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向命运挥棒!!!

耿鹏飞12-11 20:07

体坛周报全媒体原创

2015年,中国棒球队的前国手孙岭峰和自己的授业恩师、70多岁的传奇教练张锦新一起在北京市郊创办了一家爱心棒球基地,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相继到来,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不同性格、家庭背景和行为习惯的少年们在基地一起训练、生活,跟着师爷张锦新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

正在上映的电影《棒!少年》记录了这群孩子们在棒球基地一起成长的故事,不同于其他体育题材的影片,竞技的热血并不是影片的内核,《棒!少年》关注更多的是一个个处在困境中的少年们围绕棒球的个体成长,是通过卓绝的个人奋斗改善真实的人生之苦:孩子们成长的烦恼、训练的艰辛和棒球基地风雨飘摇的命运冷暖交织...

问题少年马虎初来乍到便不服管教,四处打架;影片的另一个主角小双则恰好相反,他细腻敏感,少言寡语,对训练、比赛的胜负和自己的未来都心事重重;代表中国飞往美国参加世界少棒顶级比赛的他们初登国际舞台便遭遇残酷的失利;回家后还要面对即将被拆迁的基地和球场,乃至他们人生转机落脚点被残忍抹去的悲伤;师爷为孩子们棒球技艺的提升和人生的成长倾注心血;孙岭峰则要为棒球基地的生计四处奔走...

《棒!少年》是导演许慧晶纪录片事业停滞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用导演许慧晶的话说,感谢爱奇艺团队给予的理解、包容及支持,让他有了相对自由创作的空间。大家目标一致,克服了很多困难和分歧,最终这部影片才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停滞的这几年里,许慧晶也一直在思考纪录片行业本身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拍摄《棒!少年》的现场,许慧晶就哭过两次:一次棒球队在美国惨败,和队员们一起哭;另一次是小双讲述自己的身世之苦,初为人父的许慧晶潸然泪下!

最终,《棒!少年》给了迷茫的许慧晶一个答案,纪录片到底能做什么:“我的创作不仅要呈现问题,还要呈现希望,我们应该看到人性的光芒,而不仅仅是呈现问题本身。”

从观众的影评中,我们能感受到许慧晶想要呈现的希望:

“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惊喜之作。底色并不是‘燃’,而是各种意义上的“人生之苦”,家庭之苦、现实之苦、肉体与精神之苦,挨个克服。小双在美国输球时的那句‘机会只有一次’,令人振聋发聩。对马虎而言,这个世界‘有的是机会’;对小双而言,这个世界‘机会只有一次 ’;而无论是谁,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遍体鳞伤、擦掉血泪、伤口结疤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冬天该怎么度过?那些热爱棒球且为之付出努力的孩子们会告诉你,他们在等待第二年春天的到来。这些孩子都是天生的棒球诗人,他们都知道,自己自始至终都是最棒的,无论是在棒球运动中还是生活中。”

“在球场内外看到这些困境少年的笑容和眼泪,是棒球带给了他们新的可能性。”

“很难不被这群少年打动,当他们每一次脱帽致意,每一次跟场地感谢告别,每一次淘气道歉反省,你分明能看到一群谦谦君子。他们在美国赛场上意气风发,也在原生家庭里生火做饭,这群少年刚好处于分界线上,而马虎与梁正双则是这群少年的一体两面。”

“我会牢牢记住最后一个镜头里的那棵树和那张脸。”

...

纪录片素材拍摄完成后的2年多来,孩子们和棒球基地又成长了不少。孙岭峰将棒球基地命名为“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困难再多,孩子们和基地都要通过棒球强壮和强大下去!

影片的制片方《爱奇艺》将持续关注孩子们未来继续强大的故事,在此,我们回到影片本身,先讲好荧幕前呈现的故事和希望...

长夜漫漫?少年心气!

