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市场规律的正面影响 顶配外援+青训强化?

1、泡沫越大炸得越响
所有人看到这样的转会身价后都会感叹一句泡沫太大了。而这太大的泡沫显然是让人担忧的,因为破裂的那一天很可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巨大的动荡。
因为这样的市场下,对投资足球方的资金要求越来越大,当政策趋冷,成本又大到大家都难以承受时,会有人开始陆续退出,之后各种欠薪扯皮,青训断粮都会出现,而由于球员年薪动则千万将导致鲜有人接盘。整个中国足球联赛很可能直接熔断。
2、球员成最大受益者。
对于俱乐部而言在天价都能难挖到人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手里的人,提薪成了最为有效的手段。俱乐部不论是挖人还是守人,重要球员新合同年薪翻番成了必然。因为此前的薪水相较于转会身价实在是过低了。以孙可为例,在6600万转会前,他的年薪才不过百万。
同时,更衣室的平衡是靠工资结构维系的,一人上涨将打破平衡,为了维护平衡,将带动全队大幅上涨。于是恒大圣诞节大幅加薪连续数将。
而一些老弱病残,由于合同年限上,自由转会能让他们得到更高额的薪水。
3、俱乐部合同将越来越规范
曾几何时,俱乐部对球员是绝对强势的存在。动不动就是低薪长约,不签就废人。如今,球员如此金贵的情况下,本人的意志也至关重要。闹翻后,让球员自由离开的代价俱乐部已承受不来了。与无节制榨取球员利益同时伴随着鸡飞蛋打的风险相比,照顾球员利益的双赢成了更为稳妥的方式。
比如泰达与李源一,分手时闹得并不愉快,合同由于图方便都非李源一本人签署,弄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泰达。
4、外援顶配成必然。
内援稀缺,外援则是一片蓝海。内援身价如此之高,对俱乐部而言,花同样的钱,明显花在外援身上,对球队实力的提升会更为有效。在重金求购内援前,不如将外援统统换成顶配再说。恒大、上港、申花都已经这么干了,而这赛季,国安花重金强购巴甲MVP,也属于这个思路。接下来,越来越多的球队会加入更换发动机,再考虑昂贵轮胎的车队中来。
5、留洋出去难回来易
球员身价一高,好球员留洋就成了奢望。在国外俱乐部眼里。即使为了中国市场,代价也有点过大。如果便宜送出去,国内俱乐部又担心出口转内销。留洋除了球员自己,买家和卖家似乎都已经失了兴趣。
同时,海外的年轻球员则作为生力军将不断被挖回来。因为他们的转会费不高,于是都可获得巨额年薪,同时年龄越大在海外机会就越少。职业生涯就这几年,回来无疑是最好选择。
不过,一些有心的国外俱乐部看到蕴含的巨大利润,将开启刮彩票的模式,在买不到顶尖的那批中国球员时,他们会选择更为普通的,或者年龄更小的球员。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球员在此后会屡屡被国外俱乐部相中。
6、青训成了有利可图的事
在此前,中国足球弄青训,由于投入产出周期太长,一直是赔本赚吆喝的局面。急于出成绩的俱乐部大多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而一些像绿城踏实做青训的俱乐部则过得苦不堪言。
而现在,由于本土球员这般值钱,对绿城这样的俱乐部而言,踏踏实实做青训成了回报率非常大的事情。
对于另一些有点老底又无欲无求的中小俱乐部,看到有利可图,即使不加入做青训的行列。也会采取另一种方式分一杯羹。他们相比大的俱乐部,在没有降级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给年轻球员更多的上场机会。而具备一定中超上场时间的年轻球员如今都价格不菲。如此反复,其实也是一种变相“青训”。
至于恒大上港这样的俱乐部,对家的挖不动,中小俱乐部好货太少,等到海外的球员给挖光了。形势会倒逼着他们开始重视青训,不论是好好抓梯队,还是扎扎实实办足校。
商人逐利,抱着给中国足球做慈善的心态做青训一定是做不好的,只有切实的利益诱惑或者不得已的形势逼迫,做青训才不会沦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