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奥运大咖谈之专访郭晶晶:这个名字只是过去式

自北京奥运会退役、与霍启刚完婚后,郭晶晶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她,摘下了奥运冠军的光环,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享受着职业运动员之外的美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跳水女皇”讲述她的四届奥运会的故事以及退役之后的生活。
1996亚特兰大
有点蒙,算是交学费
孟繁旭:1988年,正式开始跳水训练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小晶晶对于奥运有概念吗?
郭晶晶:6岁那时候,你别说奥运了,就连跳水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甚至我曾经把跳水和游泳混淆过。我只记得几十个小孩子一起参加训练,只是觉得和大家一起过集体生活特别好玩。其他的,其实我什么也不懂。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都会觉得女孩子应该踏踏实实的找一份工作,稳定的过生活,家里面对你练跳水没反对吗?<<其实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家里人,都没有想那么远,只是因为好玩。而且因为我从小算是比较好动的,所以家人也观察我去到训练房之后的融入度。因为这个训练房对我来讲太多好玩的东西,我没理由选择拒绝。
>>1992年,四年后的你应该已经不是简简单单想玩了,因为经过了四年的训练,你的天赋已经被发掘了,进入了国家跳水队。<<其实当时是代表河北队去比赛,被国家队教练于芬发现并且选中进了国家队。我当时依然对奥运没什么概念,但我已经开始有了目标,当时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到国家级比赛中的领奖台上,不一定是冠军,前三名就好。当时刚好伏明霞、熊倪他们拿到奥运冠军回来,我当时就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并且特别敬佩他们,也感觉这个事情离自己好远。
>>当时在拿奥运金牌前,赚得多吗?<<真的很少,也就几百块吧。当时运动员的收入大家都是知道的,你的成绩好可能就会多几十块,但也就是这样而已。所以说,做运动员是一个有风险的职业,选择时请慎重,哈哈。
>>1996年你15岁,奥运初体验,感觉如何?<<那会奥运选拔赛,表现不错,就被选上了出征的阵容。其实当时没有经验,没有资历,大赛经验不多,奥运这样的顶级赛事又是头一回见,所以我当时的感觉是过于兴奋了,兴奋到我感觉整个人完全不受控制,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似的。
>>但是肯定也有收获,回想这个经历,对你运动生涯,甚至人生,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这算是交了一次学费吧,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的状态是无法形容,也是无法替代的。没有96年的不知所措,也不会有之后的从容淡定。你很难讲的很细,到底哪个层面上帮助了之后的比赛或者生活,但第一次就是第一次,这个经历所带来的好与坏,都是唯一的,也是无法再次体会到的。
>>这笔学费交完,可能会以为你能省点钱,结果又交了一笔。98年友好运动会,直接从跳板上掉了下去,还好没有沉入水底,怎么再次站起来的?<<哈哈,其实你不说的话,我都忘了这段经历。往往是对这个项目没有了解的人,会夸大这次失误,或者某次失败。我听过好多人说,你比赛我比你还紧张,你输了,我比你还难受。其实这是真的,可能我们运动员都没有大家的感受那么强烈。竞技体育,就是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成功要么是失败,不会出现一个模棱两可的结果。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任何一个比赛的赛前,我都会认为这次比赛会出现两个结果,概率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外界想的那么严重,也不存在什么事业的低谷的说法。
2000悉尼
互相迁就,失手双人赛
>>2000年时有进步,两块牌,但颜色都是银色的。<<是,单人项目相对于双人那块,比较遗憾。当时是和伏明霞配对输了,这是很遗憾的一个失利。如果论个人实力,我们两个加在一起,肯定是世界最强的实力。我后来就分析,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风格差的太多了,所以导致失利。我们两个的走板,我是有一些弹跳,她是直接走过去,只好互相迁就,之后可能就导致发挥上面不是100%了。
