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大咖谈之马龙:成熟男人,独挑大梁的中国队长

马龙,现乒乓球男单世界排名第一,他拿遍了世锦赛、世界杯和巡回赛的单打冠军奖杯,却唯独缺少一枚男子单打的奥运金牌,里约奥运会或许是他冲击大满贯的最后机会,身为“中国队长”的他到底离梦想还有多远?
谈乒乓:路比较顺
孟繁旭:参加过奥运会,拿到过团体冠军,从现在来看,奥运对你来讲,依然是个梦吗?
马龙:尽管奥运会对我来讲不陌生,2008年北京奥运有陪着王励勤、马琳、王皓去参赛,2012年伦敦奥运自己作为一分子拿到团体冠军,但依然是个梦——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独挑大梁,也就是在单打项目上取得一些成绩。所以,如果你问我,我的奥运梦想仍未完成,希望在里约能够圆梦吧。
>>男孩子喜欢体育项目很正常,从事体育就需要勇气,而如果决定投身加入一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这就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当时怎么样进入到这个项目中去的?<<我当时身体并不是不好,希望通过锻炼身体变得更好,但从事乒乓球并不是只为了身体,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爸爸自己本身就是个乒乓球迷,父母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的项目一定是自己了解或者是喜欢的。估计大家一合计,乒乓球是个比较安全的运动,对身体的挑战和毁坏并不大,所以就选择了这个项目,当年我才5岁,也都是听他们给我讲的。
>>怎么评价这些年的乒乓生涯?<<说实话,我的乒乓之路算比较顺的,特别是在到达争世界冠军高度之前,更是压力不大,甚至是顺风顺水。这几年我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期待值开始升高,而这些期待也慢慢变成了一种前进的动力,让我知道不能满足于现状。我感觉这几年的困难比较多,确实是因为到了一个新阶段,希望能是喜剧收尾吧。
>>有没有过特别怀疑自己的阶段?<<有,应该是2010年左右吧,当时是自己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的团体赛决赛中上场,对手是德国队的波尔。其实当时自己的形势非常好,2比0领先之后有很多机会终结比赛,最后反而被逆转,也影响到了球队的节奏。之后的联赛里自己又受伤,影响到最后参加世界杯的机会。所以,那段时间算是我的低谷期,主要还是情绪上的,想这想那的。
>>都说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当年是波尔让你开始了一段小低谷,而两年之后你也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取得了自己职业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次突破。<<对,那场比赛战胜他之后,第一次拿到了世界杯单打冠军。确实那段时间大家对我的期待开始慢慢升温,2012年伦敦奥运男团冠军对我的意义非常大,而且能战胜老对手波尔拿世界杯冠军,也算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吧。
谈伦敦:奥运大不同
孟繁旭:可以感觉到伦敦奥运对你的重要性,至少你第一次站上了领奖台,而且也确实对这个团队取得的成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那一年,是你的本命年。
马龙:2012年对我来讲算比较旺,比较好。在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中,张继科和王皓是前两名,成绩说话,我也就不想关于单打的事情了,现实一点,把重点放到去争取在团体赛中出战是我当时最大的目标。之后,也算是实现了这个目标。
>>既然去了就期待上场,既然上了就期待能够立下战功。半决赛对德国,张继科丢分的情况下你力挽狂澜,在决赛中第一场拿下柳承敏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这两个时刻,是不是最值得回味的奥运记忆?<<其实奥运赛程也长也不长,可能20多天里面有15天左右的备战期,真正的比赛只有四五天。它不像是乒超,一个长长的赛季,允许你有失误和状态起伏,也不像其他大奖赛,输了马上就有下一次。所以你要从一开始就调到最佳状态,并且贯穿始终,只能越来越好,因为你的对手会越来越强。我认为那两场比赛是我记忆中比较重要的,但我认为奥运会不同其他比赛,其实我是珍惜并且可以记得住每一个瞬间,在场上比赛时,甚至是在场下给大家加油时。
>>好多人都说如果你没有拿到过奥运冠军,那你拿了多少个大奖赛冠军,世界排名排第一多久都不能说明问题。他们认为奥运的赛场不同于任何其他比赛,真是这样?<<真是这样,而且我当时是第一次参赛,其实别人给我讲的一些经验,或者是电视中看到的一些气氛,直到你真的站在赛场上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说我们第一场团体赛,我单打是赢了,但双打和王皓配对却输了。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王皓在单打比赛里面确实耗费了一些精力和体力,而我因为没有参加过奥运单打,所以可能没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可能你如果只是集中注意力在单打上,或者只打团体,相比较全都参加所有项目,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可能今年我就会感觉到。
谈张继科:亦敌亦友
孟繁旭:曾经看你在采访里说,张继科是你的努力目标之一,因为他算是年少成名的天才运动员,并且很快就取得了大满贯。这种目标设定,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关系?
