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祖长拳!教你看会齐达内决赛用兵

李森05-30 13:00

欧冠决赛前,1998年皇马赢得第七个冠军杯的功臣、一向自信的米亚托维奇赛前突然保守起来,“我只能祝愿而不是肯定皇马能在周六的决赛中取胜,因为我们将面对的邻居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马竞。冠军杯一路走来,他们曾先后淘汰夺标呼声很高的巴萨和拜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马竞的优势在于整体,而皇马依靠的则是个人能力。要想赢得这场决赛,齐达内和他的部下需要付出200%的努力。”

然而,决赛真正的导演齐达内却保持着“一切往前看”的乐观主义态度。周五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他说:“虽然在当球员时已经历过这样的大场面,但和现在的情景仍不能相提并论。记得2年前在里斯本的决赛场上,安切洛蒂曾对我说过,‘但愿有一天你能亲自指挥一场这样的决赛。’在这一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我难免会有点紧张。但一想到手下这批值得信任的球员,想到我们在十几天内已做好的充分准备,我的心又变得坦然。因为不管结局如何,谁都不能否定我们在半年中所作出的努力。”


赛前谋划

攻坚防反都有阶段性

西蒙尼说过,“皇马在冠军杯时打的只是防守反击”,赛前也反复提到,“卡塞米罗已经给皇马带来后防稳固”,不管此话用意如何,齐达内在策划决赛时始终抱着“小心使得万年船”的这一宗旨。既然都知道皇马的整体还没有形成,那么在决赛中更应该持谨慎态度。

从皇马前15分钟的主动进攻,到进球后改打控球防守,恰恰说明在齐达内的心目中,攻坚战和反击战都有着它的阶段性。一味强攻的巴萨和拜仁都先后在马竞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壁,皇马为什么不能采取另外一种策略呢?迪斯蒂法诺曾有过一句名言:抡着大锤去破坏一座大厦,自然会比精心设计、兴建它要容易得多。正由于攻坚战要比防御战消耗的更多,齐达内宁可变换比赛节奏,在防御过程中调整体力,以应付可能的加时赛。

两军对阵时的退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奈情况下的败退,一种是艺术性的主动后退。通过中长距离的传球来粉碎对手的紧逼,以达到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的实际效果。齐达内在联赛面对巴萨时就使用过后一种招数。对巴萨,皇马虽然上半场一度落后,但在少一名球员的情况下却完成了下半场反超。他解释,90分钟分好几个阶段,不应该为暂时的领先或落后过于计较。

齐达内之所以敢这么做,另一个因素是马竞的科克、奥古斯托、萨乌尔与加比的四中场中,没有一名突破型边锋,边后卫胡安弗兰和费利佩在上半场也鲜有助攻。只要不遭受深度打击,不给对方边路传中的机会,皇马是不应该惧怕马竞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尽管上半场的后半段马竞曾获得62%的控球,但马竞没能完成哪怕一次有威胁的射门,格列兹曼外围的3次远射都被纳瓦斯轻而易举地守住。

西蒙尼下半场及时换上卡拉斯科,改变了比赛走势,马竞重新对皇马形成包围之势,卡瓦哈尔伤退后,齐达内争议性地用伊斯科换下克罗斯。毫无疑问,德国球星是皇马的重要支柱,也参与了拉莫斯上半场的那个进球。但皇马遭受压制,克罗斯已经冲不出半场的时候,他的功能也就消退了一半。毕竟在皇马没有前腰的433阵型中,一旦克罗斯和莫德里奇不能进入前场,BBC身后就没有了二传手,而纳瓦斯开出的长传球往往有去无回,到不了前锋脚下。于是,先不说克罗斯当时的体能出现了问题,光是让伊斯科出场控球也就谈得上是必要的。唯一值得争论的是换上去的时间还显得过早。卡拉斯科扳平后,比赛极可能进入加时,齐达内却因3个换人名额已经用光,预备队全部用完而面临无后动力、队型无法灵活应变的巨大风险。

齐达内换上巴斯克斯,目的是让他压住费利佩的助攻。因为当时费利佩和卡拉斯科的联手,几乎使达尼洛难以招架。但就在卡拉斯科进球之后,由于西蒙尼已要求费利佩不用再压上而是注意留守时(后来也因伤退下),巴斯克斯似乎成了一只废棋。但气候的炎热,体能的消耗,最终还是使巴斯克斯和伊斯科一起,成了皇马场上的生力军。包括加时赛期间,他俩前后扯动牵制,马竞也不再像一个紧凑的整体了。

如果说90分钟的艰苦消耗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加时的到来更让皇马忧心忡忡。毕竟马竞在体能上更占优势,更加耐打。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退场时齐达内仍笑嘻嘻的和C罗耳语着什么。这位入行不久的教练不仅没有皱眉和咆哮,而是努力把自信传染给他的球员。正像贝尔所说,“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算太长,集中时齐达内的话语也不多。但只要一个眼神一句话,我们都清楚他想要求我们什么。”


