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唐山报道
8月13日上午,张昊带着一群队员,驻足在唐山饭店门口。他一边耐心地收拾行李,一边与往来的熟人告别。没能拿到小组前三,意味着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就此结束今年的中青赛总决赛之旅。但作为领队兼教练的他,言语之中并无遗憾,“这次能够出来踢全国总决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锻炼。无论是场上对抗还是技战术,收获总归还是很多。从我们教练员的角度来讲,对于未来如何提高训练,也会带来一些帮助。”
以递补身份进入到本届U15中青赛全国总决赛,虽然没能小组出线,但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自认得到很大锻炼。图/王晓瑞
幸运递补,不虚此行
在前一天的排位赛,小组赛三战皆负的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以8比0战胜了一支大连中学队。见到记者,球队上下无不感慨,胜利来得有点儿晚。但看一看三个小组赛对手:山东泰山U15、上海海港U15,从一开赛就被视为夺冠热门;实力相对一般的大连英博U15,也是中超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我们在宁夏很难遇到这么强劲的队伍,所以能和这些强队比赛,孩子们的技术、战术能力都有提高。我们来到唐山,也是想试一试,和这些强队过过招。”张昊如此感慨。
但实际上,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此番能够来到唐山,本身就富有戏剧性。往年,只要能够夺得宁夏赛区预选赛的头名,球队就可以闯入全国总决赛。但今年不一样,大区赛规则的推出,意味着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在此之前,需要先同来自陕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强队,争夺北三区仅有两张进军总决赛的门票。结果只是差了1个积分,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名落孙山。
“心情当时还是挺沮丧的,特别难受。”队长李佳乐回忆道。过去3年,他每一年都能踢到全国总决赛,这也是石嘴山青训足球的一个传统。然而,就在所有人满怀遗憾的同时,好巧不巧的是,本来已获总决赛名额的西安铁一中因故无法参赛,就这样,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获得一个递补的机会。
踢,还是不踢?石嘴山足协的态度很明确:“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要让他们出来锻炼锻炼,毕竟每一年的高水平比赛还是少了些。”尽管经费不是特别充足,但多年来,石嘴山足协都在坚持派队参加中青赛。“我们并不是单纯想争取一个什么样的成绩,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一个平台、一条出路。能够有机会参加全国总决赛,就是一个向全国这个年龄段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昊由衷地对记者说。
其实在石嘴山,足球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底蕴。作为解放后国家在西北地区重点建设的第一批工业基地,曾几何时,石嘴山聚集了众多有志青年,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由此也形成了厂矿文化。而在新思潮、新文化不断碰撞的同时,足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成为这座城市喜闻乐见一项运动。这和洛阳的足球传统有一点儿相像,有趣的是,在这支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球员是从洛阳或郑州而来。
再加上2009年成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布局的44个城市之一,以及石嘴山足协在2013年成立,当地足球氛围始终比较浓厚。包括后来加入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石嘴山的校园足球也是越来越红火。而正是以此为背景,石嘴山足协推出了精英训练营模式,即通过校园联赛选拔球员,然后组建精英队,一边着重培养球员,一边代表石嘴山参加宁夏或全国比赛。以前精英队的身份是石嘴山体校队,现在,则是人们常说起的恒星俱乐部,从2009到2016年龄段,已形成稳定且有建制的六级梯队。
