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关于男篮现在和未来的八个问题,杨毅来解答

杨毅09-09 11:17

易建联如山却孤独的背影,定格在历史深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广州的深夜,睡不着。小组没出线那一夜,我已经写过,那让中国篮球倒退了十年。那失去直通东京,可能也是失去奥运资格的这一战呢?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写起。干脆选了一些网络上大家都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一个回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写到天明,咱们聊聊吧。

这场失败带给男篮的影响是什么?

易建联在赛后用英文回答的问题出现了被误读,他自己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没有说过退出国家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在客观上,他也的确可能打完了国家队生涯的最后一场球。明年6月还有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篮和欧美诸强决战,24支球队抢四个名额,这个难度比世界杯进前四还难,想晋级基本不可能了。但这应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练兵机会,让中国男篮能连续和世界高水平球队比赛。这样的机会,之前就是太少了。

在失去东京奥运会参赛权的前提下,未来四年,中国男篮就没有世界大赛了。因为改制,现在亚洲比赛和世界大赛没有衔接了,你说还需要阿联这样已近职业生涯暮年的运动员去打吗?不光是阿联,这支男篮里还有几个年近三十岁的运动员,中国运动员的年龄问题咱们也别细说了。再过四年,他们已经度过职业生涯黄金时期了。这一届世界杯输了,等于这一代的机会就失去了。

下一届世界杯,是由日本、印尼、菲律宾共同主办,等于亚洲就占了三个东道主,中国男篮要晋级决赛圈难度就不小。即便进了决赛圈,分组难度可想而知,中国男篮还能成为亚洲成绩最好的球队晋级奥运会吗?所以客观上,男篮要做好至少缺席两届奥运会决赛圈的准备。这意味着中国男篮的更新换代,应该从现在就主动开始了。一批20岁上下的年轻运动员,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获得机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历高水平的历练,把战线拉长,把战略目标放到未来四年到八年这个区间。这个计划看上去很遥远,要等待的时间也很长,但改变应该从此刻就开始了。

另外,我不同意大姚负全责。主席做的大量工作卓有成效,他完成了他能完成的工作,中国篮球不能失去大姚。

这回男篮的失败,回头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太想当然。分组抽签一出来,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千万别以为准能出线。中国男篮历史上所有的小组出线突围,都是大爆冷门,从来没有作为热门出线的经历,咱们也没那个实力,就等着临场发挥呢。大热门压力一来,本来水平有限,再发挥不出来,更完了。但是实际上,整个行业和组织,还是没有人真正相信中国队能小组不出线,所以很多工作没做细,没落实到根儿上。

我就举一个小例子。比赛之前我跟几位运动员闲聊,大家都有一个期待,就是主场作战,怎么也得有点儿主场优势。啥叫主场优势?您说呢?这不是说咱们吹黑哨啊,但一般来说,东道主球队占10分球便宜,很正常,大家都能理解。

但事实上呢?咱们不但没占便宜,还吃了大亏。第一场打科特迪瓦,裁判把咱们吹的都惊慌了,干嘛呢这是?第二场打波兰,裁判上来就干咱们,第二节易建联3犯,第三节郭艾伦5犯。易建联和郭艾伦被吹的犯规里,都有明显误判,还有完全可以不吹的犯规。从第三节后半段开始,裁判突然转向了,玩命帮咱们找。可是晚了呀大哥,您把我们外线核心给吹没了呀。要是波兰那场上半场没那么吃亏,这球很可能就拿下来了。这球拿上来了,士气和斗志就上去了,打委内瑞拉完全就不一样了。唉,你说你们干嘛呢?咱们做工作的时候,就不能有点儿CBA球队的精神吗……

可能有的比较单纯的朋友还是说,那你就得靠实力。这话是,可咱没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实力。为什么动用这么多资源,花了这么多钱,把世界杯带到中国,不就是为了争取全方位的优势,给中国男篮突破历史,激发中国篮球的发展创造条件吗?

