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不要卫道士要真性情

我刷微博很勤,关注了不少同行。关注点不在立场,在于是否有趣。对每天无限刷屏的赵震老师很无奈,但不开心时看他骂街也觉得很释放。我是窝囊人,与人争执少,生闷气时候多。但人窝囊不代表没看法。看了老赵写的《申花球迷丢了谁的人》,有点感触。我本来不想写这种惹争议的话题,后来发觉写C罗一样招骂,不如拿老赵当挡箭牌。
赵震那篇我其实没有细读,看到他教训中国球迷不要什么都学欧洲那段,觉得很有意思。我也在网上碰到过类似的人,觉得中国联赛环境不好,不但水平比不上欧洲,就观赛环境也离“干净”差得远。这种观点,大概和忍不了微博上有荤段子和爆粗口一样,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没找对地方。所以我早就说,微博这类网络社交平台应该分级。
但球场有一点好,你得买票才能进。我大胆说一句:觉得球场环境应该净化到没粗口、没争执的人,大概从来没去过球场。去过,若忍不了,以后也不用去了。
一本正经,张口就是“西方如何如何”的人,反而对西方的状况一知半解或根本全凭想象。我在西班牙住了8年,大小球场一年要去几十次,每天接触的都是球迷。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可能比中国球迷幸福,但决不是球场的和平主义者。说回那块澳洲申花球迷的那块看板,对其他几家上海球迷而言,确实充满挑衅和轻视的意味。欧洲球迷会干这么“没品”的事吗?不用太远,问问皮克就知道。巴塞罗那德比,西班牙人球迷在主场看台上打出“夏奇拉是大家的”这类极其下品的标语。也有拿两队出身说事,反对巴萨代表加泰罗尼亚的看板。巴伦西亚去维也纳打欧联杯客场,看台上可见写着西班牙脏话的巨型看板。若说南欧人粗俗没素质,那人类生活质量最高的地方又如何?维也纳!蓝色多瑙河!
中国球迷觉得“京骂”刺耳。确实,按西班牙职业联盟的规定,公开骂街该罚款。但在全球范围内,在球场骂大街绝不是个别现象,更上升不到“给中国丢脸”的层次。在里亚索,骂声一起,家长就捂住小孩的耳朵。可他们绝不会因为球场有人骂街就不带小孩来看球。因为大家都明白,球场不是剧场,不必穿正装,不必忍着默不作声。
人类仍然不是完美生物,仍然无法避免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体育场实际上是将战斗规则化,将竞争条件化,反对暴力但又允许对抗的特殊场所。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前提,但在球场内,主旨仍是对抗:技术上的,情绪上的,当然也有表达上的。在球场内进行近乎野蛮的宣泄,在球场外也能当个文明守法的人。
这便是足球或其他体育运动存在的意义。否则窝囊人在哪里都受窝囊气,霸道的人到哪里都耍霸道。那叫公平吗?关于那块“只有申花才能代表上海”的看板,如果其他几家俱乐部的支持者有意见、生气,也应该做自己的看板,比如“想代表上海就不要欠德罗巴的钱”之类的。球场里的事在球场里解决,就像厕所里的事不必搬到饭桌上讨论。而且欧洲人放屁前绝不会先检查是香是臭,是荤是素,是蔫的还是响的。至少球迷行为,没你想的那么文明。
作者/武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