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拖鞋厂走出精英足球路 业余队夺冠军出国脚

马德兴03-25 17:30

    一家业余性质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从2011年建队至今,已拿过1次全国冠军,还培养出了多名小国脚。在今年1月底进行的全国青少年U14锦标赛中,又闯进4强;U13锦标赛中,也进入了6强。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江苏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难以置信的是,支撑这家青少年俱乐部的居然是一家拖鞋厂!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家俱乐部背后的足球故事。


【引子】

    4年前,当记者在梧州采访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期间,第一次见到了“江苏珂缔缘”的名字,记者询问相关人士关于这家俱乐部的情况,都坦言“不了解”。的确,每年青少年冬训,都会有许多非职业俱乐部梯队、或非省市体育局(足协)的青运会与全运会队伍的业余性质球队参加,但一般都是参加了一年后便无声无息了。

    真正让记者开始留意这家俱乐部,还是2015年4月在香河基地进行的“U16国少(2002年龄段)训练营”第一期,在公布的50名集训球员中,有6名球员来自这家俱乐部,还有2名球员在候补名单中。当时负责带队训练的组长:前国少队、国青队主教练张宁说道:“别小看了这个俱乐部,搞得相当不错。”至8月下旬组织第二期训练营时,除了参加首期训练营的张禹、金航、张佳杰3人之外,又增加了李贤成。最终有3人入选了最后18人名单,代表中国参加香河进行的亚洲U14东亚区锦标赛。

    今年1月底,在U14(即2002年龄段)锦标赛中,珂缔缘队闯入了四强;而在U13(即2003年龄段)锦标赛中,珂缔缘队也进入了六强。这让记者想要去海门市一探究竟。走进珂缔缘,让记者难以相信的是:支撑这家青少年俱乐部的居然是一家拖鞋厂!


【苦衷】

受韩国人挖苦建队

200个孩子走得一个都不剩

    “搞这家俱乐部,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但更重要的还是受韩国人的刺激!因为有一次在韩国,儿子所在球队被韩国同龄球队打得稀里哗啦,周围的韩国人都在说:‘中国人哪里会踢球?’等难听的话。我是黑龙江的朝鲜族人,所以听得懂韩语。当时听了之后心想:不把儿子培养出来、打败你们韩国队,这辈子我就算白活了!”珂缔缘俱乐部董事长兼拖鞋厂老板李太镇跟记者说道。

    2004年,海门当地鼓励“外资入资”的政策,李太镇就借助韩国方面的关系,在海门市开办了一家拖鞋厂。他的儿子从小就喜欢踢球,但因海门没有青少年俱乐部,李太镇便将儿子送到了上海的幸运星俱乐部。

    “那次韩国比赛后,我想把儿子送去国外踢球,但一打听,一年的费用要100万元人民币。所以,我索性就自己搞,自己的拖鞋厂虽然不算什么大生意,但至少还能拿点钱出来让小孩子踢球。于是,我游说了幸运星俱乐部的教练董辉,还有我儿子的6个队友,回到海门,在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了这家俱乐部。”

    “孩子都需要上学,我直接找到了当地最好的海南小学。最主要的是,小学里有一块不标准的七人制场地,可以供训练使用。海门的足球氛围并不浓厚,刚起步时,这个学校里根本就没人踢球,而现在,足球已经成为这个小学的特色品牌了。”李太镇带领记者走进海南小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手拿足球,在操场上玩耍。学校甚至专门设立了足球文化墙,挂满了从这所小学里走出去的小球星们的照片。

    “俱乐部刚成立时招生,有将近200个孩子来了。但没多久,孩子们都陆续走了。这倒不是孩子们不喜欢,而是家长们反对,说连中国国家队都踢得那么‘臭’,踢球踢好了有什么用?”李太镇说道。

    因为足球与李太镇成为好友、如今在俱乐部负责行政事务的吴勇峰则在一旁讲道:“你知道最后一个孩子怎么走的吗?是因为孩子的奶奶连着好几个周末没见到来踢球的孙子,以为是孩子父母故意不让自己见孙子,就开始闹着要上吊。孩子的父母才到学校来带走孩子。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后一个孩子也走了。”

    “其实,俱乐部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诸多行政管理部门的刁难与阻挠。”李太镇感慨道,“好在一切都挺过来了,现在省里面相关部门都对我们格外照顾,海门市的姜(龙)书记还直接亲自过问。并明确提出,要把足球打造成海门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梦想】

走“精英路线”

做中超第一支县级市队伍

    事实上,如果不是以珂缔缘为班底的海门海南小学足球队,在2014年的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中连克强敌、拿到冠军,并于同年10月的全国U12锦标赛上,获得冠军(这也是江苏少儿足球队首次赢得全国冠军称号),珂缔缘俱乐部能否像今天这样获得自上而下的支持?

    2012年,为给球队创造更多比赛机会,李太镇自掏腰包创办了珂缔缘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不过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部门专门拨款给俱乐部补贴。而在海门市政府的牵线下,南通三建以每年出资100万的方式资助珂缔缘。而海门市政府本身,更是批了275亩地建造人工草坪的足球基地,不仅供俱乐部无偿使用,还将基地的经营权全部交给了俱乐部。

    而且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海门实验学校将学校的11人制标准场地无偿提供球队使用。政府教育部门也专门从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里拿出整幢学生宿舍楼给俱乐部无偿使用。此外,学校还把食堂三层改为珂缔缘俱乐部食堂,按运动员标准解决球员的一日三餐。

