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青少年挥霍10万积蓄充值《王者荣耀》腾讯该背锅吗?

切布     03-12 11:32     体坛+原创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两名小男孩在春节的10天内累积向腾讯《王者荣耀》、网易《荒野行动》等游戏共充值5.5万余元。

据两小孩透露,如此大手笔充值的原因,是怕被同学嘲笑“菜”——“同学嘲笑我很弱,说我不会充值,买装备会更厉害”。小男孩的妈妈对此完全不知情,并向腾讯与网易投诉。

最终,网易公司核实兄弟俩在游戏中消费9700多元,承诺可全部退款。腾讯公司表示,因购买的装备已使用,可退还80%左右的游戏消费支出,退款后将对兄弟俩的账号进行封号。

虚惊一场,用来形容两男孩的母亲最为贴切。然而家住河南省的王女士就没这么幸运了。

2018年3月7日,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禹州市12岁的小涛通过买卡券等方式在《王者荣耀》中不断消费,花掉了家中积蓄6万余元,还通过信用卡消费了7000元。

而孩子的母亲王女士给孩子绑定自己的银行卡只是因为孩子反应抢红包抢不到,至于密码,王女士回忆应该是在外就餐结账时,说漏了信用卡密码被小涛听到了。

好奇害死猫,小涛回顾当时的充钱的想法,表示:“想着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也不知道谁的卡,就买了。”

这一买, 6万块钱没了。

这笔钱本来王女士一家攒着给姐姐上大学的钱,得知卡上余额从几万元到负债7000,自己一夜没睡,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但她又不敢对孩子太责怪,因为知晓利害关系后的小涛也怕钱要不回来,情绪低落,不愿吃饭,已经躺在床上两天。

小涛妈已经联系王者荣耀客服,并积极搜集证据,证明这近7万块钱是未成年儿子的消费行为。王者荣耀客服回应称:“会尽全力帮您反馈一下,目前您就耐心等待工作人员核实之后,会给您答复。

几万块钱对普通家庭不算小数目,春节期间广州河南的这两起事件,均是熊孩子将家长的钱用于游戏充值,总数目超过了10万元。

游戏充值万元:荒野行动不背锅,王者荣耀不稀奇

不少家长也将矛头直指游戏厂商,认为这些都是“坑钱”的游戏。然而腾讯和网易需要为此事背锅吗?荒野行动和王者荣耀这两款游戏,对充钱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首先以广州的两小孩为例,他们在荒野行动中充值了9700块。

在荒野行动中,切布看到商城里售卖的多为服装和武器,服装没有加成,仅有装饰作用。而充值购买的武器有全套瞄准镜和下挂瞄准,附带击杀后的全场通报。

image.png

荒野行动是标准的“吃鸡”类竞技游戏,这类游戏中瞄准镜固然重要,但对于击败敌人的帮助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刚枪靠的是枪法,有瞄准镜是有收益,但武器的伤害是固定的。

况且,瞄准镜的加成前提是你必须在游戏中捡到这款枪,在《荒野行动》花钱对游戏平衡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在《荒野行动》花费近万元,其实较为稀奇。

再看看王者荣耀,许多人会好奇,几万块钱放在游戏里能花在哪?

《王者荣耀》中能花钱的地方无非是集齐所有的英雄、皮肤以及铭文。金币可以兑换,但人民币充值可以缩短你集齐的时间。

“把王者荣耀所有的英雄,皮肤,120个五级铭文全部用人民币买一共要花多少钱?”在该问题下有不少网友留言,分享“剁手”心得。

如果你经常玩游戏,有较为聪明的方式,比如会员特权有更多的铭文碎片,购买铭文箱子来凑齐铭文,积极参加任务和活动,在大型活动中充钱,能获得更多收益。

image.png

多位网友表示自己凑齐英雄、皮肤、五级铭文三件套需要投入人民币1.2万以上。而有些萌新,会买错了铭文再融掉,或者没赶上活动,误打误撞花费3万以上。

image.png

回答该问题的网友最后均表示,集齐之后发现一款游戏,花了1万元,感觉有点后悔,劝大家合理消费,放平心态。

这说明,在《王者荣耀》里花费万元并非是个稀奇的事,在朋友圈里不少女性玩家会秀出自己拥有了刚刚上线的新皮肤。

皮肤只起到装饰作用,对游戏胜负影响不大,但“铭文“却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赢在起跑线。

image.png

铭文是游戏中的前期加成,根据英雄属性来搭配,需要通过游戏内金币或点券购买。以法师铭文为例,五级铭文可以让你在开局就拥有101点法强,而游戏中一件装备“大棒“价值860游戏内金币,属性为120点法强。如果你有五级铭文,同样的技能,你可以多打对手几百点伤害,这在前期影响不小,而王者荣耀一局最多20分钟,前期的胜负可以左右局势。

image.png

想早点拥有五级铭文,付出的无非是时间或金钱,多数人花费了几千到几万不等。

实际上,就算你得到了五级铭文,集齐所有英雄也不一定成为星耀大神,只是在冲分上有些优势,越到高分段越小。

成年人基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孩子没有。

image.png

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的2亿用户中,3.5%用户小于14岁,22.2%在15-19岁之间。这么算来,14岁以下的农药用户有700万。许多孩子并非荣耀大神,甚至铂金都不是,他们只是对这些英雄和皮肤好奇,每个都想体验一下。

他们算不清楚点券与人民币的价值,加上自控能力差,有限的时间内想体验《王者荣耀》的人民币特权,不难理解许多孩子会小手一抖,将家长积蓄消费一空。

游戏高额充值,家长需充当防火墙

这也许并非《王者荣耀》的本意。极光数据显示,该游戏54%都为女性用户,并且有49%的用户学历为本科。也就是说该游戏发力点本是针对女大学生。然而许多孩子玩游戏时,家长并未在旁监督,甚至使用家长手机,绑定着家长银行卡,这一环节中,家长的不作为也是一大因素。

一位30岁左右的电竞媒体人对切布表示,“在老家过年时,有亲戚家的小孩大冬天的坐在外面玩《王者荣耀》,就因为在屋子里家长不让玩。”

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河南的王女士愤怒的指责“王者荣耀是毒药,害了不少小孩子”。实际上王者荣耀的付费模式确实有些坑人。但家长如果没能合格的监管,也相当于给孩子的无理消费开了隐形的门。

如何分配孩子的时间,怎么让孩子适度游戏,兼顾学习与锻炼,其实都是家长的重要课题。网易总裁丁磊在两会期间表示,会亲自为自己的孩子挑选游戏。

“现在的小孩子缺少同龄伙伴,市场上也缺少适龄的早教节目和内容,如果我的孩子要玩游戏,我会自己挑选后再让他玩。”

丁磊对各类游戏如数家珍,而家长们如果不会选择游戏,至少也应当控制游戏时间,并且给予合适的引导,比如打两局游戏就要打篮球一小时,作业不认真就不能玩游戏。这些简单的方法家长们并非不会,而是许多时刻疏忽了与孩子的进一步沟通。

image.png

熊孩子们挥霍家长的积蓄,并不是孩子们多聪明,多极客。也不是厂商多无耻。父母应当对孩子玩的游戏做好功课,无论玩什么都要加以引导。不仅是游戏,足棒乒乓,街舞嘻哈,适当的作为爱好,孩子可以成为全才,否则就算不沉迷游戏,也很可能会在其他事情挥霍继续,甚至荒废自己的黄金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