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拉文联手拯救扣篮大赛 带你认识一下戈登

阿隆·戈登从来都是一个身体素质惊人的家伙,早在近13年前,年仅8岁的戈登就曾经通过层层选拔,代表美国少年踏上俄勒冈州尤金市举办的少年奥运会赛场。那时候他原本将参加100米和200米两个田径项目的争夺,向全世界各国的少年展现自己的奔跑能力。
可戈登最终决定退出了,放弃比赛的原因很简单,他有另外的篮球赛事要参与,“那还只是一场我们当地的、规模不算太大的篮球赛。”母亲雪莉-戴维斯·戈登如是补充着。显然,篮球和田径在戈登心中的地位高下立判——再出色的身体条件,无法用到篮球场上,在戈登看来都是一种浪费。
2016年NBA全明星扣篮大赛,好钢终于被用在了刀刃上,阿隆·戈登在篮球场上飞了起来。
生来要做篮球手
在这次腾飞以前,阿隆·戈登身上始终都有着甩不脱的一个标签:小格里芬。他和布雷克·格里芬确然有许多相似之处:肤色、身体素质、体型、暴扣的能力,但标签都是别人贴上去的,戈登自己并不想活在格里芬的轮廓线里,他走上篮球场,是因为他生来就该打篮球。
戈登一家有着颇为传奇的来历,家族的伟大运动基因,要从阿隆的曾祖父开始说起,这位巨人的名字如今已经散佚在史册之中,但在家族之中口口相传着他的传奇:
这位祖先在20世纪初就长到了7英尺(2.13米)高,作为来自奥色治部落的印第安人,身手极为矫健。
他把运动基因赋予了自己的每一个后人,比如阿隆·戈登的父亲埃德,就是篮球、橄榄球双修的运动健将。身强力壮的埃德从未接受过橄榄球训练,却曾经接到过NFL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盛情邀请,扮演球队近端锋的角色,却最终被埃德婉拒,留守在篮球场之上。
听上去,这是一条理所当然的道路,一位深爱篮球的父亲与妻子诞下二子一女,孩子们也都顺理成章地热爱篮球,时至今日皆有小成。但真实的故事是:在回归篮球场之前,戈登家的孩子们都在冰场上锻炼了许久。
埃德的妻子雪莉-戴维斯·戈登,是一名准职业的冰球运动员,孩子们从小就被母亲拉上冰场,耳边充斥着冰刀划过时刺耳的尖鸣。“我们都更喜欢速度滑冰,”阿隆说的我们,是指他和姐姐爱丽丝,“我们会玩了命地加快自己的滑行速度,很多时候我感到自己的胃就要贴在冰面上了。”
浑身上下都长满运动细胞的阿隆·戈登,就这样在冰面上长大,他对许多许多的体育项目都颇感兴趣,冰球、橄榄球、短跑、滑板甚至高尔夫,“身为父母,我们并不打算引导自己的孩子去打篮球或者从事其他什么运动,”雪莉说,“我们更希望他们能自己选择人生的道路。”
最终戈登家族的所有孩子都选定了同一条道路:篮球。
被唤醒的扣篮怪
身高1.81米的母亲和1.98米的父亲,令戈登家的三个孩子都拥有着超人的身高条件,但因为年龄原因,戈登在自家后院就如同小侏儒一般,仰视着家族的所有人。他通常和哥哥德鲁配对,挑战父亲与姐姐,矮小的他在家中担任着控球后卫的角色,身披32号球衣模仿着魔术师约翰逊,虽然日后阿隆成长为整个家族中第二高的人(德鲁·戈登身高为2.08米),但阿隆却始终以自己的组织能力为傲,时至今日他依旧能够持球快速推进,找到在空档位置的队友,“其实我一直都希望担任一名控球后卫,”阿隆·戈登说,“即便现在,其实我内心深处依旧这么想。”
在家庭内部一对一比赛中,阿隆直到12岁才打败姐姐爱丽丝,而打败哥哥德鲁则更多花了3年,“别看现在我们已经旗鼓相当,但曾经他把我虐得都不成样了,一天打5次他就能赢5次,”阿隆说,“当然现在他也绝不会让我轻松过关,我对这样的机会无比珍惜。”哥哥德鲁有着比弟弟更出色的身高臂展,高中时期就曾蜚声全美,他在球场上专注地防守、抢篮板、扣篮,是阿隆日后转型向内线发展的重要导师,有哥哥在前面趟水过河,阿隆·戈登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哥哥在大学择校时被名校UCLA相中,可去到洛杉矶后却未能觅得出场时间,怀才不遇之下,德鲁·戈登远走新墨西哥,这一折腾,最终导致了德鲁·戈登在2012年选秀大会上落选。