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与不霾中网就在那里 假日经济这张牌打的真好

纳达尔两盘击败中国球员吴迪、晋级中网第二轮之后,照例,他在发布会被人问道:“空气污染成这样的天气,你打球啥感觉?”
“……咳咳咳咳咳!”纳达尔将答未答,一阵突如其来的咳嗽声就引发了全场瞠目,继而哄堂大笑。西班牙人赶紧找补:“哎哎!我这可不是因为空气原因啊!讲真的,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我还觉得今年的空气条件比往年更好了呢!”
西班牙天王人称“一根筋”,说话实诚,他的看法自有道理。但北京连续几天的严重污染也不是新闻,而且还是这个季节的中网常客,更毫不意外的引发了对那些退赛球员、输球球员真实原因的联想。而本届中网,退赛和过早出局的大小球星也是太多!
开赛前,女单两大台柱小威廉姆斯和莎拉波娃就先后退赛,还搭上一个阿扎伦卡。开赛后,晋升为头号种子的哈勒普因伤退赛,小美女布沙尔居然因为“眩晕”退赛,要说是美网落下的脑震荡后遗症,这后遗症未免有些可怕!
然而更“可怕”的是,男单首轮输球的法国名将特松加,在输球前叫来了理疗师,原因居然也是“眩晕”!克里赞更是直接把自己输球的矛头指向了空气质量……讲真,空气污染和球员输球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科学,没有那么容易论证清楚——那些赢球的人难道是百毒不侵的铁肺?
由于职业网球的特性,四大满贯结束后的赛事总有些先天不足。临近赛季末,球员精神和身体可谓双重疲惫,自有中网以来,大家也就年年操心着“那谁谁谁不会不来吧”,或者是“那谁谁谁不会出工不出力吧”……操心来操心去,11年过去了,即便今天大家还在操心,本年度中网的头三天,依旧有近三万观众入场;中网的主赞助商今年更是实现了满员!
无论有霾,还是缺星,都未能降低中网的热度,当然有其内在的原因。
自从2009年升级后,中网就把“假日经济”这张牌打得很好。总有人问,为什么中网现场总有其他领域的明星前来“跨界”?不喜欢的人自然觉得此举偏离网球的焦点。但是,从赛事营销的角度讲,这是在为中网这个“品牌”增加体育之外的话题性,尽量吸引更多不见得关注网球的人们在悠闲的“黄金周”里把到中网来看球当成一种选项——就算不看球,也看看邓超嘛!
从另一层面来说,中网已经是一个运行到第12个年头的赛事,升级之后也运行到第7年了!由于赶上了中国网球的“黄金时代”,坐拥“李娜效应”的加成,这么多年下来,中网这样的中国顶级职业网球赛事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观众群,培养出了市场的消费习惯,换句话说,有“传统”了。对观众来说,就算不看球,来玩玩也好嘛!
在国务院46号令出台之后,中国体育产业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到2025年,达到5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资本大鳄在投资体育产业上大显神通。无论是万达集团全资入主体育营销巨头盈方公司,还是体奥动力5年80亿拿下中超联赛媒体版权,都是通天手笔!尽管这些作为难免引发人们的争议,但他们无疑营造出了一个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潮。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体育产业的末端产品,中网这个成熟的品牌自然会特别吸引赞助商青睐。无论你怎样质疑,中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受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个真正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既需要球星,也不能完全依赖球星,而中国的职业网球赛事正在慢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