纪录片里,棒球基地的宿舍在夜晚是必须要关灯的,老师们会在天色暗下来后一层一层地去“扫荡”,发现哪些耐不住寂寞的孩子在开灯玩耍,马上强制他们关灯睡觉,这里的黑夜必须营造出一片荒芜的气氛,任何的吵闹,哪怕黑暗中微弱的灯光,都有可能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诉,因为这里是不应该有人的。对于这个风雨飘摇的棒球训练基地来说,一盏灯并不意味着光明,甚至带不来一丝安全感。

这一切,好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矿下掏碳时无尽的黑暗,只不过恰好相反:孩子们迎着大自然在走,太阳出来,他们去享受光明,太阳落下,他们要接受黑暗。

与孙少平类似的是:无论是训练还是劳动,他们年轻的肉体都饱尝疲倦,夜晚来临,训练带来肉体的极度痛苦,和熄灭的灯营造的黑暗氛围一样,都会带来彻底之后美妙的空虚,孩子们会很快入睡的,这里太黑了,他们也太累了...

日复一日的疲劳总归需要点什么去排解,哪怕是打架:马虎和大宝约架了,小孩子们打架嘛,既有集体对后来者的不接纳,也有彼此一言不合的意气用事。长这么大以来,马虎打架基本没输过,这次也没有例外,但即便是赢了,他也格外委屈:“是他们把我逼急了的!”出门在外,他恪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他来到洗手池里清洗在地上滚打时沾在衣服上的尘土,忘情地唱起了《雨花石》: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这个皮肤带着一点高原红和冬天特有的皴裂的少年,刚刚在泥土里和伙伴滚了几圈,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比自己更像一颗石子了,这首歌,就是写给他的!

发泄完情绪,收拾好自己,马虎要面对来自教练的裁决:他依然觉得委屈,那种自己和这个集体格格不入的感觉更加强烈!

在教练的劝解下,两个人要有一个和解的仪式:教练让两个人击掌握手,但大宝拒绝了!

“还是不是朋友了?”

“不是!”

“还是不是兄弟了?”

“不是!”

两个少年或诚恳或愤怒地你一言我一语,眼下的大宝拒绝和解,眼下的马虎更为孤独。

一切,或许,都是少年心气吧!

耳边不觉响起柯本嘶哑的歌声:smells like teen spirit:“A denial!A denial!A denial!”

时隔3年,长大了一点的马虎回忆起那次打架的缘由:“当时我总看到大宝欺负一个小队员,我就跟他说你不要欺负他了,大宝反击说‘关你什么事?’,后来我们就吵起来了。在老家我们那里也经常打架,但从来没有大的欺负小的。”

似乎自那以后,“大的谦让小的”成了棒球基地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打饭的时候,大的孩子要让年龄小的孩子;劳动的时候,体格好的孩子也要承担更多。

而大宝,现在已经长成了1米8多的大小伙子了!他和马虎一起成为了棒球基地的中流砥柱。

未来,马虎、大宝们以及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棒球基地依然看上去“长夜漫漫”,但少年们似乎已经可以用以更强壮身体和更强大的姿态去迎接黎明...

问题少年马虎之烦恼

马虎的孤独是伴随始终的,在那个西北小城里,母亲早早离开了家,父亲外出谋生,给他找了个不太靠谱后妈,有一个马虎一进门就要揍他的姑父和一个几乎要把他劝退的学校。

然后马虎来到北京,这种孤独丝毫没有减轻,反倒是因为他的倔强而加剧了:他很难融入棒球队的集体里,在老家的马虎就是个问题少年,在学校调皮捣蛋,四处打架,而这些都是他寻求大家关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棒球基地却行不通,因为时间久了,没人愿意搭理他的恶作剧,他无处发泄的精力找不到一个以往以破坏方式去释放的出口。

夜晚降临等待马虎的是更深刻孤独:没人愿意和马虎一个屋睡觉,他用绳子把自己绑在上铺上,搂着玩偶大白睡觉,然后又跟师爷吵着说自己一个人住怕黑...

整个球队去中山集训的时候,马虎因为基本功还不熟练一个人被留在基地,他沮丧地用不熟悉的技巧玩命在场地里击球,用全力打远、打高、打偏...