如此前车之鉴,让阿隆在随后的择校过程中分外小心,他最终在2013年4月2日作出了最终选择,接受名帅肖恩·米勒的召唤加入亚利桑那大学,而次日他就送给了亚利桑那一份见面礼:在麦当劳全美高中全明星赛上,独取24分8篮板的戈登带走了MVP奖杯。在其他的同龄天才都拒绝了美国U19男篮邀请时,只有对篮球热情永不衰退的戈登兴致勃勃地前往,在被人问及为何如此积极时,戈登回答道:“吃饭、睡觉、每天还能打两次篮球,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生活。”
感谢ESPN的选秀专家查得·福特,他是最坚决要帮戈登撕掉格里芬标签的那个人,他坚定地认为,虽然身体素质同样劲爆,但戈登的篮球风格更接近于万金油型的基里连科,他并不一定能成为最出色的得分手,却愿意在球场上做任何事,传球、篮板、防守、快攻,“他是那种,可以流淌着塞满赛场上所有缝隙的球员,就像AK47一样。”福特评价道。
全能属性帮助戈登在2013年选秀大会上以第4顺位被魔术队选中,可他在篮球场上还是有那么一件最为沉迷的事情:扣篮——对戈登来说,没什么事能比隔着对手将皮球塞入篮筐更痛快。就在本届扣篮大赛前,他还接受采访回忆了第一次隔人暴扣的经历,“在那以前,我只能在快攻中扣扣篮,可从此以后盖子仿佛就被打开了,我至今仍记得那一天观众们的欢呼,从此我开始疯狂地补扣、空接,我相信在NBA有许多人都有着和我同样的过去。”可并不是人人都有着戈登一般的素质,一头扣篮怪兽被彻底唤醒了,这是共属于所有篮球迷的幸运。
2016年情人节,阿隆·戈登一定让许多人更热爱篮球了。
扣进新时代
2016年多伦多全明星,既定的主题是怀旧。
科比自不必说,20年的职业生涯、18次入选全明星,终于走到尽头,没有理由不怀念、不祝福。多伦多并非篮球传统名城,但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要突出历史感,于是麦迪成了名人赛的主角,卡特成了被提及最多的故人。
其实即便比赛不在多伦多进行,只要到了扣篮大赛环节,卡特的名字就难免会被提及。2000年在奥克兰的惊世五扣,成就了卡特半人半神的威名,让他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扣将,同时也为后世的扣篮大赛树立了标准。21世纪的所有扣将和所有扣篮大赛,都因为卡特的存在黯淡无光。
直到今年,直到昨天。
拉文强势续航,戈登喷薄而出,即便就个人表现而言,卡特还是历史第一,但拉文和戈登交相辉映,为我们奉献了史上最强的扣篮大赛对决。在这之后的若干年,卡特不必再这么“忙碌”,他还是会被提起,他的影像还是会被播放,但2016年的这次对决是更鲜活的记忆、更可参照的标杆。拉文和戈登,也将成为划时代的扣将符号。扣篮大赛的历史沿革大致如下:J博士是这一行的始祖,之后是乔丹和威尔金斯,2000年,卡特接过火炬,2016年,传递给拉文和戈登。
他们是新一代的扣将,他们没有成为下一个谁的压力,也不用逼着自己在扣将和巨星之间抉择。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以释放天赋和想象力为荣。说到想象力,不得不再次赞美戈登,除了逆天的身体素质和劲爆的力量之美,他对道具的使用也妙至毫巅。魔术的小龙Stuff成了本届全明星最拉风的吉祥物,Stuff脚下的风火轮也让我们感叹NBA终于追上了新时代的步伐。
过去十多年的扣篮大赛,也出现过不少道具,但蜡烛、桌子、汽车都显得太过普通,超人斗篷、电话亭这样几十年的老梗没有任何时代特色,哪里比得上风火轮这么炫酷新潮。时代、社会、科技都在进步,扣篮大赛也该跟上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