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布里体育电影开机 一个纽约人在北京的真实故事

王猛04-27 15:11

一部体育电影开机了,真好!

我猜,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特别爱看体育电影。有很多部片子,我反反复复在看。不知道干点什么了,或者压抑,郁闷,或者头脑不清时,我通常会随便挑出一部体育电影,看一会儿,就仿佛充电了一样。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我们都热爱体育。这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是我们认识世界很重要方式中的一种,甚至还有不少人在这其中寻找到了信仰……

只是,体育电影和体育不一样,体育电影在解释着体育。

运动场上发生的一切,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是见证者。可究竟为什么会发生那些,我们说不清楚。

我们错过了很多很多美妙的故事。

最终的胜利者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因为他们太牛逼了,他们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之下,获得了胜利。这种牛逼,让人动容,给人激励。可在抵达那顶峰之前,他们究竟经历过什么?为什么是他们获得了胜利?有没有些许的瞬间,或者波折让他们几乎与命运擦肩而过?还有那些失败者,甚至都没机会站在最终决斗的战场上的那些人呢?他们真的毫不值得书写么?他们的人生故事就平淡如水,没有波澜,天生就注定了是个失败者?为什么输的是他们,而不是对面那些?

所有的这些,运动场上解释不了。运动场是展示的舞台,不是讲故事的地方。而我们,需要见证现实。也需要渴望了解故事。

需要见证现实是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乔丹,科比,邓肯,库里,姚明,马布里……他们都不是虚构的,他们和平日我们在小说,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英雄们不同,他们不是编造出来,他们的真实存在让我们相信原来在这个混乱,平庸,复杂,甚至很多时候肮脏的世界里真的存在着传说中的美好,信仰,抗争,付出……因为他们太真实了,所以他们能给人力量,让人也愿意跟着相信,跟着努力。

只可惜,我们看不到他们完整的人生,除了运动场之外,有太多决定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不知道,错过了,好在还有体育电影。

能用影像的方式去还原,甚至去加工,让他们的故事终于详实,饱满,也更有趣起来。

我还记得姚明得知自己又一次脚踝骨裂之后的情景,那一次,他的职业生涯被判死刑。在想象里,那应该是无比黑暗悲痛让人沮丧的时刻。可事实并不如此。姚明淡然接受着,他躺着家里卧室的大床上,打电话招呼朋友来家中,让朋友带上炸鸡,带上啤酒,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庆祝什么。他打着游戏,吃着炸鸡,思路在过去和未来漫无目标地跳跃着,他回想起之前发生的很多小事,小到年轻时在上海队的队友,也有点渴望着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的思路不停被电话打断,消息传出,朋友,亲人,队友,媒体接踵而至。大多在电话那头低沉,姚明则在这头谈笑生风,他说:这又不是葬礼!他告诉球队保安:别难过,火箭还会有下一个明星的,你不会失业的。他告诉跟他关系不错的媒体:这下好了,终于不用总被你骚扰了。他告诉好朋友:我现在想的不是我不能再打球了,而是,我除了打球原来还有这么多可以做的……

以上这些情节,和姚明在球场上的职业生涯一样重要,甚至,更让人动容。要是能有一部这样的影片,把这一幕描绘出来多好,休斯敦的炽热阳光穿过大玻璃窗,照在床上,照在姚明因为伤病已经千疮百孔的脚踝上,镜头向上缓缓移动,这哥们的眼中却是笃定和期望……

要是能有一部又一部体育电影,我们就能知道今年的孟菲斯灰熊究竟是如何熬过这样的赛季,伤病如同咒语一样缠绕他们,一个又一个倒下了,新的一个又一个站出来,他们签下了NBA记录的28人大名单,可打到赛季的最后一场球,他们还是只有9个人能上场。可他们打进了季后赛,在NBA的概念里,这叫做一个成功的赛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在如此的跌倒起伏之中,每一个人都在做什么,主教练泪洒新闻发布会现场时他的脑海之中究竟闪过了那些情景……?

要是能有一部又一部体育电影,我们热爱的体育会更迷人!

我也一直期待会有很多很多出色的中国体育电影能出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和每一片运动场都是一样的,CBA和NBA都很难,刘翔和博尔特都付出很多,孙杨和菲尔普斯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都很动人,只是,还没有人去动听把这些故事讲述出来。

我也不知道这部叫做《纽约人在北京》的电影会不会动人,这部电影是以马布里来到北京队带领球队赢下第一个总冠军为原型的故事,和所有的体育故事一样,我们都知道这故事的结局了。可电影不是来告诉你结果的,是告诉你这故事究竟是如何发生,推进的,在这个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又都干了些什么……

直到昨天下午,在五棵松球馆前,马布里的雕像前看到了马布里和同为96黄金一代的艾弗森并肩站着,听到艾弗森跟他说:“哥们儿,我真替你激动,激动得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感觉都快渗到骨头里了,没想到,我们这一代……”

我才开始真的期待了。

一部中国的体育电影就这么开机了,真好!

中国篮球  /   马布里  /   艾弗森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