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年历史的神奇赛事戴维斯杯 现面临改革问题

文|Franck Ramella
英国时隔79年重夺戴维斯杯,而他们的对手比利时实力并不强劲,一路好签被“抽”入决赛。比利时人在“沙拉盘”(瑞士人对戴维斯杯的别称)中的冒险再次引起争论。是的,对于比利时和英国来说,这场决赛是重要时刻。但对于世界上其他的人来说,很少会有人关注穆雷和他的队友们是如何完成梦想的。戴维斯杯可以在参赛国产生影响,但横向的推广却显乏力。如今的戴维斯杯就像是欧冠联赛那样神圣,但气氛却如法国杯般庸常,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和谐地存在。
这些年来,危机一直存在,如今已到了不得不变的关口。戴维斯杯的主要参与者们都希望赛事能进行大的的变革,而非满足于将第五盘的长盘决胜改为抢七这样的小修小补。
问题源自哪里?首先,在于顶级明星并不经常参与这项赛事,他们只是偶尔露面,甚至有时是为了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而被迫参赛,总之赛事的曝光度不够,球员也缺少欲望,这与他们参加大满贯赛事的动力根本无法同日而语,能赢一次就让他们心满意足了。无疑这将危害到赛事的声誉和影响。
戴维斯杯的观众人数曾是法网的三倍之多,但2014年有400万法国人观看了罗兰加洛斯的决赛,只有240万人观看了费德勒与加斯奎特分别代表瑞士与法国在里尔的戴维斯杯决赛。在现场观众人数上,四大满贯的比赛大约吸引了200万观众,而戴维斯杯全年的观众不过56万。
在市场开发和推广方面,戴维斯杯与其他重要赛事相比相去甚远,这还不算低级别比赛,戴维斯杯的比赛几乎常常亏损,参赛国更希望客场作战,以避免负担主办赛事的费用。
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可以满足网球迷的爱国情绪。在主要市场上孱弱的竞争力(二十年来美国只夺得过两次戴维斯杯),国际网坛蹩脚的政治手段、以及大满贯赛事强大的影响力都让戴维斯杯日渐势微。要想在各自为政并且存在利益冲突的网球世界里(国际网联、大满贯赛委员会。ATP/WTA)对戴维斯杯进行改革并不是件易事,而且这涉及到赛事理念、形式、比赛跨度、规则以及日程安排,工作量庞大。
自1900年戴维斯杯创办以来,有两样东西从未变过,三天的比赛两场单打,一场双打,接着两场单打,比赛为五局三胜,那么新当选国际网联主席的美国人戴维·哈格蒂和他的团队会如何抉择呢?是优化还是革命?比赛的官方赞助商BNP银行的合同期到2021年,可以想象他们会对赛事改革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