马龙:因为我们练这个项目的原因,所以从小都是集中训练,和队友一吃住行,一起成长。继科就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队友,而因为长时间集训,我们的关系甚至有点像一起战斗的战友。在场下,我们一起研究对手,互相提出不足,而到了场上,因为冠军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又是对手。60年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和大家的良性竞争。
>>这种关系我们大众可能很难理解,同学?同事?工作伙伴?不仅要一起吃掉对手,也存在要互相残杀的可能。你们两个男人是怎么处理这种微妙的关系的?<<有一句话叫“对你的对手最大的尊重,就是击败他”。这种良性竞争,以及面对荣誉去追逐的状态,也是对乒乓球这个项目的最大尊重,更是让乒乓球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因为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所以可能经常会看到同室操戈的情况,如果大家都因为是队友,或者碍于面子不认真完成比赛,全世界的乒乓球迷也不会同意。
>>套用网络上的用语,就是你们还能一起愉快玩耍吗?<<没问题,因为乒乓球世界比赛时一年单打一年团体,所以可能刚刚做完对手,第二年就要一起配合去参加团体比赛,而且我们有时候还会被安排配对双打。我们都是成熟的男人,赛场上的事情赛场上解决。
>>这个时代的马龙和张继科,让我们想到了过去那个时代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刚好你们这四个人,现在又在一起并肩战斗。<<听大家的说法是我和孔指导小时候很像,慢慢成长之后,就开始和刘指导对球的理解非常像,甚至输球赢球之后,我自己的想法,和当时他的情绪是比较类似。大家可能不知道,孔指导的性格更加大大咧咧,刘指导比较细。
谈龙队:比冠军都幸福
孟繁旭:2014年你当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男队的队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选举流程?人缘好?
马龙:首先,要感谢队长这个头衔,给我带来了很多好运,包括2014年团体赛,和苏州世锦赛两次比赛都可以说是没有遗憾。第二,要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很公平的选举,哈哈。球队28名球员加上4名教练,除了刘指导不投票之外,所有人进行不记名投票,基本上就是在我和继科之中二选一,最后我也就多了三票左右,很感谢大家的信任。
>>上一任队长是谁?<<王励勤,在他之后队内一直没有队长。这次选举确实是因为我和继科的年龄确实是球队内最大的,也可能在教练眼中我们已经足够成熟。说句实话,我看了看历史上的中国男乒队长的名单,能和他们并列在一起我特别高兴,人家叫我龙队,比拿多少个世界冠军都幸福,这是真的。要谢谢大家。
>>你认为现在可以说是成熟了吗?<<其实运动员一般应该都会比同年龄段的社会人士成熟,因为比赛胜负带给你的心情变化非常大,要学会管理情绪。我们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也承受着比别的项目更大的压力,因为我们是“不能输”的。我认为在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每天都比前一天成熟,做了队长,也就要求我一定要比别人更成熟。
>>说说你的打法,右手横握球拍结合快攻,现在的打法在国际上算领先吗?<<其实这个打法是社会上的主流,因为即使是在老百姓打球时基本上都采取这个打法,因为上手还是比较简单,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刀打法。相对于直板来讲,这个打法可能正反手更均衡一些,随着技术的创新,直板会比横板难度大一些。
>>有人观察你,说你在乒超和亚洲比赛的胜率非常高,比你在国际赛场的成绩好很多,这句话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话你爱听吗?<<应该要分阶段吧,确实在2012年之前我的大赛成绩确实一般,那时候经验也不是特别丰富。乒乓球这个项目的世锦赛两年一次,很多项目都是一年一次,所以运动员都特别想拿。我也是,越想拿,越着急,越影响发挥,也导致了在国际赛场上的压力特别大。但人是会进步的,苏州世锦赛我拿冠军跳上球台那一下,应该就是一种释放吧——对这么多年的努力的一种肯定,我战胜了自己。
>>2009、2011和2013,连续拿了三次季军,全部都是折戟在半决赛。<<是,2015年世锦赛前,记者采访我问我世界比赛打7场,你的备战节奏是什么。我就很尴尬,我说我还没打过7场,每次都是6场,没打过决赛。我回答他,希望能在这次体会到第7场的感觉,并且拿下。其实当时回答记者问题,也是跟我自己说,希望能打破宿命吧。还好,最后做到了。
谈改革:让我们进步
孟繁旭:可能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还有不同,大家都认为这是国球,去任何比赛赢是正常,输就无法接受。
马龙:确实多年的经验和历史的传承,甚至训练的水平肯定是我们的优势;但在训练强度上和比赛压力上,我们也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我不认为打江山容易,但我同时也不觉得守江山简单,特别是奥运赛场。世锦赛是技术含量最高的,128人参加,要打7轮,而奥运会只有32人——这本身就像是一个冠军集中营,都有水平,都能拿冠军,运气和适应能力又很重要,所以奥运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平台。
