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惨遭叙利亚逆转 球员反思:技不如人 体能糟糕

连续不敌卡塔尔、叙利亚后,国奥队的奥预赛前景非常渺茫。对阵伊朗,很可能将是这支队伍历史使命的结束。对于连败,球员们的感觉非常直观,“我们输给卡、叙两队很正常,确实在对抗方面存在差距。不要再提什么战术换人、教练用兵之类的话题,就是踢不过对手。”终于,在国奥队连败濒临出局的夜晚,一位球员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
眼睁睁看着被逆转
“我们的比赛能力还是不行。尤其是领先时,感觉就像不会踢球的。可以说,我们根本不会踢比赛。”廖力生赛后的话语,点出国奥队存在的核心问题。连续两场小组赛,从1比0到1比3,很多事情的接连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在国奥上下看来,这是属于球队自己的“典型性失败”。“真的是眼看着对手倾巢出动,完全扛不住一波又一波的猛攻。我感觉,人家根本不怕先丢球,即使落后,也有信心打垮我们。”谢鹏飞说。
这样的比赛早有案例。2014年1月征战阿曼U22亚青赛的首轮,国奥队就是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遭遇黑色三分钟,最终1比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当时,很多球员归纳的症结,乃是比赛经验问题,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在这一回,很少有人将这些挂在嘴边,“感觉不是技术能力的差距,完全是比赛能力。很明显,我们的比赛心理、比赛感觉不够成熟,不够强大。只要对手稍微紧逼、加强围抢,大家的发挥就会出现波动。特别是领先以后,这种波动就会更大。表面看这是心理问题,其实就是比赛能力的差距。”
国奥队害怕紧逼的毛病,此前已有体现。球队去年9至10月连续对阵巴林、埃及,已经明显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如何破解对手的快速紧逼,教练组秉承的策略是“取长补短”。“如果我们能够把足球控好,做好传接配合。利用传控主导比赛,让卡塔尔人不能轻易断球,他们的高压逼抢就不会起到效果,队员们的体能也就不会出现问题。”不过,无论是对阵卡塔尔还是叙利亚,国奥队恰恰在对手围抢之际,传控、接应的配合出现问题,直至防线被击溃。
“想以柔克刚,但以刚也能克柔呢。”一名队员说,“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明明知道别人落后时发动猛攻,却不知道怎么应对,感觉比赛和想象的完全不同,第一场比赛踢完以后,就知道后面肯定不会好踢。因为叙利亚也看到我们的弱点,想要赢球?真的很难。”
我们的体能很糟糕
国奥队对阵卡塔尔的下半场,体能问题暴露得很明显。特别是60分钟后,球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对于体能问题,国奥队内的普遍观点就是,在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之下,体能完全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这边(U23亚青赛)的身体对抗、比赛节奏,完全超过日常中超联赛的水准。对于我们的队员,的确属于很大的考验。”领队郭炳颜总结道。
对于体能问题的集中体现,教练组此前已有预案:比如将4141阵容改为4231,由单后腰变为双后腰,甚至不排除起用5后卫的踢法。然而,在实战阶段,这个问题爆发的时间点远早于预期。尤其是首战卡塔尔,外界的指责偏重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调整不力。但在球队内部看来,这个问题的涉及面太广,“我在底下看比赛时,就感觉到整体跑不动了,而且是很多人,已经很难控制住比赛。因此,张晓彬那侧出现状况时,还是很难办的。换谁出场,恐怕都很难解决。”替补王秋明认为。
然而,无论是此前的热身赛,还是去年3月在老挝进行的U23亚青赛预选赛,国奥队都很少出现体能短板。对于这类问题,大部分球员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平常热身赛的时候,比赛质量和强度很难得到保证。即使国奥队当初2比1逆转欧青赛4强丹麦U23,对手可能也有相当程度的保留,特别是对抗方面。这一点,教练组此前也有认知。另外的问题,就是本届U23亚青赛前的三场热身赛。有人认为,国奥队对阵伊拉克、阿联酋和乌兹别克斯坦,场场都采取大幅度的轮换,确实保证了所有球员的适应能力,提高磨合程度。但是,有得必有失。体能方面的考验,没能得到保证,尤其是疲劳性对抗。因为少有球员打满90分钟,根本达不到实战方面的体会,最终导致首战60分钟以后的全队体能枯竭。
“我们不能骗自己。总体来说,快速对抗方面,只要对手加强紧逼,倾巢出动,真的很难扛得住。而且,体能也跟不上。我们所练出的传控配合,很难保证长时间的流畅。我们这个团队,想要在正赛期间打出东西,确实太难了。”在连败面前,终于有球员说出发自肺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