    政府支持力度之大,在全国范围内很少见。可是,在得到政府如此强大支持前,李太镇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2011年建队之初,光球员宿舍的装修、改造等,花费就超过了170万元人民币。而且,李太镇坚持费用全免,开销也很巨大。从2012年起,学员人数增多,还聘请了外籍教练。截至去年年底,整个俱乐部已投入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虽然有拖鞋厂作为支撑,但近年来,拖鞋厂的效益也下滑得厉害,厂里还有360多名员工,这让李太镇过得很艰难。

    目前,珂缔缘俱乐部下设七支单年龄段队伍,从2001年龄段到2007年,加上今年新招的几名2008年出生的小球员,总球员人数已超150人。李太镇介绍道,这些球员中,只有20%左右是当地人,大多数都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他们都是因为喜欢踢球、听说了珂缔缘后主动找来的。经过教练组考核合格的,我们就正式录取;对那些不太适合的,我们还是劝他们回去继续上学。”教练员配备方面,共有3名韩国教练和6名巴西教练,加上助理教练和教练翻译,共有19人。仅9名外籍教练的薪水总额就接近200万元人民币。此外,俱乐部还有11名后勤管理人员,包括负责食堂、专职保洁员等。

    “我创建这个俱乐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走‘精英路线’,要出足球人才!既然要出人才,我们就必须要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条件。”李太镇说道。而珂缔缘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合伙人吴宁直言:“我始终认为,中国不是不能培养出好球员,而是我们在起步阶段就没有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尤其是在教练及做人的培养方面。现在的中国球员最缺的是两点,一是信仰,二是精神。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要让所有小球员都知道是在为什么而踢球。”

    的确,记者见到珂缔缘的小球员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无论在训练场,还是宿舍里、过道里,小球员们见到来访的记者,都会主动站起来,叫“叔叔好”!除在韩国、日本之外,记者在国内第一次受到如此礼遇。这或许就是珂缔缘俱乐部始创时所提出,即“要踢好球,先要做好人。”让小球员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比踢球本身更为重要。

    随着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珂缔缘俱乐部也有了自己全新的梦想与发展计划。用李太镇的话来说,“前些年,我们是‘闭门造车’,不问窗外事,也不管受多大的委屈,就是做自己的事情。现在,稍微取得了一点成绩,这是对我们过去‘闭门造车’最好的回报。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闭门造火箭’,让中超联赛中出现第一支县级市的队伍!”

    全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设想一下,如果其中有一半或1/10县级市,都有一个“珂缔缘”,中国足球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这或许就是“珂缔缘”的意义所在。


【秘笈】

苦练+高水平教练

    要让中国足球翻身、提高竞技水平,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仁者见仁。但实际上,如果方向明确、办法可行,短时间内是可以取得成效的。至少,亚洲范围内像乌兹别克、卡塔尔等国在青少年发展方面的例子就佐证了这一点。而江苏珂缔缘俱乐部的成长,更是在中国足坛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表率,即短时间内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这家俱乐部从2011年正式成立至今,在2014年已经拿过一次全国冠军、在2015年已经有2002年龄段的多人入选中国U14国少队。这当然与俱乐部本身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就是走“精英路线”。

    既然是“精英”,意味着小球员们必须要经受严格而艰苦的训练。俱乐部的小球员们在小学阶段集中在海南小学,分散到各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两三个小球员可以在所在班级起到带头作用,尤其是学校内部的班级比赛时。进入海南中学之后,所有球员都集中到一个班级,学校针对性的安排文化课课程。正常情况下,这些球员的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和普通的同龄学生并没有多少差异。

    集中到一个学校里,更重要的还是有利于展开专业训练。珂缔缘能够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晨练。近些年来,国内许多青少年培训的地方,都从未有“出早操”一说,反倒是韩国、日本经常遇到。珂缔缘俱乐部每晚10点熄灯,早晨5时40分便要求起床,在6点准时开始晨练,时间一般在一小时左右。这种晨练并不是拉出去跑圈,而是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项技术、技能训练,只有从下午3点开始,整队才展开战术方面的演练。据介绍,早晨的专项训练主要是针对小球员个人专项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展开。

    足球是一个竞技专业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所谓“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根本就不可能掌握技能、更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球员。这也是为什么欧美足坛有“一万小时”这一理论,也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理论上必须经过10000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换而言之,一周至少需要20个小时、历时十年的艰苦训练。珂缔缘俱乐部球员能够在短期之内超越国内同龄球员,恰恰就是受益于这一点。

    另一个,也是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教练员的问题。珂缔缘俱乐部董事长李太镇专门跟记者解释道:“我们从2012年开始利用自己与韩国足坛的关系,请来了6个韩国教练,后来逐渐淘汰与更换,如今剩了3人。另外又请了6个巴西教练,注重球员的个人技术培养。我的原则是不请中国本土教练。道理很简单,教孩子踢球,作为教练首先要以身作则,起码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可是,这些年跟随儿子比赛,看到场边的中国青少年教练,真是难以接受!先不说水平高低,平时教练员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我们请来的这些韩国教练至少在做事方面是认真、负责的。这些年的实践效果,更让我坚信这一点。”

    在珂缔缘俱乐部所聘请的韩国教练中,目前负责2002、2003年龄段队伍的金镇亨是原韩国国家U16女少队的教练,2014年带领珂缔缘队获得全国U12锦标赛冠军;负责2001年龄段队伍的金民胜则是今年新聘请的,曾在韩国水原三星俱乐部担任U18梯队的主教练。此外,俱乐部还聘请了一位韩国老教练罗守成担任技术顾问。而在六名巴西教练中,或许经历最丰富的还是那位守门员教练朱利安·诺,他曾担任过巴西U16国少队的守门员教练。恰恰是因为有相对高水平的教练给珂缔缘的小球员们以正确的辅导,使得这些球员比国内同龄球员的基础更扎实,上升空间也更大。

青少年足球  /   业余足球  /   国少  /   国脚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