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小组赛阶段总结:积分历史新高 总分东亚第一

马德兴05-05 01:38

5月4日,2016亚冠联赛小组赛东亚区比赛结束。提前出线的鲁能客场0比0战平武里南队。江苏苏宁客场2比2战平全北现代,无奈被淘汰。中超上港、鲁能两队晋级16强。尽管两支球队出线没能超越上赛季,但今年中超四强在亚冠联赛小组赛中所拿到的积分,已经创下了亚冠联赛改制以来的最高纪录。

积分大幅增加 金主意外掉队

自2009年亚冠联赛改制、中超有四队征战亚冠联赛以来,除2012年辽宁队退出,其他各年均有4队参赛。但这期间,除了2013年和2015年中超有两队晋级(均为恒大国安)外,其他年份中最多只有一队出线,从最初的北京国安队到后来的天津泰达队、以及过去几年撑中超门面的广州恒大。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中超各队投入的几何式增长,尤其是引进外援的质量明显较以往有提升,加上各队对亚冠的重视程度大幅加强,中超球队在亚冠中的表现呈逐年上升之势。步入2016赛季,尽管出线队伍的数量依然只有2支,但上海上港和山东鲁能都提前一轮锁定小组出线,这是以往未曾有过的。

即便是卫冕冠军广州恒大和江苏苏宁未能出线,也不像前些年某些中超队伍那样,被打得“片甲不留”狼狈出局,恒大是因为胜负关系提前一轮出局,苏宁在最后时刻未能取胜而被淘汰,两队的积分分别达到了8分与9分。这两队出局留给人们的更多是“遗憾”,而不是“惭愧”。

可以说,2016赛季是中超球队征战亚冠以来成绩最好的一个赛季。据统计,今年中超四队在小组赛的24场比赛中总共拿到了40分,较之2015赛季24场比赛32分,大幅增加8分,比之前成绩最好的2013赛季,增加7分。应该说中超在金钱的刺激下,效果还是有的。当然,距离本赛季初期待的“中超四强全部出线”还有差距,毕竟在今年所有征战亚冠的32强中,苏宁是“烧钱”最狠的;而恒大作为卫冕冠军也是重金投入,两队未能晋级,令人有些失望。

总分东亚最高 有利年终排名

今年中超四强在24场小组赛中拿到40分的高分,当然令人高兴。亚足联将在今年11月的年度会议期间重新确定2017、2018两年的亚冠席位分配,分配的重要依据就是“技术排名与积分”。征战亚冠队伍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各协会的名额。只有排名在前24位的协会才能派队参加亚冠。东西亚区各自的前两位协会有“3+1”个席位;第三四名协会各有“2+2”个席位。中超如今的“2+2”个席位,就是因为中国足协在这个技术排名中列东亚区第四。

亚足联的这个“技术排名积分”不仅考虑俱乐部的成绩,还结合了国家队的成绩,70%计算各队在亚冠或亚足联杯赛中的成绩,即满分70分;国家队成绩则占30%,满分30分。国家队成绩以国际足联公布的各国国家队排名积分为基础,因国际足联的排名积分计算过去四年的比赛成绩,俱乐部方面的成绩也要计算过去四年的成绩。

亚足联在今年11月敲定2017与2018年亚冠席位分配时,将计算2013、2014、2015及2016年亚冠联赛或亚足联杯赛成绩。亚足联按照每球队在亚冠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1分、负一场0分,然后累加计算总得分。而在小组赛之前的附加赛第三轮(最后一轮)比赛中取胜的队伍,也可获得1.5分,如果平局后点球失利,失利队也可以获得0.5分。

同时,如果在小组赛出线进入1/8决赛,球队将增加3分;如果从1/8决赛过关闯入1/4决赛,球队再增加3分;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国家有超过一家俱乐部参赛,则以各家俱乐部得分的总和除以参赛队数,计算各队的平均得分。所得出的平均分,四年相加,再和排名第一的国家所得到的分数相除,再乘以满分70分,最后的得分便是这个国家在亚冠联赛中的最后得分。参加亚足联杯赛的积分除以2,因为亚足联杯赛属于二级俱乐部赛事。

按照亚足联这一计算方式,单就2016年的亚冠联赛小组赛全部结束之后,中超球队除了24场小组赛中拿到的40个积分外,上港和鲁能因为都通过了小组赛之前的附加赛第三轮比赛,各获得1.5分;此外,这两队都进入了16强,再各获得3分加分。这样,迄今为止中超球队在今年亚冠联赛中的总积分为49分,每队平均得分为12.25分。

对照韩、日、澳三国的球会的战绩,中超所获的49分在东亚区是最高的,超过了韩国的44.5分、日本的34.5分以及澳大利亚的25分。但是,因为澳大利亚只有两队参加正赛,而且墨尔本胜利队和悉尼队都获得了小组出线权,澳超的平均分达到12.5分,超过了中超的12.25分。日本只有8.625分,东亚垫底。

中超能否在今年年底的“技术排名与积分”中超越澳大利亚甚至日本,在2017至2018年这个周期的亚冠联赛席位分配中抢到“3+1”个席位,剩下的就要看上港和鲁能究竟能够走多远了。此外,还要看中国队在世预赛12强赛中的表现,能否多积攒国际足联排名积分。

投入远超对手 性价比待商榷

在充分肯定中超球会这些年进步的同时,如果就商业角度衡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价比”而言,中超球会在亚冠联赛中所取得的每1个积分以及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付出的代价恐怕是东亚大区其他三国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某种意义上,中超球队最近几年在亚冠联赛中的进步,就是靠着巨额转会费引进大牌外援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以苏宁与全北、武里南与鲁能两场比赛为例,苏宁的外援在比赛中表现突出,连全北球员都有些“发憷”,但苏宁的本土球员虽然很是拼命,可感觉拼不到“点”上,这与由全华班出战的鲁能整场被泰国球会压制,颇有相似之处。包括此前一天以全华班出战的上港,也是被对手3比0完胜。

没有了这些高价引进的大牌外援,中超联赛是一个怎样的水准?当然,作出这样的假设毫无意思。可问题恰恰就在于此:如果不想办法提高中国本土球员的水准,一直就靠这些大牌外援打下去,“烧钱”可以烧到几时?究竟何时才能让人看到中国本土球员的水平有提高?再重复这样的老话题,似乎意义不大,但现实早晚都是要面对的。

亚冠  /   江苏苏宁  /   广州恒大  /   山东鲁能  /   上海上港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