>>你都知道,难道教练不知道吗?<<首先,因为那次是第一次有双人的比赛,所以大家都在探索到底怎么配对更合理。其次,因为报名的原因,你们队报的运动员必须是同时参加单人和双人赛,因为我们两个在单项上排在前两位,所以肯定是我俩去配对。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做出选择,可能有的经常配合的两个人很熟悉,相对有把握的话,他们就会报这一对选手,即使她们单人的实力并不够强,她们也会挤掉她们在单项里排在她们靠前的选手。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单项必须拿,双人也算是有一些把握,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2004雅典
夺金牌前曾想过退役
>>四年又四年,2004年时已经是第三个四年了,也就是你的第三届奥运会。之前两次奥运没拿到金牌,是遗憾;第三次还有机会参赛,是幸运。这一次,可以算是伏明霞正式交棒给你,重任在肩,那时候心里感受是怎样的?<<首先,我不认为我们中国跳水队存在交棒的这个说法,就是一个下去了必须有下一个顶上来,去带领团队前进。因为中国队很强大,所以可以说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谁谁谁。第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连我自己当时都差一点退役了。
>>为什么?当时你算是黄金年龄啊。<<你想想,一个人都已经参加了两次奥运会,依然没有拿到金牌,是不是命中注定?而且,我也认为该经历的东西,我也经历过了,想体验的比赛,我也参加过了,所以想过要退役。
>>是谁这么大本事,把你给劝回来了?<<当时主要是教练和领队找我谈话,理性地分析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和经验累积的情况,并且感性的告诉我大家希望我能够成功。我当时经过一番思考,如果退役也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出路,要不就再试一次,于是就决定继续征战雅典奥运会。
>>我还以为是霍启刚先生,哈哈,当时他是怎么走进的你的生活?<<其实和正常人一样,认识之后聊天,慢慢熟悉,直到最后确立感情,都是像大家一样去谈恋爱的。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不一样的,我们都是成年人,也都知道自己如何去把控感情和工作的权衡。
>>非奥运年的比赛积累,非奥运会的赛事锻炼,对这次比赛帮助大吗?<<我一直认为,训练是提高自己的过程,而比赛是寻找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比赛,只训练,就像闭门造车,你也不知道外界什么水平,也不了解自己是该用什么方式去提高自己。
>>在雅典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金牌,这是最重要的一块吗?<<肯定是,还是那个话,人的第一次的经历永远是无法替代的。我当时最开心的,是感觉没给我们这团队丢人,也终于可以自豪的告诉别人我是中国跳水队奥运冠军成员中的一员。因为我们平时出去外访或者社交场合,人家都会介绍说这些是中国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们,我一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我还不是奥运冠军,然后就觉得自己很尴尬。拿到冠军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我的这个冠军拿的不容易,也算是给自己,给团队,给家人一个交代。
>>那登上最高领奖台时,你至少应该像2001年在福冈一样,哭一下,体现这么多年的不容易。<<2001年也不是故意哭给谁看的,真的是情绪到位了,而且当时还想去忍一下,结果没忍住。这一次也是一样,我感觉我应该会哭,结果领奖时候就没有想哭的冲动。而且领奖之后我还在回想,为什么等了这么多年的荣誉拿在手里,没有那种想象中的激动。可能是因为过程太曲折,也可能因为我等到麻木了,所以当这个结果到来的时候,有一点点意料之内的感觉。
>>既然说到过程,排除掉结果不算,哪一次的备战过程是最该拿金牌的?<<其实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的备战周期,感觉准备的非常充分和细致。比如,比赛前早上起来要做什么,要吃什么,心里要想些什么;在比赛中如果遇到什么样的局面做怎么样的应对,都非常清楚。比如大家都记得我那次走板失误,直接掉进水中。我在这次甚至做了这样的预案,如果真的走板失误,那么我绝对不会像上一次就直接跳进去,而是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动作。因为毕竟直接掉入水中分数和失误之后挽救的分数,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当时在领奖台上没哭,也可能是因为备战过程太细致太缜密了。
2008北京