东道主的优势,该占绝不能含糊。2010年世锦赛,土耳其怎么进的决赛?半决赛打完,塞尔维亚队都疯了。可是你回头看看,那一届世锦赛的成功对土耳其的篮球发展促进作用有多大。当时土耳其就一个NBA运动员奥库,那之后出现了多名NBA运动员。虽然这届世界杯阴错阳差最后没进16强,但打美国那场,显示出了他们的实力。

咱们不说别人,就说自己。很多朋友说了,2008年奥运会突围那支中国男篮,是史上最强的中国男篮。一提就无限怀念。那我问问您,最关键的对德国那场球,决胜关头,大姚造诺维茨基那个进攻犯规,还有吹诺维茨基那个走步,这两声哨硬不硬?如果那个进攻犯规吹成大姚阻挡,那个走步不吹,结果会怎么样?如果那场球输了,那还是你心目中的史上最强男篮吗?你的历史观可能就被改写了。历史是由细节决定的。

唉。

联赛和国家队应该以哪一个优先?

一般问这个问题的朋友是觉得联赛时间太长,影响了国家队训练和备战。其实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肯定是国家队优先,联赛是赛会制,很快打完,一年里大多数时间国家队集训。当时国家队长期集训的好处是训练水平高,但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问题是资本不参与,大家都没钱。运动员之间缺乏竞争,职业性远远不够,没到30岁就得想后路找工作,不能专注在运动生涯上。1995年CBA联赛开始,逐渐市场化,孔雀东南飞,发财到广东。从八一王朝到广东王朝的更替,就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的更替。有了钱,运动员有了收入保障,才能专注在职业上,才有条件和国际接轨。当然,年纪轻轻有了钱,还能不能控制住自己,能不能保持职业热情,这是个人精神和信念问题。哪儿都有迷失的年轻人,美国也一样。但市场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闭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潮流,也是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

那什么是市场呢?联赛就是市场。这么多职业队,有国企,也有私企,私企的数量在增加。联赛代表了为中国篮球真金白银投入的投资人的利益,这是中国篮球环境的最根本利益。联赛规模越大,品牌价值越高,投资人的利益和中国篮球的整体利益越能得到保证。所以这时候,你还想缩小联赛规模,让联赛完全为国家队服务是不可能的。正常的思考脑回路应该是,怎样提升联赛水平和改善联赛环境,让运动员在联赛里得到更多锻炼。所以联赛改革,必须继续。

另外,你说国家队没得到集训时间的保障,这也是胡说。这届国家队从5月份集中,到8月底比赛,集训时间四个月。世界上有多少国家队能集训四个月备战?关键是,集训四个月,后三个月打了17场热身赛,热身赛数量世界第一,其中大量是低水平热身赛,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一造成球队非常疲惫,后期连续出现伤病;第二造成整块训练时间非常少,比赛出现问题后,没有足够训练去解决问题。可国家队的商务权益是打包卖给盈方了,盈方每年给篮协大量的钱。要保护盈方的利益,国家队就得每年给人家打比赛。你骂盈方也是不对的,人家给钱了呀。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就这么回事儿。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改成,在国家队层面上,是商务权益重要还是出成绩重要?

您说呢?

夏天有没有必要缩短训练时间,给队员们更多自由?

这问题跟上一个问题是连着的。集训时间可以缩短,本身联赛时间在增长,明年还要再增加场次。打完联赛,运动员已经很疲劳了,需要时间休息。现在的条件,也保证了运动员能通过个人训练系统提升水平。但关键是,国家队集训的时间是不是能得到充分利用。你要去大量国内三四线城市,跟低水平球队打热身赛,就只能拉长集训时间。反过来,哪怕集训时间只有两个月,去一次美国打夏季联赛,回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再去一次欧洲拉练,连续和高水平球队比赛,就像2008年奥运会之前尤纳斯带队那几年做到的一样,时间完全来得及。你跟高水平球队打惯了,还至于碰上压力就失常吗?高水平球队,特别是国家队是不可能来中国陪咱们打的,一是跟中国队打对人家来说没必要;二是出场费太贵。人家不来,咱们得去呀!

所以啊,这不是时间长短问题,是时间怎么安排和利用的问题。

美国风格和欧洲风格,哪个更适合中国篮球?

