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极简史:常识和操作系统的极具匮乏(上)

杨帆08-22 18:08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原创

足球是关于空间、时间和整体(平衡)的艺术。由一代宗师克鲁伊夫首先提出,姑且称之为克鲁伊夫定律。以我个人的愚见,在中国所有的踢球者中,对这个常识有理解的不会超过5%。一个自评自测的简易办法是,打比赛的时候,如果您100%的体能、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在皮球上,对不起,您这个一定踢错了。如果97%的能量放在视野、身位、阵型、位置感等跟无球有关的工作上,那么恭喜您,像您这样的连职业带业余加起来不超过足球人口的5%。如果不是5%而是50%,中国足球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一   

就像牛顿三大定律奠基了经典力学一样,克鲁伊夫定律奠基了现代足球。对牛顿三大定律理解得越深刻,意味着在经典力学上越有造诣。同样的,对克鲁伊夫定律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在足球场上的最终表现。为什么中国队打不过日韩,很简单,人家对克鲁伊夫定律的理解程度远超我们,且有越超越多的趋势。

足球行业的本质是一个所有踢球者和相关利益者的大规模合作系统,这个系统高效运作的前提是尽可能多的参与者都相信和理解同一个故事——克鲁伊夫定律,中国的职业球员对足球的理解程度不高,根本原因是草根层面对克鲁伊夫定律没有理解。中超为什么只能单打个人能力?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比赛只会单打独斗。一定是群众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在8岁这个年龄段,德国的青训教练不可能上专项战术训练。在欧洲,一般来说,14、5岁以后才开始。“有了广泛群众基础,足球水平一定能提高。”不过,在刚刚结束的足代会上,跟成年草根有关的内容几可忽略不计。

足球有两种,一种是足球,另一种是中国足球。两者到底有那些不同呢?简单说,足球=97%无球+3%有球,中国足球=100%有球。中国足球的问题是捡了3%的芝麻丢了97%的大西瓜——把足球3%的有球部分当作了足球的100%,看不到更具决定性的97%无球部分。

从空间的角度,球员首先应该是一台带预判功能的高智能雷达。我们的职业球员加盟欧洲俱乐部,在训练的时候发现比欧洲球员还出色,但一到分组对抗就彻底打不过。为什么?训练的时候打的是100%有球,比如网式足球,不需要观察和思考空间,中国球员从小练的就是这个。但一到正式比赛,欧洲球员对无球的理解远超只会原地、静止的有球技术的中国球员,所以没得打。

中超为什么只能打个人能力(有球),打不了战术体系(无球)?一个球队的战术体系好比应用软件,你连底层的系统软件都没有,应用软件就是空中楼阁。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最后的结果是砸硬实力去单打独斗。

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0-7岁是最关键的阶段。一个人的足球生命也是如此,发蒙的时间点以及随后的7年是最关键的阶段。国内大部分人的足球启蒙是看电视,电视转播的比赛只能展示足球的3%有球部分,如果作为第一任教练的爹地不懂球,孩子就会误认为这3%就是足球的全部。

个人能力和足球智商可以是不搭界的两码事。世界名帅温格的球员生涯很一般,但他的足球智商和战术素养极高,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能成为世界级教练。个人能力有他的生命周期,敏感期也就是不超过8岁发蒙,18岁左右基本定型。温格12岁才启蒙,晚了4年就踢不出来了。18岁以后,提高的是作为软件的球商、战术修养和人生境界。软件的升级则艺无止境,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

你不知道哪一个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球星(名帅),所以,体系要帮助每一个或尽可能多的孩子获得正确的足球启蒙教育。而草根构成了包括职业球员在内的所有踢球者的启蒙环境,这是普及与提高的Key。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杨帆

临时工足球俱乐部 主教练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