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争锋 俄罗斯用体面的方式结束了不体面的对抗

郭宣09-22 18:45 体坛+原创

  9月23日,欧洲理事会体育条约处处长、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监事会成员谢尔盖·赫雷奇科夫公开表示:“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如果严格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执委会规定的期限完成附加条件,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拥有完全摆脱危机的机会,反之,其也有可能重新限入被禁赛的困境,甚至运动员被禁止参加奥运会。应当说,在此次执委会上,世界反兴奋机构对俄罗斯方面预支的信任是很严肃的!”

  尽管俄罗斯各大媒体都据此炒作了“俄罗斯运动员有可能被禁赛奥运会”的新闻,但国际社会却普遍认为:由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经提前解禁了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历时近三年的俄罗斯兴奋剂风波,应当已经彻底结束,俄罗斯媒体的炒作,应当只是俄罗斯体育界的自我警醒,而此事件真正还值得关注的焦点,应当是这次风波为什么会结束。

 

  9月20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塞舌尔举行执委会, 投票决定解除对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已经维持了近三年的禁令。虽然,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有关解除对俄禁赛的正式文件中,还附加有两个有具体日期的条件——俄罗斯方面必须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2018年底得到莫斯科反兴奋剂试验室的全部检样,并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可疑检样的重新检测,但由于俄罗斯方面在此之前对此已表达了必要的诚意,因此,已经困扰国际体育社会近三年的俄罗斯兴奋剂风波,已经走到了彻底结束的尽头。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之所以同意先期接纳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应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俄罗斯已无更严厉的处罚手段,打持久战对其本身的影响力已是一种消耗,因此,其已无意和俄罗斯硬性对抗;另一方面,经过世界杯洗礼的俄罗斯,在自信心增加的情况下,显示了重归国际体育舞台的诚意,从而给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下台的台阶,于是双方就互有条件的、互有面子的实现了初步的和解。

 

   对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而言,处罚犯事的国家并不是目的,将自身这个机构做强做大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抓到犯事的国家之后,巨额罚款或是让犯事国认缴巨额经费,才是最符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本身的利益,例如,去年某大国就因此被认缴了一百万美元。 

  不过,由于俄罗斯兴奋剂事件被掺杂的政治因素太多,所谓独立专家的《麦克拉伦报告》更是直接将之上升到了对俄罗斯政府的指责,从而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该报告的坚持,成为了俄罗斯无法逾越的鸿沟,从而造成了双方对抗近三年也无任何进展的态势——俄方甚至以刑事调查为由不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接触莫斯科实验室的检样。于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与俄罗斯的对抗越来越激烈,俄罗斯拒缴经费不说,还因之引爆了国际奥委会对此事的不满,从而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与国际奥委会之间一些不可言说的控制权之争也放到了明处。 

    然而,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俄罗斯较量最为激烈的时刻——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权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突然失掉了最强大的支持: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华盛顿突然失去了给俄罗斯上眼药水的兴趣——俄美已经在叙利亚实现了直接对抗,白宫无意用这种眼药水刺激俄罗斯人屈辱感引发的反弹力,从而让世界反兴剂机构自己直面了俄罗斯及国际奥委会的双重压力。于此同时,为了彻底结束兴奋剂风波对国际奥林匠克运动的影响,国际奥委会在平昌冬奥会对俄罗斯直接实施了最重的处罚——禁赛,从而摆脱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国际奥委会包庇俄罗斯的指责。这不得不说是国际奥委会弃车保帅一个重招:因索契冬奥会而起的兴奋剂风波,要止于平昌冬奥会,不能让影响力更大、含金量更高的东京奥运会因之而受到影响。 

  失去了美国强力后盾,在国际奥委会有意重塑国际体育反兴奋规则的压力下,世界反兴奋剂不得不主动让步:不再坚持让俄罗斯承认《麦克拉伦报告》,而是让俄罗斯承认国际奥委会所主持的俄罗斯兴奋剂事件调查报告。于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与俄罗斯之间最大的鸿沟消失于无形,为双方的和解创造了基础条件。 

  从俄罗斯方面来讲,兴奋剂风波爆发几近三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针对俄罗斯所能采取的手段,也几乎已经全部使用,俄罗斯虽也因之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其中就包括2016残奥会及2018平昌冬奥会对俄罗斯的禁赛,但这并没有让俄罗斯屈服,反倒是让俄罗斯民众因为禁赛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战斗的民族向来是外部压力越大,内部的民族向心力和反弹力就越大,因此,成功举办世界杯之际,在俄罗斯开始大规模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大背景下,很多俄罗斯民众开始对国家队参不参加国际体育大赛持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世界杯让俄罗斯民众的心态更加开放和自信,他们在懂得俄罗斯需要世界的同时,也更加理解一个团结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坚持拒绝指责俄罗斯以国家名义参与兴奋剂事件的《麦克拉伦报告》之际,俄罗斯也采取了更多的积极措施以求俄罗斯体育顺利回归国际舞台:在彻底改组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将莫斯科反兴奋剂试验室从体育部划归莫斯科大学之后,克里姆林宫不仅更换了俄体育部长,而且今年也换掉了主管体育的副总理及俄罗斯奥委会主席。俄罗斯是一个不背历史包袱的民族——整体的国家经济都能施行休克疗法,所以,新上任的体育官员们对于前任任何巨大的错误,在心理上都不会有任何负担及至于罪恶感,因此,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让一步——不再坚持《麦克拉伦报告》——的情况下,他们彻底结束俄罗斯兴奋剂的愿望也是非常强烈的。 

  除了《麦克拉伦报告》之外,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俄罗斯之间的第二大难题就纯属技术性的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坚持直接接触莫斯科反兴奋剂试验室所封存的全部检样,但俄罗斯方面一直以刑事调查未完为由,拒绝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这一要求。现在,俄罗斯方面虽然已答应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2018年底得到全部检样,并在之前完成所有可疑检样的重新检测,但这种让步在反兴奋剂方面的现实意义并不大:从技术层面讲,俄罗斯兴奋剂风波始于2015年,经过近三年的对抗,再加上这一和解条件还预留出来的半年多时间,就算不提俄罗斯体育近年来有些过激的年轻化——索契冬奥会上的高山滑雪宿将根本连国内的运动医学许可都拿不到,就算是只通过自然淘汰,那些检样的主人,基本上也已经全部退役,因此,就算检样再发生任何问题,也与俄罗斯现实的运动员及体育官员都无关了,更牵扯不到俄罗斯现实的反兴奋剂体系了!

  世界级的体育机构,就算是暗中得到列强的支持,但去对抗一个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毕竟还是力不从心的。何况,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自己的《战争论》中曾明确指出,大国争锋,并不是一次决战就能确定战争结果的。因此,在俄罗斯反兴奋剂风波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失去了美国的真正支持之后,其毕其功于一役的努力,最终还是禁不住“时间”的考验,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而战斗的民族,虽然在此次兴奋剂风波中颜面尽失,但却用时间换空间,在国际奥委会的配合之下,最终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这次“不体面”的对抗,并给自己留下了自我警醒的机会。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