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特约记者陶渊报道
里约奥运,随着惠若琪探头球一锤定音,中国女排再攀世界之巅,也重回国人心尖。之后,女排的热度居高不下。奥运结束10月之久,朱婷的高原反应、郎平的手术情况都仍令国人牵肠挂肚。能够收到球迷与媒体如此热烈追逐的,不仅仅是因为成绩,更多的是因为传承下来的感人“女排精神”。多年来,中国女排有无数感动人心的故事,让我们对这支队伍有着特殊情结。
朱婷:两次高原反应,仍坚持球场拼搏
48扣26中,外加4次拦网,朱婷在今年全运附加赛的首轮比赛交出三局30分的成绩单。第三局,出现高原反应的朱婷下场短暂休息后回到赛场,坚持到最后。赛后,朱婷被高原反应击倒,不得不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而这已经不是朱婷第一次被高反困扰,2015年,她就在同一块场地拼搏到呕吐才离开赛场。
赛后,有专业人士解答,朱婷的体质不适合在高原地区比赛,因为高瘦且身体素质突出等原因,会更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更不应进行激烈运动。然而,即使知道自己的高反体质无法克服,朱婷仍然选择为母队拼到倒下。这份坚持,令人动容。
惠若琪:左肩7颗钢钉,为返赛场两做心脏手术
16岁入围陈忠和国家队大名单,惠若琪也曾是“天才少女”。2010年国家队比赛,自己将脱臼的手臂接上,回到场上,导致赛后不得不进行手术,在左肩埋下7颗钢钉。2015年,2016年两次本可以避免的心脏手术,为了圆奥运梦,她克服要靠“电击复苏”的恐惧,最终涅槃重生。
最懂她的母亲如此评价她,“她能经历很大的创伤而战胜自己,消除恐惧,重新站到赛场上就是奇迹,就算她没有任何成绩,但她真的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她是在用生命打球。”
赖亚文:嫁给排球的女人
1998年,赖亚文拖着被肝病折磨的身体,坚守到世锦赛决赛后退役。然而此后,她与排球的缘分并没有终结。因为世界冠军的心愿没有达成,退役的赖亚文也从未离开队伍,一心扑在女排上。坊间传言,赖导曾发誓,“如果中国女排不夺回世界冠军,我就不结婚!”陈忠和指导曾开玩笑说她是“嫁给排球的女人”。2003年,中国女排在日本重回世界之巅,赖导才终于圆梦。
郎平:12次手术12记勋章
苦等20小时,中国女排球迷终于等到郎平术后保平安的消息,“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惦记!我已经顺利完成手术!明天开始,努力康复!”这是郎导今年的第2次手术,也是她人生的第12次手术。
从18岁入围国家队,到57岁仍奋斗在排球一线,郎平是中国女排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12次手术,从颈椎,到腰,到髋,到膝盖,郎导的身体被排球落下了多枚勋章,这是她的人生印记,也是中国女排的成长史。
陈招娣:“拼命三郎”,“独臂将军”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的元老人物,是老女排开启王朝不可或缺的核心之一。她有很多外号,“独臂将军”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1976年6月,在与日本队的一次交手中,陈招娣的左臂桡骨被对手扣中,加上旧伤,致其断裂。即便是这样,她依然用绷带固定住左臂坚持打完了两个月后的全运会。单臂出战,至此赢得“独臂将军”的美誉。
因为在赛场防守出色,忘我拼搏,陈将军还有一个外号叫“拼命三郎”。1981年世界杯,与日本女排的最后决战中,陈招娣在第三局与队友撞到一起,腰部受伤,但她仍然坚持拼搏,利用防守为中国队赢得不少反击机会。当中国女排捧起第一个世界冠军时,陈招娣已经无法直立,只能靠队友背上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