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真了解哈登 他可不止是放荡!

JAMES HARDEN的NBA生涯充满了重重迷雾,但这位签约adidas的火箭领袖说,他只是在为赢而斗。
詹姆斯·哈登胡说八道起来的话,可是成吨成吨的。我这么评价可不是夸张比喻。这家伙的语法,就像26岁的他一样:原创、古怪、让人无法理解——除了他从中学起就信任的那4个家伙。
“我们的语言在不断进化,”卡米洛·瓦伦西亚说。他是哈登高中时期的后场搭档,也是他朋友圈中从不屏蔽的发小,“如果你天天打游戏,听说唱音乐,你也会这样。”
在他们的语言中,Chug这个单词就代表着姑娘。“我们要邀请几个Chugs(姑娘)吗?”这就是典型案例。类似的单词对于外人而言,破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连试都不会去试的,”哈登的哥哥阿基利·罗伯森说。但对于NBA最著名的大胡子而言,他如果想隐藏自己的身份——隐藏自己的公共生活——能够有一套秘密语言绝对是自保的好办法。
这是休斯敦一个离奇潮湿的下午。我和火箭的后卫约好了一起享用午餐。当我搞明白该怎么从哈登红黑色的劳斯莱斯古斯特中打开车门下车时,一大波人已经开始涌向这部车的主人。哈登和以往一样用帽子裹着脑袋,将衣领拉到脸颊上。但这次却不同——在商场里,在保龄球馆里,在夜店里——这家伙已经习惯他老哥授予的称号——“胡子哥(也是养家糊口者的意思)”。“现在就成了这样的感觉,”哈登说,“是那个胡子哥!那就是胡子哥!妈妈,爸爸,那个是胡子哥!”
人群开始聚集。两个目瞪口呆的亚洲粉丝在感谢哈登,因为哈登成为了他们的人生榜样。他们晃着脖子,拔出手机。一哥们跑过来递给哈登一张卡片,上面有某个肌肉训练器械的网址。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凑过来,替她紧张的丈夫出头。就这样,没多少时间,哈登已经和16个人合影了。
当你在三年多前因为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出色表现当选最佳第六人,随后发展到如今成为NBA球员工会选出的首个MVP;当你开始与科勒·卡戴珊约会,借此由休斯敦本地球员一跃成为全美人尽皆知的人物;当你离开耐克与adidas签下13年2亿美元合约,成为篮球界最高级的球员……我得提醒你,这不是假设的场景。
哈登的妈妈蒙贾·威利斯如约到来。自从2009年结束自己在AT&T近30年的调度员工作后,这位单亲妈妈和她的宝贝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哈登给妈妈买了房子,距离自己的3层豪宅只有20分钟的距离(这栋豪宅哈登花了200万美元)。妈妈,不仅是哈登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休斯敦的“场边教练”,哈登介绍说,“她会喊,‘全力以赴’!”
“这得看我在跟谁喊,”威利斯说,“如果我在跟霍华德喊,我会告诉他全力以赴。或者喊,‘屈膝!’他还真的很听我的话!”
哈登至今依然在关照母亲。“他告诉我,远离Twitter,远离Instagram,”威利斯坦承道,“这很难。有的时候,我得闭嘴……呃,很多时候。”
母子俩都知道,网络是这个奥运会冠军,4届全明星球员所付出一切的积累爆发之地。在这个爆发地,NBA最好的得分后卫,这个刚刚将球队带入到西部决赛的得分后卫,被更多的与拉玛尔·奥多姆相比——不是因为球技,而是因为奥多姆的前女友是科勒——而不是与科比·布莱恩特,这个哈登儿时偶像相比。网络也正是那份2亿美元球鞋合同的爆发地——这一份押宝在哈登个人形象上的赌注——应运而生了一个核心问题:到底,谁愿意成为他那个样子?
上赛季,哈登场均得到27.4分7.0助攻5.7篮板。本赛季,这些数字继续增加,28.0分7.0助攻6.3篮板。他多样化的手段堪称无穷。当我们谈到一个人在球场上的影响力时,哈登引用了3个人来评价:像科比那样偏执的驱动力(没有人比哈登更勇于承担起球队的进攻重任);像马努·吉诺比利这个左撇子那样充满想象力(如今这位欧洲步大师已经说哈登是他的最佳接班人);像保罗·皮尔斯那样将速度、垃圾话和后撤步跳投结合得如此完美。
“最让我困惑的是,哈登这家伙给人一种在玩弄比赛的感觉,”火箭总经理达里尔·莫雷说,“比如,他总是能获得比实际情况更多的罚球机会。”上赛季,他比第二名拉塞尔·威斯布鲁克多获得了31%的罚球机会。
“我不是必须要闯进去试图制造犯规,”哈登实事求是地说,“但如果一个人无法防住你,那他就得犯规。要不然,就让我得分。每次都是这样啊。”
在莫雷的屏幕上,我一遍遍的看着哈登运球戏耍着防守者,冲到篮下,“邀请”补防的哥们朝球扑过来,然后像一个从拥挤的地铁中窜出的家伙一样,在篮下扭转着身体。你得知道,哈登的每一步都需要独特的天赋。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看起来就是那个很希望听到裁判哨声的家伙。如果你很爱欣赏罚球,那哈登一定是你喜爱的球员。
莫雷说,哈登是“联盟中被研究的最多的球员”,这一点多亏了火箭批评者以及火箭对手的公开抱怨。球迷们和媒体可没有经理们那么欣赏哈登,上赛季给哈登在MVP角逐中投下赞成票的也就是经理们最积极。哈登在投票中与库里差距很大——库里赢得了77%的第一名投票,而哈登不过19%。
三周后,在西部决赛的第五场中,哈登的球队90比104输球,他自己的投篮也不过11投2中,还犯下了致命的12次失误。而此前的比赛中,他还刚刚在家门口拿下了45分9助攻5篮板。不过,一切还是结束了。