梦一样的句号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当时如果告诉你,你会代表中国跳水队在家门作战,并且拿到金牌,你信吗?<<我不信,因为我当时都不知道能不能继续从事这个项目到7年以后,更不可能想到站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刚才有讲过,我其实2000年就考虑过退役,当决定备战2004年奥运时,也想这也肯定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对于这个项目来说,23岁真的不小了。2008年,27岁还站在跳台上,这距离我来说,太遥远了。
>>但在2004年拿到奥运金牌后,你反而没那么想要退役了,为什么?<<外界可能不知道,但对于运动员来讲,在家门参加比赛的感觉真的不一样,特别是奥运会,你甚至都无法想象,没有人可以讲给你听,因为谁都没经历过。在我一直训练的地方比一次奥运会,这种感觉我当时特别想体会一下。
>>北京奥运结束,似乎没什么动力再前进了,这时候退役应该是最佳选择。<<没错,我真的觉得这个时候如果去比赛,就变成了必须要拿冠军,因为你已经连续两届奥运会蝉联冠军,你必须要是最好的。其实奥运之后我还练了两年,备战全运会和世界锦标赛。我记得特别清楚在2009年拿到世锦赛冠军之后的那种感觉,有一种很抱歉的感觉,看到第二第三名,她们其实也很努力,我就会想我还在这里努力去拿冠军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从追梦,到圆梦,再到超越梦想,你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所有目标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继续?
>>但是在你不断超越自己的时候,大家会帮你统计啊,你拿了多少次奥运金牌,赢了多少个世界冠军,这些不算挑战吗?<<你拿了一次奥运冠军,和你拿了十次奥运冠军,你都是奥运冠军而已,不会变成宇宙冠军,哈哈,对吧?而且我认为再怎么做也都是郭晶晶,大家对我的印象也都不会改变了。最重要的是,我已经在跳水这个行业里待了这么久的时间,是时候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关于未来
回归跳水?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大家心中还有个情结,就是晶晶还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跳水这个行业,退役再复出是不可能,但是做一些相关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对吗?<<我其实经常会尽量回避这个话题,因为我现在有时候做梦还在想这个事情,然后立刻打断自己的想法,因为知道无法实现。你这样问,我就坦诚的回答你,其实我真的想过,而且想了不止一次。但是最大问题除了现在要照顾家庭之外,还有一个困扰,就是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你说如果是做教练,我到底要做什么样子的教练?教基层还是教高水平职业运动员?我真的不能保证我能不能教好一个运动员,如果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我觉得我还是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特别是如果我一直在香港的话,想要做的事情和能够做成之间的距离又会加大。
>>所以现在是定位的问题困扰你?<<没错,但是有一些现实问题,因为我如果在香港做一些跳水相关的事情,场地将会是很大的问题,所有的设施你都要去和政府租用,这就不能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因为跳水运动员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必须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训练保证。
>>郭晶晶跳水学校,这个事情有可能出现吗?<<郭晶晶这个名字只是过去式了,我不可能用自己的名字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觉得这样做好奇怪的感觉。
>>里约奥运还会看吗?<<肯定会看,希望能去现场看。
>>会关注中国跳水队吗?有没有什么意见给他们?<<我觉得中国跳水队依然是非常强大的,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比赛的五个动作,预赛复赛和决赛,其实很难预测的。我只能是相信和祝福这批师弟师妹们能够成功,因为我知道这个奥运赛场的意义和对人生的影响。
退役之后
从被选择到自我选择
>>退役之后,第一个选择是学英文,为什么?<<首先我认为这是我将来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工具,也算是在我开始下一个旅程之前给自己充充电。第二,你也看到我去了英国学习,也是一边学习一边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像运动员给大家一种环游世界的感觉,今天去这比赛,明天去那比赛。其实那种感觉真的像个过客,精神要紧张,饮食要注意,出外要小心。第三,我也想通过在外的经历,去测试一下我除了在运动领域之外,独立生活的能力。做运动员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安排,很安全也很单调,不会培养一些生活能力。我也想一边测试,一边加强自己在退役之后的生活能力。