趁着马虎这个格外难熬的当口,教练带着马虎回了一趟老家,镜头扫过的时候,马虎把脸埋在了衣服的帽子里,他有些自卑,队友们都坐着飞机去往温暖的南方集训,而他,还没坐过飞机呢...

不过这一次归乡,让马虎意识到了一些自己未曾发觉的改变:回到老家的马虎马上被乡亲们另眼相看,在北京这段艰难孤独的时光里,他不光吃到肉了,也成长了。

至少,他看上去比以前干净了许多,问题少年的多动在减退,过去的老师都夸奖他长大了,以前的玩伴羡慕地听他讲大城市的故事,村民们看着他像变戏法一样挥舞着棒球杆,家里人如同迎接有为青年荣归故里一样招呼乡邻到家里吃饭,大家在马虎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而马虎也因此看到了希望,他更自信自己走对了。

他似乎头一次对棒球基地产生了感激的情绪,面对镜头,他忘情地呐喊:“我来自十字路口,然后走丢了,就被棒球爱心基地的人找到了”

绝地求生:用棒球拯救马虎

整个棒球基地对马虎的教育是恩威并重的,有教练员对运动员的严厉,也有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包容,很多细节几乎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

师爷给了马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让他去管理宿舍,管理一小帮孩子,让一个最初与群体格格不入问题少年去管理另一群生龙活虎的并且已经开始抱团孩子们,困难可想而知...

这个宿舍长管理得没人愿意和他一个屋子睡觉,然后师爷让他点名,想让谁陪他睡觉,这时另一个懂事但也懵懂的孩子就抱着枕头来到了马虎的屋子,这是马虎救命的安全感。

刚来基地的时候,马虎没有训练的衣服,只有一条棒球裤,他练习的时候胡乱穿衣服,被教练训斥了:把棒球裤给我穿上,这是棒球人的标准!

棒球人的标准?马虎第一次严肃地接触来自这项运动的规矩和精神。

不过这条代表着棒球人精神的裤子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一次训练中他嘲笑小双的裤子破了,郭老师就强迫马虎把自己的裤子脱下来给小双,让马虎穿小双的破裤子,马虎委屈,郭老师冲着他喊:“为队友牺牲一条裤子都做不到?”

马虎穿着破裤子蔫着脑袋训练,郭老师把他叫过来,用剪子剪掉了飘扬着的裤线,拍了下马虎的屁股:“没事,你穿秋裤呢,大家看不出来”

马虎有时会格外委屈,因为有时别人也犯错,但他觉得教练会特别针对他。

他绝望地对着镜头喊:“我啥都不是,就是只流浪狗”

但这就是教练们对马虎用心良苦的改造计划:是的,教练们有时会刻意地打压马虎,因为这个问题少年身上有很多和集体格格不入的野性,这种力量如果不做修正会迸发出更大的破坏力,用孙岭峰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棒球,马虎就是为监狱“培养”的,所有人都在教会马虎两个字:“规矩”。

但是,他们又不会完全打掉马虎身上的野性,因为这份野性,是一个伟大运动员成材的必需品。

过去,马虎获得大家关注的方式是打架、偷东西、搞破坏...现在教练告诉他:在这里,赢得大家关注的方式有且只有一种:把棒球打好!

对马虎来说,真正的挫折很快就来了:就是马虎打不好棒球,尤其和比他来得早的孩子比,他打得非常糟糕。这种简单粗暴的挫折,让沮丧来得特别真实和残酷。

马虎必须迎头赶上,然后他真的就做到了!

如今已经是一名优秀棒球手的马虎对记者讲述他三年来的努力:“教练告诉我一个道理,叫‘笨鸟先飞’,然后每天就不停地打棒儿,训练结束了别人休息了我去打棒儿,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我早起去打棒儿,现在我练了三年之后已经比很多练了五年的要打得好了!”

“你现在是棒球基地打得最好的吗?”

“不是,大概第4、第5好吧!”

“还有谁比你打得好?”

“大宝比我打得好,还有晓博,还有...”

