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为什么需要全运会?

曹亚旗11-09 15:45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曹亚旗

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在粤港澳三地正式揭开帷幕。提起这项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型运动会,毫无疑问,它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是奥运舞台上中国取得好成绩的人才宝库。

(全运会)(9)篮球——男子成年组小组赛:广东胜浙江XxjpseC001226_20251108_MVPFN0A001.jpg

然而在过往的几届全运会中,也曾出现因过度追求金牌而引发的种种争议。这难免会让人心生疑惑:这项赛事,究竟是好还是坏?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客观地说,作为中国唯一的一项融合群众运动与竞技体育的综合赛事,全运会对当今的中国体育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同时,在经历60余年的发展后,它也必须适应时代赋予它的全新使命。

(全运会)(8)武术套路——女子长拳剑术枪术全能赛况XxjpseC000018_20251109_MVPFN0A001.jpg

全运会从哪来?

若想完全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全运会究竟从哪里来?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58年。彼时,我国首次明确了体育工作的方针,核心是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广泛开展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新纪录”,直接确立了“普及为基础、提高为目标”的双主线并行逻辑。

当时,我国的体育普及和全民参与度已有了一定的进展,而如何能提高水平创造纪录则成为了难点。究其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为了粉碎西方世界利用国际体育组织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宣布不承认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并退出了十多个国际体育组织,仅保持在国际乒联、国际滑联等几个国际体育组织的会籍。

而如果没有大型赛事,又该如何让提高的成果落地?只有自力更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应运而生。在这届赛事中,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664人844次打破106项全国纪录。

不得不说,首届全运会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一座里程碑,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展示我国10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这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按下了中国体育日后高速发展的启动键。

(全运会)(41)公路自行车——女子个人赛决赛赛况XxjpseC000725_20251109_MVPFN0A001.jpg

荣耀与争议

1979年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中国代表团首次亮相普莱西德湖冬奥会,1984年中国代表团首次亮相洛杉矶夏奥会,中国体育健儿们不断迎来在世界最高竞技舞台上的“show time”。

这样的时代背景,让中国体育事业的两条主线分出了先后。

众所周知的是,体育的发展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已经为国际国内的经验多次证实”。

由此,中国初次亮相夏奥会出征洛杉矶,许海峰射落首金,中国以15枚金牌震惊世界,随后的“举国体制”、“奥运争光计划”让中国体育的发展紧紧围绕在奥运道路上展开。

1762672839815052403.png

许海峰为我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与奥运会接轨的理念贯穿在全运会上,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也逐渐完成了金牌强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截至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总计获得804枚奖牌,包括325枚金牌、258枚银牌和221枚铜牌。中国在国际领域的竞技成绩不断攀升,自然要感谢全运会的举办,各省市体育局一起构成了向体育总局输送人才的金字塔,而奥运成绩的光环也可以反哺地方省市体育局,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源去培养新一代运动员,再次征战全运会和奥运会。

另外,北京还于2008年和2022年分别承办了夏奥会和冬奥会,作为东道主,两次均倍受国际奥委会的好评。毫无疑问,这也得益于全运会的举办,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办赛经验。

(全运会)(3)沙滩排球——男子半决赛:李焯新_薛涛晋级XxjpseC000573_20251108_MVPFN0A001.jpg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传统的竞技体育思维慢慢与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不匹配。对奥运成绩的过度追逐所诞生的“金牌至上”和“锦标主义”,影响着一些体育部门的业绩,也影响着一部分运动员的收入。在全运会的舞台上,它最终以争议形式呈现出来。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在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奥运冠军孙福明仅1分钟便被队友闫思睿 “轻松推倒”,赛后师徒承认因全运会 “双计分制”(解放军与辽宁队可共享金牌)而假摔。组委会被迫宣布重赛,并对教练刘永福通报批评。而重赛的结果,孙福明仍告失利。

641 (1).png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U20男足小组赛最后一轮,辽宁队与上海队以2比2默契战平,联手淘汰四川队。双方下半场多次倒脚消极比赛,引发观众高呼 “假球”。

641 (2).png

也是在这一届全运会,甚至出现了运动员因不满裁判打分不公而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谴责的事件。

当时,花样游泳世锦赛双人亚军蒋文文/蒋婷婷在全运会比赛中仅获第三名,而金牌被东道主组合黄雪辰/吴怡文摘走。赛后,这对四川花游姐妹花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裁判打分不公,并含泪宣布退役。赛后,四川队向组委会提出申诉,然而最终申诉被驳回。

641 (3).png

此外,在全运会的赛场上也曾传出过“金牌内定”,以及有的省市会给全运冠军开出天价奖金,甚至超过奥运金牌的商业价值。

QQ浏览器截图20251109152830.png

诚然,为国争光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发展到如今的时代,过度的强调金牌,显然已不符合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远目标。与之对应的,全运会的价值和功能也应该有新的变化:

如何让竞技体育反哺大众体育?如何让中国体育事业的两条主线协调发展?这似乎才是全运会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众与产业

实际上,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如果你有阅读中国体育历年纲领性文件的习惯,就一定能发现近些年国家更加强调 “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延续了建国初期 “群众体育” 的核心,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强化着 “普及” 的主线。而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不仅在追求 “提高”,同时也要拓展其价值(如服务全民健身、带动体育产业)。新时代坚持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运会出现了不同的气象。

天津十三运时,赛会的口号是“全运惠民,健康中国”,这是全运会首次取消奖牌榜和金牌积分,和以前的“奥运金牌双倍积分”、“联合培养都有积分”等等规则通通告别。

1762673980976075180.jpg

天津全运会群众乒乓球项目

毕竟,1994年国家体委开始实行的“奥运与全运挂钩”政策,明确会把奥运奖牌折算成全运奖牌,直接影响下一个周期的体育经费等。诚然,这在中国代表团早些年参与奥运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也帮助中国队构建出了自己的几支梦之队;但在中国体育发展到今天,在夏奥舞台上30金起步的强大实力背景下,这种举措下催生的负面丑闻和腐败更多。

对金牌的关注减小了,对大众投入却在飞速提升。

2017年天津全运会首次增设19个群众项目,而到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扩展至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全运会群众赛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体育总局通过 “我要上全运” 系列活动,四年内举办7.1万场赛事,吸引110万人参与,最终1.1万人登上全运舞台。

除此之外,本届全运会的群众比赛,还以专业化运营打破了传统业余赛事的局限:宁夏银川的足球预赛在国际足联标准草皮上进行,配备电子计时计分系统和越位判罚辅助设备,让业余选手体验到职业赛事的严谨。

湖北仙桃的龙舟赛道设置了精准的航道浮标和医疗救援体系,天津宁河的轮滑场地采用国际标准板材和无影照明系统,确保选手发挥最佳水平。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赛事质量,更让普通百姓感受到体育精神的深度融入。

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这样赛事,谁又会不喜欢呢?

本文为腾讯新闻《大声思考》栏目独家约稿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