>>所以说奥运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舞台,我看伦敦打完之后,你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是,最明显的部分就是待人接物,以及面对大众时可能更加自然一些。其实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和大众、甚至和家人朋友去吐露心声。之前你经常看到媒体问的比我回答的还多,慢慢的我开始习惯去表达,并且学习如何去和媒体球迷交流。因为我现在也是做了队长,肯定很多方面的东西需要我去表达,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拿了奥运冠军之后,是不是感觉没什么挑战了?<<说实话,在打团体赛之前,真有这么个想法。感觉我拿了奥运冠军,我还能看得上什么啊?但当你回到国内,回到这个原本竞争就非常残酷的中国乒乓球队,看到大家都在拼命地练,看到一些比我成绩好的运动员还在努力,我就立刻踏实了,找不到浮躁的理由,
>>乒乓球在亚洲有这么高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认为亚洲人在体育项目里的优势是喜欢动脑和善用技巧,这一点如果能够应用好,一定是优势。比如现在亚洲比较强的羽毛球、乒乓球,甚至我认为将来会成为亚洲优势项目的网球,都属于需要动脑较多的项目。
>>我们也看到国际乒联一直在做一些措施去让这个运动更流行,特别是在欧美地区,但我们自己就会感觉国际乒联一直在针对中国,你怎么看?<<无论是无遮挡发球还是11分,这都算是影响比较大的改革,但影响是对所有人都会出现的,谁最快的适应了新措施,谁就能够取得新的领先。我们中国队是一个十几二十人的团队,并且是一直专业研究国际乒乓球趋势和国际乒联的新政策。其他国家的可能是小团队,或是为了应对政策临时拼凑的。
>>有一种越挫越强的感觉,就是你国际乒联越改革,我会变得比之前更好。我们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专业的团队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应该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基础非常好,打球的人非常多,从准备入门的小孩,到进入专业队训练的专业球手,再到社会上一直用乒乓球进行健身的人民群众,大家都能打两拍,这其实就是对乒乓球最大的支持。在国外,如果你是顶级运动员的话,你可以打到40岁;但在中国,这不可能出现,因为还没等你到状态开始出现下滑,已经有人把你替下去了。
>>长时间垄断冠军,这样的赢法,有没有疲惫?<<还好吧,因为永远是战胜对手是第一位,当你战胜所有对手,就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而且尽管对于中国乒乓球历史长河来讲,可能我们长盛不衰,统治很久,但对于每一位运动员来讲,每次奥运的经历都极其珍贵,所以不会出现任何一丝的疲惫,赢不够。我现在是在超越对手的阶段,简单来讲可能就是先超越继科。
谈里约:最后的机会
孟繁旭:你爱听歌,知道节奏的重要性。而你自己的奥运节奏,也是慢慢唱到副歌部分,2008参赛,2012团体立功,2016是否期待单打取得突破?
马龙:当然我是期待能够取得更多突破,特别是在这几年状态不错的情况下。奥运会的比赛,不可能每一场都是状态最好,我只希望每一场比赛都能够比对手状态好一些。
>>今年的你已经28岁,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最佳年龄,意味着你可能在这次比赛里创造最佳战绩,也意味着如果这次不拿冠军,那么可能未必还有机会能够站在奥运男单的冠军领奖台上了。<<我看过国外一个研究,运动员身体最好的时候是20-25岁,技术最好的年龄是27-30岁,确实今年奥运是最好的机会。我去年在苏州就想,如果今年不拿,那可能再拿就太困难,这个想法,现在同样应用于里约奥运。毕竟是竞技体育,不是浪漫的爱情故事,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备战,比赛时殊死一搏,每场都拼尽全力,都当成奥运赛场的最后一场比赛去打。因为说实话,四年以后,那时候即使不退役,也已经算是职业生涯的末期了。
>>看样子你已经开始考虑退役之后的打算了?<<其实没有,但你要问我,我觉得现在来看我的第一想法并不是当教练,想在从事这么多年的乒乓球之后,能够体验一些不一样的生活,也能在社会上做一些不同的角色。说白了,就是想碰碰钉子吧,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可能会再回来乒乓球这个老本行。而且我有时间会去大学听课,感觉还挺有兴趣的。也有可能第一时间选择去大学读书,去充充电。
>>备战时是否会急功近利?非奥运的成绩都不重要吗?<<四年算是一个长周期,奥运年一定要调整自己到最佳状态。而在我们球队内部,也比较看重“五大战役”的结果:两次世锦赛的团体,两次世锦赛单打,一次亚运会。有时候,奥运成绩像一个结果,一个四年备战周期的结果,一个五大战役结束后的总结。所以如果前面的准备足够的话,不用担心,奥运成绩应该不会差。
>>主要对手有哪些?<<德国的奥恰洛夫也是28岁,伦敦奥运就是第三,2014年的世界比赛赢过继科,这应该算是我们的最大对手。还有日本的水谷隼,以及葡萄牙的几个运动员都是我们在单项和团体比赛里的重要对手。此外,中华台北的庄智渊,德国的波尔,韩国的朱世赫,无论是实力还是打法,这些都算比较难缠。特别要说说中国香港队,现在他们对乒乓球的关注度其实很高,而且是越来越高,对年轻运动员的培养,对老队员的资源利用,都进行着不错的尝试。比如苏州世锦赛时候,黄镇廷和杜凯琹已经拿到世界第三,这都是很出色的成绩,而且是两位香港本土球员,这就让香港的年轻人和家长愿意去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