“我刚来的时候一点也坐不住,那次去美国,13小时的飞机,孙教练说你只要坐住半小时就给你玩一次手机,结果不到20分钟我就去上厕所,最终我一次都没有做到”

“26次机会,一次都不行?”

“嗯...不行...”

“现在呢?”

“现在我能坐两个小时,嗯...至少一个小时吧!”

“怎么做到的?”

“就是战胜心里的那个小怪兽,小怪兽想做这个,我说不行不行,想做那个,我说也不行,如果让它得逞了就没完没了了...”

马虎不停地嘟哝着小怪兽都想干嘛,少年维特的烦恼,大体相似...

“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我要打职业棒球!然后还要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有文化以后才能当一个好教练”

“要走正道,不能走歪路!”

已经15岁的马虎,一本正经地、一字一句地说出这句话,皮肤在烈日和冷风交替洗礼下依旧红润和皴裂...

师爷:棒球基地的安西老爹

纪录片中的师爷是一个大家长的角色,拥有着难以置信的耐心甚至温柔,以及很多教科书里都未曾记载过的教育方式。

这位长者是中国棒球事业的旗帜,中国超半数以上的棒球运动员都师承于他,培养出60多名国手,强棒基地的创始人孙岭峰7岁的时候就跟着师爷练球,所以在基地,师爷德高望重,用孙岭峰的话说:“师爷就是这里的定海神针!”

就像动漫《灌篮高手》里的安西教练一样,年轻时,带过这个国家最优秀的运动员,或许也如同“白发魔”一般的严厉甚至恐怖,但如今,面对这些孩子,他散发着无尽的慈爱。

“我年轻的时候是体校的正式教练员,负责给北京队和国家队输送棒球人才,去各个学校里挑好的苗子,那时的训练很严格,必须要完成输送指标,以前主要抓训练,但这批孩子完全不一样,现在他们要从行为习惯、思想教育甚至吃穿都要操心,孩子从7岁到18岁成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原来想象的要累,但我觉得挺有意义的,跟孩子打交道,有时候对我的教育也挺大的。”

“像马虎刚来时候,我就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在食堂里翻空翻,玩滑板,特别闹腾,头两周,我一直观察,也不跟他接触,两周后,我找他谈话:‘你已经来两周,我先说你的优点,现在棒球队没有谁能空翻和手倒立,这说明你的身体素质好;但你的缺点呢?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习惯太差,你要想让我训练你,你就得尊重棒球队的规则。你觉得大家都不尊重你,你得好好训练,打好球,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能赢得尊重。’”

这是师爷和马虎的第一次长谈,3年来,马虎没少调皮捣蛋,师爷也一直坚持平等和“因地制宜”的方式与这些棒球少年们去沟通。

“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有什么错误,不要赖孩子,生活、训练、比赛有什么问题,责任全在教练,说明我们的思想教育和训练还是有漏洞,尽量要表扬他们,让他们信心更足。”

师爷不仅要教孩子,也要带年轻的教练。新来的教练都是职业队下来的,年轻,缺乏和孩子们打交道的经验。前几天马虎又惹祸了,教练批评他,他不承认也不服气,师爷就给年轻教练做一个示范:“马虎你先坐下,我们是平等的,有什么话你跟师爷说……如果这个事你撒谎了,就是品质问题,我决不轻饶,甚至可以揍你……”

最后马虎给教练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写了检查。

“如果简单粗暴地处理,你现在镇住他了,但他心里不服你,就会有逆反,也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师爷说最近基地联系了公安分局,准备给孩子们讲讲《青少年犯罪史》,一定要保证他们走正路,不走歪门邪道。

纪录片里,师爷习惯戴着帽子和墨镜,看上去年轻,干练,他的人生都是在棒球场里,在烈日暴晒下泡大的,眼下,他要陪这些孩子成长,一种复杂的成长,不仅是棒球技巧上的,也是人生的成长。

在采访中,冷风里,师爷抽着烟,皮夹克外套的皮面开始斑驳脱落:“一起走过5年,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还可以,还能再为他们做点什么”...