这其中,在2022年第一届中青赛U13组,石嘴山市体校U13队就获得全国第六,这是迄今为止石嘴山各代表队在中青赛上的最好成绩。时至今日,这批2009年龄段的小球员,依旧以一个完整的建制得到保留:“这些年来,这支队伍只有一两个人中途退出,绝大多数球员一直都在坚持。我们也在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比赛机会,当然,我们也在吸纳周边一些好苗子的加入。”看得出来,对于这批09年龄段小球员,当地足协倾注很多心血。只是今年中青赛U15组的年龄限制,是从2009年9月1日算起。于是,这批小球员被一分为二,稍大一点儿的参加U17中青赛,以李佳乐为首的“小09球员”把重心转向U15组。当然,像李佳乐这样相对突出的好苗子,市足协也把他报上了U17参赛队。“虽然是以小打大,也想多锻炼锻炼。”张昊说。
打通未来的一道光
连续征战4年中青赛,让李佳乐感慨颇多:“感觉现在踢球越来越成熟,不管个人还是团队,都有很大提升。”每一年的开春,他和队友们都会立志“打入全国大赛”:“这是一个目标,我们就是想和高手过招。今年本来在大区赛出局,心情还是很低落的,但听说有机会递补全国总决赛,顿时就特别开心。”
相比较第一届的第六名,李佳乐们能够察觉到时代的变迁。三年前U13组1/4决赛,石嘴山市体校队就是输给山东泰山,这次在小组赛,比分要更大些。“和职业队相比,还是感觉有差距的。比如山东泰山,他们不管脚下,还有节奏,比以前快很多,提升得特别多。”李佳乐说。
一直以来,这都是石嘴山搞青训的一个困惑:年龄越小,在身体对抗和技战术要求无需太高的情况下,与沿海球队、职业梯队的差距就越小,甚至还能占据上风。但等到孩子们成长起来,伴随日常参加比赛的局限性,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而此次在唐山,他们就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差异:“这次出来,见到高水平的职业俱乐部梯队,从对手的场上表现,从开球前的热身,再到队伍管理,包括场上球员间的交流,都要比我们多很多。”张昊感言:“特别是小球员们在场上的传递信息、无球观察与合理选择,我们还是有所欠缺,这都是未来在训练中需要提高的。”
而对于这批石嘴山小球员来讲,中青赛,就是全年几乎唯一一项全国性赛事。作为西部工业城市,多年以来,石嘴山青训的选材面较窄是一个困难,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高水平比赛机会有限。“小时候差的还不是很多,但伴随年龄的增加,比赛经验的积累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一年走出宁夏的赛事,也就只有中青赛,每年高水平的比赛,也就只有这十几场。”而让张昊欣慰的是,今年,中青赛在地区预选赛基础之上,又增加大区赛。像石嘴山实验恒星U15队能有机会参加全国总决赛,一路走来,要比往年多踢了好几场:“这对于我们来讲弥足珍贵。”
张昊以前也是从石嘴山市体校踢出来的,但在他踢球的那个年代,没有全国性的中青赛,足球择业渠道是非常窄。另外长期以来,宁夏也很少派足球队参加全运会、学青会。用当地人的话来讲:“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外面也不了解我们。”多数队员基本上就是拿等级证,然后考取大学,很少有走职业的机会。
现在,李佳乐们的境遇是不同的,虽然其中也有困难,但中青赛给予他们一个面向全国展现的平台,无形中也制造出人才交流的机会。事实上在2022年中青赛U13组获得全国第六后,那支石嘴山市体校U13队就曾经被一家中超俱乐部相中,并提出整体收购的想法。
身披7号的李佳乐(左)已经参加了四届中青赛,曾经入选09年龄段国少队精英训练营的他,渴望借此平台踢上职业足球。图/王晓瑞
只是李佳乐们最终选择留下,而连续4年的中青赛,就成为他们每年唯一丈量全国水平的机会。“我今年刚中考完,准备去读高中,但未来,还是想要去职业队试一试。”小佳乐告诉记者,到职业队试训,这已经被纳入全家未来一年的规划中。但选择什么样的球队,选择什么时间试训,主要参考标准就是中青赛:“这是给予我的一个测试平台,也是我和其他职业梯队球员进行对比的一个机会。”
其实早在2023年,李佳乐已经入选2009年龄段中国足协精英青少年球员训练营,但和职业梯队球员不同的是,来自宁夏的他,日常的曝光度极为有限,而有了中青赛这个平台,无形之中,就为中国足球提供了一条人才识别与培养路径。特别是在明年,当初全国第六的原班人马,将以整队编制参加U17组中青赛,再加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七届运动会任务,不由让小佳乐认识到:“2026对我来讲十分重要,等踢完明年中青赛,应该要考虑未来了……”
对于李佳乐们来讲,这条路注定不平坦,但有了中青赛,就多了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