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数据控的存在理由

王勤伯01-18 20:40

1

在《足球周刊》的专栏里,我曾聊起很多国家的足球故事,从南欧、中欧到北欧,从欧洲到南美。但我的足球地图上有一个区域极少涉猎:德国。

这和语言没有关系,就连荷兰语我也可以直接阅读,更别说德语。然而问题在于,德国媒体谈足球,我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读下去。

我曾尝试过很多次,但总是无法坚持太久。德国媒体谈足球,并不喜欢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南欧媒体一样挖掘人物故事,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呈现在你面前,让他们亲口讲述自己的成长、世界观甚至各种无厘头往事。

除了开篇喜欢使用丰富的修辞,德国媒体在文章里更偏爱堆积大量数据,甚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数据,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如果不是篇幅有限,他们会不会把数据无限地列举下去。这导致的结果是,原本兴致勃勃的阅读,最后往往像河流流进沙漠,水分蒸发干,河床晒得晕乎乎,不知道留下了什么。

我在这里不穷尽举例来说明这些在德国媒体上占有重要分量的数据到底都是什么,实际已经有中国读者感觉到了差异。不久前我就接到一位读者反馈,他以投诉的口吻说,体坛系刊物的德国足球记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人,文章里总是一大堆无用的数据,不解为什么这样子。

微信图片_20210118133240.png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报道德国足球的记者长期沉浸在德式数据氛围里,自己的写作方式都会受到感染。然而这本身就是德国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德国媒体报道中引用的数据即是德国人眼中重要的足球话题,外国记者没有可能去藐视它们。

对于精熟德式的同行,我的态度是欣赏和羡慕,而不是不满和投诉。事实是,正是此类让外国人感到繁琐和疲累的理念和系统化工作,支撑起了德国足球的强大和持续更新能力。

就好比著名网站德转市场(TransferMarkt),只有德国人和赞同德国严谨细致精神的外国人才能做出这样的网站。从足球数据角度说,我没有见过比德转更清晰、舒服又专业的网站,例如我需要查找一名巴西乙级联赛的教练在最近50场比赛使用的阵型,我可以在德转立即找到。

我看到德转市场中国区管理员朱艺不久前在微博上的一番发言,有人批评说,某球员已经转会了,但德转市场上他仍然是中超某队的球员。朱艺回答得很简单直白,德转市场不是抢新闻的网站,只有官方消息出来以后网站才会更新球员所属俱乐部。

这样的严谨,没什么可多扯的。

1.jpg

2

或许有人想说,球员资料网站做得再严谨,不就是资料吗,对本国足球发展又有多大好处?然而这里涉及的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我想反问的问题是:丢球反抢黄金6秒法则,为什么是德国人提出来的?

这就是足球科学和科研。早在90年代国际足联对中国派出讲师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概念:“现代足球比赛中很大部分比例的进球来自中前场反抢成功后的就地进攻”。然而,到底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率的“中前场反抢成功”这个进攻前提?我们看到了戚务生在97年十强赛前提出“压迫式打法”,看到朱广沪的“疯狗战术”,却从未有人会想出“黄金6秒”。

“黄金6秒”本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中国足球没有人想到,世界足球的大多数人也没有想到,偏偏德国人想到了。这6秒,不是4秒,也不是8秒,包含了太多的内容:邻近皮球区域参加反抢的球员体能极限,远离皮球区域球员迅速归位、重新布阵需要的时间。

当我仔细思考甚至去体验6秒时,能够体会到这个概念其实是经过大量试验、统计和总结得出的结论。以最快速度追抢对方持球球员,持续时间超过6秒会导致之后恢复困难。与此同时,6秒时间保证了远离皮球的另一些球员能够跑动至少40米,如果反抢者没有断下皮球,队友也足以完成基本的布防。

微信图片_20210118133408.png

不久前我甚至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出自莱比锡RB青训体系的比甲奥斯坦德主教练布勒辛(上图)准备找人在训练场边安装一个大秒表,因为他要求本队球员养成快速进攻不拖泥带水的习惯,反抢成功后要在8秒内把皮球送入对方禁区。

如果你身处中线附近,8秒内需要进入可以威胁对方球门的区域,无论禁区内外,中间要克服对方的拦截、阻挡,这其实是逼迫人总是去选择最好、最便捷冲击路线的训练。心里有个钟,快攻当然就演练出来了。

3

德国人之外,另一个“足球数据控”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人对待足球在某些方面和德国人相似,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喜欢自己亲自观察、尝试,而不是照搬或者购买现成产品。

2003年我刚到意大利的时候,时常在圣西罗体育场和日本记者是同桌。对于不需要立即发稿的比赛,我常常只带一个录音笔以备临时采访所需,外加一个可以放进口袋的小笔记本,比赛中有所见所想,就记下几笔。

微信图片_20210118133747.png

或许这样的经历对我之后的足球随笔写作有不小的帮助,但我不得不承认,时常看到身边日本同行的工作模式感到脸红。

有些日本记者带着一种印有球场图案的笔记本,他们对场下所有球员的情况烂熟于心,总是在不停地画战术图,一场比赛会画出十几页战术图。

我也曾有过不解,难道他们不能回头看比赛录像?一场比赛的技战术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在比赛进行中埋头苦记?

偶尔我看到他们拿出自己杂志,那是我不懂的语言,只能凭借汉字看出一些大概,可以看到上面有对欧洲球队战术详细的记录。

后来当我看到日本青少年足球也踢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我明白这些日本记者同行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足球理念的学习,光有金钱去购买、光有外教讲解是绝对不够的。这种学习需要很多很多人亲自去接触、采集和消化吸收,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碰撞过程,在学习他人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不足。

1610973562259045158.png

日本校园足球

日本足球学巴西、走细腻路线已经很多很多年,他们没有抛弃过技术足球路线,同时又积极地吸收了像欧洲足球例如巴萨传控等内容。我看到有一部分中国记者说,这是因为日本人个子小先天不足决定的,但我认为,日本足球能够不走弯路、少走弯路,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的钻研、严谨精神换来的?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勤伯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