孙岭峰:复制的棒球理想国

3年过去了,如今,强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夜晚已经不再黑暗,他们搬到了通州区的马头村,这是他们五年来的第三次搬家。

基地虽然偏僻,但有40亩的场地,三排平房用于宿舍和办公,还添置了教室和图书馆,疫情期间,他们还开辟了40亩的菜地,既解决了采购难,也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和干净。

用孙岭峰的话说,这块来之不易的基地,要感谢贵人相助。

尽管一路走来风雨飘摇,但强棒基地挺过来了,而且建制愈发完善:

男队有U15、U12、U10和U8梯队,2019年的时候从大凉山招收了第一批姑娘,目前女队有U12和U10梯队。

孩子们每天的日程满满当当:6点半起床打扫个人卫生、7点半早餐然后打扫公共卫生、8点半上课、12点午饭和午休、下午2点-5点训练、6点晚饭、7点半-8点半晚自习、9点半熄灯睡觉。

男队最近几年5次参加全国同年龄段的比赛,4次冠军,1次第2,“出门就拿牌儿!”孙岭峰骄傲地说!

目前基地的教练有来自MLB联赛、日本联赛、国家队退下来的职业运动员,基本是1个教练带10几个孩子。

整个团队还包括负责生活、心理、医疗、安保、营养的成员,5年来的摸爬滚打,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孙岭峰的信念就是通过棒球给像马虎这样的问题少年一个自我救赎之路:你必须在北京郊区一个荒芜的基地里与棒球为伴,以前他们通过从打架获取关注和认同感,现在变成去打棒球去赢得关注和认同感,哪怕在来之前你都不知道棒球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安稳睡觉的地方,能洗澡,能读书,能吃肉,能成长。

但代价是他们需要经历严苛的训练,在小小年纪收起原本可以放浪形骸的童年,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然后在一条规划好的晋升通道里去拼搏:去专业队,去国家队;如果职业的道路走不通,可以试着凭借他们的运动特长,去面试读大学;再不济,可以留着这,当员工,继续成为这个希望之旅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漫长的事业。

实际上,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就是孙岭峰人生的复制:“如果没有棒球,没有师爷,我可能就是个流氓”

而眼下,基地里的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规矩,来到基地里,迎面走来的孩子会大声地对你说:“叔叔好!”

来基地工作三个月的圆圆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看见你甚至会用脱帽礼向你问好,“当时我都震惊了!”

“大部分人都泡在这个基地里面,必须要有特别高的奉献精神,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坚持一天是一天”

这就是孙岭峰和复制他得来的棒球理想国!

小双归来:万物之美,希望最美

还记得小双吗?那痛彻心扉的哭泣!

孩子们去美国参加邀请赛,面对上届冠军、亦是同年龄段最优秀的球员,原本准备大展拳脚的他们却直面残酷的世界:没有湘北挑落王者山王的励志剧情,由于包括大宝、马虎等几位超龄主力球员无法出场,孩子们在比赛中两战皆墨,惨遭淘汰。

作为主力投手的小双痛彻心扉地大哭:“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们对得起基地吗?对得起师爷和孙教练吗?”

马虎在一旁安慰:“我们还有机会的,一定还有机会的。”

小双流着泪说:“机会只有一次。”

纪录片里,小双的机会似乎真的结束了,这次失败的打击让他异常消沉。

上次回家的时候,小双还是满心欢喜的,在村子的土坡上,小双把脱落的松树针插进树洞里,镜头特写定格: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而这一次比赛失败的痛苦让小双选择逃离,他无力面对棒球和基地,逃回家的他,面对自己唯一的亲人二伯也因生病渐渐苍老,小小年纪的他百感交集,小双又回到那棵松树前,对着坡下的二伯喊:“你不能丢下我!”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如今,小双回来了,孙岭峰三年来家访7、8次,最后终于带回了小双,原本已经放弃的孙岭峰在最后一次离开小双家的路上,接到了小双的电话。

“教练,我想打棒球”?

并没有漫画的剧情复现,痛哭的小双的第一句话是:“教练,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耿鹏飞

体坛周报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