主题的著名微信公号“拉美智讯”620日发表了一篇署名“刘向群”的文章,《和阿根廷人打交道,你必须要知道的……

作者列出了10条必须知道的和阿根廷有关的知识,例如注重家庭、讲究礼仪、说英语的人很少、狂热喜欢足球、爱喝马代茶……然而,第一条或许也是决定了此后多条基调的论点,完全属于陈词滥调。

作者说:

阿根廷人性格骄傲,优越感强,自诩为南美的欧洲人。“来自西班牙,说话像意大利人,衣着像法国人,却以为自己是英国人”这虽是一句西方人对阿根廷人的调侃,但很好地概括了阿根廷人与生俱来的民族优越感。虽然地处南美,但阿根廷几乎全是欧洲移民后裔,其中又以西班牙和意大利移民后裔为主,是整个南美大陆最欧化和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在文化上深受欧洲影响;阿根廷在本世纪初曾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一句“富得像个阿根廷人”可以让你天马行空想象当年阿根廷的富庶。在科技文化领域,阿根廷也产生了诺贝尔医学、化学、生理学和和平奖这样的翘楚人物和博尔赫斯、萨瓦托、科塔萨尔等大文豪,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至今仍被称为“南美的巴黎”。或许因为这些缘由,即使早已退出发达国家行列,既便是被人称为没落的贵族,但阿根廷人的民族自豪感依然强烈,傲娇的看不起周围的南美邻居。

这种陈词滥调仍然停留在半个世纪以前的阿根廷,今天的阿根廷人早已发生了改变。阿根廷人不仅不是看不起邻居,反倒是非常看得起邻居,因为20世纪下半叶南美历史的发展,已经让南美诸国尤其是南美洲南端诸国在文化价值观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而且是区别于北半球欧洲-北美价值观的共同之处。

举例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观众把所有场馆都变成了足球看台,无比狂热。很多国家的运动员提出抗议。然而,被巴西人嘘得最厉害的阿根廷运动员却集体为巴西辩护,“这样我才感觉是在家里比赛”。阿根廷《民族报》等媒体都反击了英美媒体虚伪的指控:“我们两国共享同一种体育激情。”

2014年世界杯,笔者亲自目睹了10万名阿根廷球迷来巴西的盛况,更目睹了他们和巴西人之间超乎寻常的友谊。阿根廷人对巴西的感谢是衷心的、对巴西快乐精神的欣赏是真切的。

反过来,在最近的拉维奇照片门风波中,唯一客观报道整个事件、指出源头在于英国记者挑事的国家就是巴西。唯一激烈地为拉维奇辩护的国家也是巴西。并没有巴西人站出来抨击阿根廷人高傲、以欧洲人自居、看不起其他种族。

笔者有很多阿根廷友人,也有很多巴西友人。从文化角度说,阿根廷人已经完整地度过了“移民综合症”时期,无论他们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克罗地亚还是俄罗斯,那些记忆已经属于上上一代,梅西和迪巴拉分别是意大利和波兰姓氏,但他们的认同感完全属于阿根廷,几乎很难在梅西身上寻找独特的意大利性,或者在迪巴拉身上寻找波兰性。

这一点恰恰展现出,尽管经济衰落,阿根廷的民族融合过程和南美其他国家并没有太大区别,一两代人之后,形成一种完整的新认同、新身份。相反,在北美,非洲人、欧洲后裔、亚洲人、西语裔之间的彼此融合程度和速度要慢很多,建立共同身份的能力差很多,遗留的族群问题也多很多。

在文化上,阿根廷文化越发南美化,而不是欧洲化。这位作者刘向群提议和阿根廷人打交道可以聊聊足球和探戈,说明他对阿根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至少30年以前。探戈是一种悲伤的、怀旧的、属于第一和第二代移民的音乐。而现在的阿根廷年轻人更喜欢是南美大陆流行的音乐,之前流行过萨尔萨,现在则是昆比亚的天下,昆比亚并不是阿根廷原产,而是来自中美。你可以问问梅西、阿圭罗、特维斯、拉维奇,他们更感兴趣探戈还是昆比亚。

文化之外,经济纽带也促使阿根廷人和邻国之间找到更多共识。阿根廷经济衰退伴随的一大问题是物价奇高,所以一到假期,阿根廷和智利之间跨越安第斯山的公路就会超级堵车,因为阿根廷人都跑去智利购物。而到了度假的季节,大批阿根廷人又会前往乌拉圭和巴西度假,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巴西的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在夏季简直就是阿根廷人的城市。

为文化交往提供建议是好事,但如果提供建议本身是在传播陈见,可能会给文化交往造成更大的困难。阿根廷人的共性是很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喜欢阿根廷运动员,不仅是足球,还有篮球,网球,但倔不意味着骄傲和瞧不起人,“大师兄”德尔波特罗很倔,他也处处让人觉得很亲切可爱——我倒是见过一些性格不倔却很贱的欧洲-北美人,他们很容易瞧不起其他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