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球员身份证造假难识别 材料越全造假越严重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成都报道
2月9日,2018年全国男足青少年U13(2005年龄段)锦标赛第二阶段比赛将在四川成都温江基地展开半决赛,分别是富力足校队对阵大连星辉宏驰队、广州恒大足校A队对阵山东鲁能一队。两场比赛的胜者将在11日争夺冠军,决出2017-2018年度全国青少年U系列的最后一项赛事冠军。
然而,从U13锦标赛第一阶段比赛开始之后,就先后传出很多“声音”。起因很简单,主要是由于中国足协在此次U系列锦标赛展开之前并未组织骨龄测试,引发各方强烈反响。尽管近日足协已通知各年龄段在本月底进行骨龄测试,可是缘何不能在锦标赛开始之前就展开?如果展开了或许就能够完全避免这次U13锦标赛期间的诸多非议。
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凭借身份证就可以杜绝年龄造假情况,但实际上,在中国足协于2010年底第一次全面展开骨龄测试之前,当时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要求除了递交身份证之外,还需要出生证、学籍证明、户口本等材料,一应俱全。可是,越是齐全,年龄造假现象越为严重。虽然外界这么多年来将年龄造假一事一直归罪于中国足协,但其实是让足协背锅。
去年3月,中国足协在官网上公布了第一期骨龄测试结果公示表,参加测试的是2001-2005年龄段的男足运动员。记者在查看公示表中,意外地注意到一名2004年的南方某省小球员的名字似曾相识,经核对,发现在2016年足协的公示表中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名字,其13位身份证号的前9位数字也完全一模一样,而且均在同一个省足协完成注册,只是具体到年月日,开始有了变化。更令人生疑的是,这名小球员在2016年参加骨龄测试时,上报的出生年份为2003年,而到2017年2月参加骨龄测试时则变成了2004年。于是,记者便将相关材料提交给了足协。
中国足协也对此极为重视,随即展开了调查,询问该球员所在地方足协。而该地方足协也承认:这位同名同姓球员确实是同一人。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便令人哭笑不得了。既然是同一个人,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出生日期,明摆着就是造假,转到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之后,纪律委员会便与相关部门展开核查,准备实施纪律处罚。然而,该足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正式出具公函,称这名孩子的身份证都是真实的。这一下令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不知所措了。于是,整个事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旧事重提,并不是想揭黑、批评中国足协无能,而是想说:实施骨龄测试,也是中国足协无奈之下采取的某种极端措施,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中国足协这个层面所能够左右的。当许多人都在说日本、欧洲各国没有骨龄测试时,恐怕不应该只是看到足球层面,它与整个社会发展程度是相匹配的。于是,这次2005年龄段U13锦标赛期间,参赛球员仅仅只凭身份证参赛,再度引起孩子家长们的热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不测骨龄直接参赛,实施的是统一的标准,倒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次锦标赛期间的规程规定:如果已经参加过骨龄测试,过关的,可以正常参赛;如果没有过关的,则不得参赛。而没有参加过骨龄测试的,只凭身份证就可以参赛。争议也就由此而生。
在这次比赛期间,北方某球队的表现异常突出,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因为没有进行过骨龄测试,许多家长都在指责“改年龄”。尽管这些家长们也拿不出证据来,但确实是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对中国足协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而更令人蹊跷的是,在第三轮比赛中,组委会通知某支球队有三名球员不得再继续参加后面的比赛,原因是某南方足协已经正式向中国足协提出上诉。当然,上诉的不是“年龄问题”,而是“资格问题”,因为这几名球员最早的注册关系在该南方足协,来到北方某队之后尚未完成相关转会手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次U13锦标赛是中国足协正式主办的青少年赛事。但是中国足协却才在近日通知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骨龄测试,那么在U13锦标赛中取得不错成绩的球队,若在测试后发现有多名球员未能通过骨龄测试,那么,最终成绩该如何计算?
所有这些麻烦以及随之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按照这些年来中国足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良好秩序继续执行下去。但现在,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或是某种良好秩序,从而导致了今日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