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不踩脚就是好舞伴 论卡瓦伊和阿德的共存模式

段旭03-16 14:23 体坛+原创

2012年,美国男篮“梦之队”20周年纪念的时候,NBATV制作了一部讲述梦之队传奇故事的纪录片,片中包含这样一段——

人们凭空想象,总认为这种巨星扎堆的队伍,最大问题肯定是球不够分。乔丹要拿球,魔术师要控球,马龙、巴克利、大卫·罗宾逊、尤因,哪一个在自己队里不是统治球权的主儿?会不会个个球不撒手啊?会不会流于单打独斗啊?

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梦之队集结后,头回打热身赛,大牌明星们不仅没有自尊爆棚、唯我独尊,相反个个谦虚过头、传球过多。“你来吧。”“不不不,还是你来吧。”都想不冒犯队友,都试探彼此界限,结果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落后了对手两位数。

篮球就这么有意思。你以为有天赋问题、功能问题、战术问题、组合问题,实际上,问题往往出在个性,出在沟通,出在磨合,出在人心。

卡哇伊和阿尔德里奇的合作,越来越不成问题。马刺最近八场球,有六场两人同时得分上20。而本赛季他俩同时得分上20的比赛,马刺10胜3负。阿尔德里奇说:“当我俩都打好的时候,要击败我们不容易。”

2月份之前,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准确地说,是2月份之前,阿德得分稳定上20的时间就不多。有时他拿了二十来分,卡哇伊就到不了。那一时期,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人相互试探和适应。

篮球场上任何成功的组合,都要经历至少两个阶段,一是找到平衡,二是相互配合。

找到平衡,就是确认自己和搭档的界限,谁也别踩着谁尾巴,谁也别怕踩着谁尾巴。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其实敏感而微妙。梦之队最顶尖的球员聚一块儿,也逃不脱这个。

两个得分强点凑到一起,都要手里有球才能施展开拳脚。你持球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干啥,我持球的时候你又只能站在旁边看,类似情形在NBA绝不罕见。詹姆斯刚到迈阿密那个赛季,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和韦德就只有在下快攻的时候像是对组合,阵地进攻大多各自为战,你打完了我打,我打完下次你再打。

事实是,两个出色的得分手在一个队,光这样你打完了我打,两人轮流发威,就够厉害的了。雷霆从2010年前后开始被人诟病“打法简单”,时至今日仍然倚仗韦杜二少,也够联盟中绝大多数球队吃不消的了。一旦过了只是轮流发威的阶段,有了呼应,有了配合,你持球我知道该往哪儿去,我持球也知道上哪儿找你,才是一对高手真正能成组合、一个组合真正能成大器的时间。

莱昂纳德

卡哇伊和阿德就处在这样的阶段。或许默契有待进一步培养,可能实力还要经受大战考验,但他俩成为马刺新的中流砥柱,已是确定无疑之事。战胜雷霆这一场,阿德首节7投6中攻下15分,卡哇伊第二、四节各得9分,正是各司其职轮流发威;至于卡哇伊低位背打助攻阿德中投,阿德高位掩护能给卡哇伊创造跳投空间,则是两人形成合力彼此成就。

这是一个信奉三分的年代。据说在这个年代,最有效率的进攻方式是打两头,要么投三分,要么冲篮下。换言之,中距离是最划不来的。偏偏卡哇伊和阿德是两个以中距离得分见长的球员,他们就像自己率领的这支队伍,意欲逆潮流而行——你们都打快,我们就试着以慢治快;你们轰两头,我们就努力在中距离制胜——看看以传统的方式,能否挑战新时代的权威,不成功,便成仁。

NBA  /   马刺  /   阿尔德里奇  /   莱昂纳德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