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咱们国家队层面从开始聘用外教起,也是一会儿美式一会儿欧式。一开始美国银狐哈里斯,后来欧洲凯撒尤纳斯,再后来用本土的输了球,又改成美国咆哮派邓华德,后来又变成欧洲大师扬纳基斯。反正是几年一变,没有延续性可言。可说到根儿上,中国篮球能打纯美国风格吗?能打纯欧洲风格吗?都没戏呀。现在这一代运动员,身体条件是比过去出色了。可是你再出色,你也是个黄种人运动员。你天天看NBA,你有美洲黑孩子的速度和爆发力吗?你有欧洲大白那种横向的绝对力量吗?咱们都没有。基础条件不具备,怎么完全拷贝人家的风格呀?何况现在随着交流增多,人员流动,世界篮球的风格都交汇了。美国人也在强调整体,欧洲人也开始没完没了打挡拆,还有纯粹的美式风格和欧洲风格的定义吗?

中国篮球要想打出水平,那必须得是自己的风格。中国篮球的风格是什么?那就是亚洲的风格,必须强调快和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准。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都讲过,这事儿30年前孙邦指导和蒋兴权指导在国家队时就强调,把投篮当成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去抓。不是说你不练身体不练力量,但你亚洲球队没有过硬的投篮能力,根本没法和欧美球队抗衡。孙军郑武胡卫东刘玉栋,这些中国篮球历史上最能投的人,就是在那个时代的训练要求下出现的。中国队要想在世界大赛上有成绩,就得三分致命,箭如雨下。你三分球命中率百分之二十多,根本没法打。这应该是中国篮球未来在技术训练上必须重新明确的方向。

如果换教练,应该选本土教练还是外籍教练?

还是应该用本土教练。本土教练了解中国篮球的历史,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个性,了解行业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上手开展工作。但本土教练应该是有过职业联赛执教经历,有丰富的赛场经验,被打磨过的教练,而且拥有开放的性格和沟通能力。如果请高水平外教,那是球队基本成型,向高水平和好成绩冲刺那一步的事儿,现在暂时用不上。而且未来四年很可能没有世界大赛,也没有必要花大钱请外教。

应不应该归化外籍球员为中国男篮效力?

归化是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启用归化运动员,连俄罗斯这种老牌欧洲队都用美国教练和美国归化运动员了。中国篮球迟早也会有归化球员,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时机和人选的问题。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啊,基本都是因为最近看男足归化了,回过头来关心男篮。但两者情况还是不一样。男足的情况,第一是成绩确实跌破底线了,就是说,如果不归化,在亚洲都完全没戏了;第二是推动男足归化的力量的层级和高度不一样——你得看谁关心这事儿对不对……我再往下说你们以后就找不着我了……

男篮不一样,从成绩到推动层级上都没到那个点。而且这回没进奥运会,下一届大赛就是四年之后了。国际篮联的改制,把亚洲级别的比赛全给改成鸡肋了。这比赛没什么大意义,咱们就是锻炼队伍,还用得着归化吗?真到四年之后的世界杯,下一届奥运会的外围赛,一得看国家队这四年发展得怎么样,二得看那时候有没有归化的合适人选。四年之后有啥合适的人选,你现在哪儿知道啊?

如果平衡CBA里外援和本土球员的关系?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CBA联赛还应该进一步限制外援吗?这个问题呀,说了好多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觉得应该。现在基本每个队俩外援,普遍一大一小,有的球队用双小。那最后时刻,球还是都拿在小外援手里,他们去掌控比赛。本土运动员在关键时刻面对压力,在压力下去处理球的机会还是偏少。

过去有过一种思路,CBA每个队就一个外援。你不管签几个,场上只能有一个。其实各个俱乐部,投资人们愿意接受,特别是有人员储备的强队,大家都少花钱,减少投入,又锻炼本土运动员,有什么不好?我觉得还可以再细点儿。联赛根据本国的特别情况制定特别外援规则,很正常啊。比如韩国联赛,外援就是限高2米,2米以上的不许来。咱们可以限低2米,2米以下的不许来。这样各队的外援就都是中锋和前锋,处理球的后卫都是本土运动员。归根结底,亚洲球队一定是靠外线的队,1号位和2号位是球队的根本。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杨毅

《体坛周报》篮球评论员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