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传 足球是宗教 卡卡信仰》 骆明序

为《卡卡》写序前,我向李海龙兄确认了他为《体坛周报》写第一篇 稿件的时间。他回答是2002年1月底或2月初,他记不太清楚了。这是个奇妙的巧合,因为卡卡为巴西队第一次出场正好是2002年1月31日。
说实话,当海龙兄告诉我,他要出版《卡卡》时,我颇感意外。印象中,作为报道巴西足球超过十年的资深记者,痴迷桑巴“漂亮足球”的海 龙兄更津津乐道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内马尔等巴西足球的“张扬派”偶像。直到我发现李兄的足球报道生涯与卡卡的国家队经历同时起步时,我才相信,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这如同劳尔之于我的意义。劳尔不是我的偶像,我不崇拜他,但我对他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情感。1994年夏天,劳尔升入皇马一队,我正好开始为《体坛周报》写稿。约半年后,我撰写了中国媒体关于劳尔的第一篇报道。可以这么说,劳尔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而成长,而卡卡恰好也是 海龙兄的“同龄人”。这份情感很难具体形容。有点类似兄弟、战友和知音。淡如水,却弥足珍贵。
2002年世界杯,卡卡成为巴西队的“吉祥物”。他尚不足以打主力,主帅斯科拉里仍特地带上他体验大赛氛围。韩日世界杯,卡卡最终出场18分钟。与卡卡不同,海龙兄在那届杯赛上已成为《体坛周报》的“主力”。五星巴西是世界足坛最受追捧的国家队,但直到2002年海龙兄的出现,《体坛周报》才第一次有了报道巴西队的专业葡语记者。巴西队七战七捷一路夺冠,海龙兄也度过了一届“充实”的世界杯。那次愉快的合作过后,海龙兄长达数年一直为《体坛周报》撰稿,并于2010年4月正式加盟 《体坛周报》。
2003年,卡卡从圣保罗转会AC米兰,迅速成长为世界足坛最夺目的球星之一。足坛从不缺少球星,巴西更是球星大国,但卡卡绝对是球星中的另类,潇洒的盘带、霸气的远射、俊俏的脸庞、良好的身世、自律的生活……这样一位“高富帅”兼德艺双馨的“超优质偶像”,没法不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那些憧憬白马王子的少女们。哪怕是在进入低谷的近些年,卡卡仍能得到中国球迷的巨大支持,不时收到令他感动的物件。
人生注定难以完美,卡卡也不例外。18岁时,卡卡在玩水滑梯时撞到泳池底部,一度有四肢瘫痪危险。28岁时,他又被伤病缠上。2007年压倒C罗获得金球奖时,卡卡声望曾达到顶点,与C罗、梅西“三足鼎立”。2009年以6500万欧元加盟皇马,当时创下仅次于C罗和齐达内的史上第三身价。为了桑巴黄衫的荣耀,2010年卡卡带伤参加世界杯。巴西队止步四强,伤病后遗症也影响了卡卡在之后几年的发挥。
既要为俱乐部效力,又要为祖国披挂上阵,身体出了问题也无暇医治和休息,卡卡其实是职业足球的牺牲品。身体恢复之后,卡卡得不到机会,或许当初去皇马就是个错,与穆里尼奥相识更是一个错。2013年夏天,卡卡终于回归米兰,梦想踢出辉煌时的足球。无缘2013年本土联合会杯,卡卡不言弃。2014年世界杯,他仍有望参加,他憧憬在本土世界杯续 写冠军传奇。
《卡卡》的问世,既证明了卡卡在中国球迷中的影响力,也能让中国球迷进一步了解卡卡。足球是社会的镜子,过去中国人对巴西的了解只局限于足球。巴中同为“金砖国家”,双边往来日益密切。读罢这本50多万字的诚意著作,您一定会对巴西这个桑巴国度有更深的认知。50余万字,虽不能说字字呕心沥血,但海龙兄确实倾注了巨大心力。在此,向与我共事十余载的兄长李海龙致敬!
《体坛周报》副总编辑 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