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拓者与快艇一役的下半场,验证了一个事实:面对顶级阵地战球队,波特兰的五小阵容效果大打折扣。但这场失利,恐怕不会动摇主帅斯普利特继续推行小球打法的决心。在这套体系下,中国球员杨瀚森的出场时间正被压缩到近乎象征性的几分钟,开拓者的新身份正在以一种近乎激进的方式被塑造。
纵观三场常规赛,开拓者的战术图谱已清晰可见——他们或许是全联盟最痴迷于“乱战”的球队。场均11.7次抢断高居联盟第一,且连续三场抢断上双;场均利用失误得分23.3分跻身联盟前五。这些数字背后,是开拓者面对自身投射能力和阵地战硬解的天然短板,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上赛季后半段,开拓者的防守已经有大幅度提升,本季的突破口自然落在进攻端。在没有顶级射手、缺乏可靠挡拆核心的配置下,通过激进逼抢制造转换机会,成为最现实的进攻增益手段。

快艇中锋祖巴茨的感慨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可能是我们对抗的对手里面打得最快的。同时他们的防守也是对球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非常有侵略性。”就连莱昂纳德也坦言:“他们的后卫登场后改变了比赛走势,不断对球权施加压力……对我们而言,能经历这样一场比赛是有益的。”
这种全联盟日益盛行的“乱战风潮”——通过制造失误和冲抢前场篮板提升进攻效率,恰恰完美契合了开拓者充满撕咬能力的后场和锋线配置。五小阵容因此成为开拓者最信赖的武器绝非教练的固执,而是阵容特点与战术潮流的双重选择。
在此背景下,开拓者的轮转模式已基本固化:克林根担任首发,杨瀚森在第一节获得零星几分钟,随后中锋时间被克林根和五小内线瓜分。粗略估算,克林根约24分钟,五小阵容约20分钟,留给杨瀚森的只剩下那转瞬即逝的机会窗口。
在开拓者全力塑造“快速、高压、乱战”新身份的道路上,传统中锋的生存空间正被急剧压缩。除非出现伤病或战术重大调整,否则杨瀚森很可能将在大部分比赛中,只能扮演那个第一节短暂登场的边缘角色。
对于一位新秀球员来说,在球队战术浪潮与自我定位的碰撞中,保持耐心至关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他要做的不仅是展示自我,更是要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证明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便是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打磨技术,强化体能,随时准备好当机会偶然来敲门时,自己能是那个已经准备就绪的人。在这段看似被“困住”的时光里,沉淀与成长,同样是一门必修课。
(文/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