“我非常焦虑,我的发挥是很罕见的,”哈登回忆说,“我努力一年,这一切就这样结束了?这场比赛比其他任何一次输球都更能影响我。”在客队更衣室,哈登把自己锁了起来,痛哭流涕。
当我询问莫雷他对于哈登的眼泪有什么记忆时,他指出,两年来,他的超级球星都曾在更衣室里哭过。在2014年的波特兰,哈登砍下了34分,但还是在首轮第六场比赛中被达米安·利拉德的三分绝杀。
哈登为自己设立了两个新目标。首先,他希望让自己容易走神的防守注意力(这一点毫无疑问)有所改善,能够改掉只看球的坏毛病。其次,他希望让自己的弱势手技能有所提升。如今,当我问他本赛季的计划时,哈登所说的话恐怕是你难以想象的——别忘了,他可是休斯敦进攻端每个回合都需要依赖的掌控者。
“我希望打无球进攻。”哈登说。他的最终目标则是成为“50-40-90”俱乐部的成员,这个俱乐部的意义在于,你要在中投命中率达到50%,三分球命中率达到40%,而罚球命中率则要在90%——在NBA的历史上,只有6个人做到了这项成就。
哈登希望让进攻由控球后卫来组织。“他在自我激励方面绝对是令人点赞的。”莫雷说。
哈登的家人可以告诉你,年轻的哈登不管走到哪都会抱着篮球:在车里,在床上也是如此。在哈登上学前——准确地说是在他即将进入9年级时——他拿起了便签,给妈妈留了一个字条。12年后的今天,她把这个一直珍藏在休斯敦家中的字条给我看了一眼。
“明天早上7点你能叫醒我吗?再给我留一点钱吧。我会成为明星的。”
“如果他跟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一起打球,他永远得不到球,”蒙贾说,“人们会一直告诉他,我们可不需要你发光发亮,我们只希望你成为球队的一部分。所以,他加盟了休斯敦,他正在发光发亮。”
要不是那个决定,哈登的训练营也不会发光发亮。如今,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每个参与训练营的学员收199美元的费用,而500个孩子将学习哈登后撤步以及“扭曲上篮”的真谛。
一次,教练沃利邀请一帮训练营的孩子尝试在哈登面前1对1上篮。轮到其中的一个还没到10岁的男孩登场,当教练员问他如果得分想要多少奖金时,这个孩子拿着麦克风说,“我想要adidas的那笔钱。”(哈登刚拿了2亿美元的合同)。
当adidas的合同得到官方宣布时,一家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还特别描绘了一把哈登的“外貌以及在球场内外的行事风格”。但是三年前,这把大胡子绝对不是什么合理的盈利中心点。当哈登从俄克拉荷马来到休斯敦时,一个球员专家甚至还建议莫雷“如果哈登有一个聪明的经纪人,那这个经纪人一定会告诉他去剪掉胡子,因为他不剪胡子就得不到赞助。”
如今,当然啦,你很难相信哈登的赞助商——adidas,Foot Locker,New Era,odyAromor,2K游戏,BBVA,Panini, Taco Bell,KT Tape会对这个建议点赞。“他非常棒,”一家球鞋公司的市场部人员说。
你想要难以忘怀?那就长出体育史上让人最难以忘怀的胡子吧。
“你上次从我身上看到普通寻常且标准化的东西是什么时候?”哈登问到。
“当你每天都引起争论,那我觉得这是好事,”哈登说,“当人们忘记了你,你才该担心。”相信,这一点没有谁比哈登眼中的那个女人更清楚了。
在交流中,哈登看起来早就预见到了那些怀疑者。他告诉我,他是个“热爱享受人生,向往自由的人”。他告诉我,他打造自己的品牌,就是靠着“与众不同”。但是他还补充说,他“并不是真的在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因为与众不同的就是我这个人。”
想要反驳?还真没有理由。当我询问他身边的人那些自创的语言时,就连火箭的工作人员都摸不着头脑。当我询问他的经纪人那一把大胡子的经济价值时,他则告诉我,这不是“世界希望我如此,我就要如此”,而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超人,那你就穿上红色紧身衣,在胸前写上一个大写的‘S’吧。”
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26岁的人是如何建立起自信心的。所以,当我们询问哈登是不是有策略的建立自己的形象时,这个问题与询问他是不是故意制造对手犯规可不一样。你要知道,他的形象与他所作的决定无关。这个决定,就是告诉世人,一个年轻的板凳球员的野心,一个要成为更衣室领袖的野心。他会掌控球场,用各种办法实现得分预期。他也会上网冲浪,在这个让他遭受谩骂的地方,也是让他成为明星的地方享受一切。
天知道这个26岁的年轻人能够卖出多少双球鞋,但当我们讨论到美国的娱乐圈,讨论到对出名不择手段,荒唐透顶的事情,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时,以下才是哈登所言的,他最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要在2016年平庸。如今,关注率就是金钱。任何人,只要能够在真人秀上现身,在社交媒体上露脸,都可以宣称这条道路就是从小村落走向大舞台的最有效捷径。
看看他的周围吧。那个“谁真的想成为像詹姆斯·哈登这样的人”的问题,已经衍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有几个人真心不想像哈登那样呢?
文/Pablo S. Torre 译/李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