>>退役之后,离开了挚爱的跳板,甚至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很多你的粉丝特别想知道,晶晶最近还好吗?<<人在任何阶段进行角色转化的时候,都要去重新适应新的角色,所以在新角色的适应上花了一些时间,但还算顺利过渡。而在生活上,其实刚来香港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什么朋友,很难找到一些可以去聊聊心事聊聊家常的人。之后随着慢慢和这个社会有了更多的融入,多了很多的机会去认识很多人,也就渐渐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现在和做运动员时候,哪个阶段更自由?<<其实做运动员时我们的生活是封闭的,而且日程和时间表都不是自己来安排和决定。反而现在有了更多时间可以掌控,想旅游就旅游,想宅一天就宅一天。当然,因为我不是那种社交类型的人,所以有几个真心朋友,隔几天吃个饭,就能让我感觉很舒服。
>>可能也正是因为你这个性格,会让很多媒体和你打交道的时候,觉得你接触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我的性格确实算是比较直接的,不太愿意也不太会去隐藏自己的情绪。运动员也是正常人,比赛结果不好就像你的工作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肯定心情也不好,而就在这个时候,你还不停的被追问各种各样的刁难的问题,难免有些情绪。运动员从小就接受可能相对比较单调的环境,而我们也没有做过特别的这方面的培训,可以说就是以最真实的状态去面对媒体。另外,我一直认为,运动员最需要做的是好好训练,好好比赛,仅此而已。
>>我怎么感觉你这个性格,更适合去做一些文职工作,你安静并且心理素质强大,是不是后悔从事体育这个行业?<<当然不后悔了,我相信命中注定,而且在我这一路上,一直是在“被选择”。我没有太强的功利心去做每一个选择,都是随遇而安,看彼此的缘分。你可以说我是一路坚持下来,也可以说是一直遇到贵人帮我做了选择。当然,如果没有“被选择”,我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司白领,也没有什么,都是命运的安排。
>>一个成功运动员,是人选,也是天造。你身上最适合做运动员的天赋是什么?性格还是身体?<<我的身体素质很好,爆发力也很强,所以我的先天优势让我可以去挑战一些比较难的动作。而平时的训练和比赛带给我的是稳定性的提高,综合在一起就比较符合这个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了。
>>退役了五六年,现在这个阶段,你怎么形容?生活中的菜鸟?<<很难去形容,退役后看到的所有事情对我来讲都是新鲜的,都需要我去努力学习的。这几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里,就是我不断的去接触很多之前未曾想过的东西,而且你不需要主动去寻找,它们就会自己找上门来。你说好也好,因为确实有新鲜感。你说不好也有不好,就是每天都有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打你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没办法,我一定要经历这些,因为职业运动员永远都会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这样过五年,和运动员时期的五年,一样吗?<<运动员生涯的五年和退役后的五年很不一样,之前做好一件事你就是完成任务,现在要做好所有事才可以。因为每个阶段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去教导我的孩子长大成人,茁壮健康的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
>>变成熟了吗?<<当然,现在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抉择,更多的平衡,也有更多的学习。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运动员时期和在退役之后,我都非常感激大家所给予我的一切。
本报特约撰稿人/孟繁旭
香港电台主持,曾主持“直通伦敦奥运”、“外国的足球特别圆”、“世界杯看世界”等大赛专题。2016里约奥运年,策划并主持专题节目“我的奥运不是梦”,飞赴多地专访奥运名宿,交流他们眼中的奥运梦。节目在香港电台第一台,每逢星期六晚10时20分首播。重听方式及节目信息可关注节目主持微博:@都叫我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