赛中布置

C罗伤,主打贝尔

“儿子改变了我的生活,他使我这个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的更清楚什么叫责任感。他有时也会给我带来很多乐趣。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说,梅西说真想拥有像我这样的一条右腿。还有次居然问我,贝尔是不是跑的得比我更快。我笑着回答说,‘你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爸爸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但他仍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说,学校里有的小朋友这么说。哈哈,看他说话的样子就像个小大人。”C罗在周四对电视6台说。

然而,由于腿部伤势恢复太匆忙(根据皇马电视台的拍摄,C罗在周六比赛前热身时还在不时的抚摸受过伤的肌肉),决赛中C罗的右腿已不再是金子般的右腿,使他跑的也不再比贝尔更快。尤其在上半场,贝尔以他的投入和积极跑动,抢走了一直属于C罗的主角。

人们直到决赛前对贝尔的采访后才知道,齐达内坚持433阵型不变,不仅是为了保证威尔士前锋的场上位置,还因为想把BBC确定为打主动进攻的一个标志。因此在无球阶段,他不是简单让贝尔回撤而把队形改成442,而是通过整体球员的收缩,把球尽快夺回来。这种保持进攻状态的决定让贝尔非常满意。因此,哪怕威尔士前锋因频繁受伤而参赛时间比前两年都少,但进球数却比前两年更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在欧冠却迟迟没有进球。

遗憾管遗憾,但这场决赛贝尔还是尽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不仅有了助攻,还在点球大战中射进一球。皇马的进球,充分体现出齐达内上任后对定位球下的功夫,因此他们在本次战术任意球的利用上配合的非常默契:先是由佩佩到门下抢位,使马竞后卫们也退到了离球门的更近处。但克罗斯不是直接将球吊往禁区深处,而是将球传向贝尔让他做头球过渡。根据条件反射,此时马竞的后卫都会一起往外压出来造越位,这样就在后防线和门将之间呈现出了空挡,拉莫斯也就是趁此时间差而门前补射成功的。可巧的是巡边的视线随着马竞后卫一起压出,而没有明察拉莫斯已经越位。

比赛接近尾声时,腿部抽筋的贝尔几乎已跑不动了。有人甚至担心他还能否踢点球。但贝尔不仅参与了,而且还射中了。赛后,一脸疲惫的他接受了皇马电视台的采访,“虽然我们一周多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当比赛进入加时,我几乎跑不动了。和马竞打比赛需要付出太多的体能,气候的炎热也是一个因素。当时腿部抽筋的不止我一个,我还看到其他球员也是这样。幸好奖杯带来的喜悦,使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感到腿部的痛苦了。对于马竞先后2次被我们击败,我要真心的说声抱歉。因为当能够进入决赛的时候,唯一的信念都将是赢取奖杯,就像我们现在所做到的那样。”


赛后总结

欧冠奖杯粉饰太平

 西蒙尼为什么多次提到卡塞米罗的作用?他究竟会在哪个阶段打卡拉斯科的边路牌?这曾引起了人们赛前的种种猜测。皇马电视台现场讲解中说,“西蒙尼一定在打卡塞米罗的主意。我们可以从开局注意到,费利佩和胡安弗兰都没有助攻的迹象,马竞想把卡瓦哈尔吸引出来,然后打他的身后。如果卡塞米罗为其补位,那么马竞会让右边萨乌尔去找马塞洛的麻烦,这能让卡塞米罗顾此失彼。但在今晚的决赛中,卡塞米罗不能轻易离开后腰位置,而把对边后卫的保护交给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至少在中路不让格列兹曼钻空子,否则就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

由于卡塞米罗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岗位,格列兹曼上半场只能在外线活动。120分钟卡塞米罗共又34次破坏和抢断。当然,马竞在整场比赛中鲜有射门,也归功于他身后拉莫斯的第二道防线。

四名后卫中,状况最好的还是得数拉莫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马竞的了解,拉莫斯不时为同伴进行补位。而到了前场获定位球时,他又和佩佩一同到前场抢头球。在皇马一度受压制的情况下,定位球成了皇马的得分手段之一。而拉莫斯真正让皇马人记住的,是第15分钟贝尔头球过渡后禁区内的浑水摸鱼,拉莫斯抢在萨维奇前将球垫入了球门。这是欧冠中唯一的中卫两次决赛进球,2014年里斯本之战,补时第3分钟拉莫斯头球破门,两次救了皇马。

 经过这场120分钟的高消耗之后,依然能在场上应付跑动的也只有拉莫斯、巴斯克斯和伊斯科这少数几位了。但比赛结束后皇马的这位队长还有课外作业——代表球队高举起冠军奖杯,“这是我进入皇马后第二次赢得此奖,也是我作为队长后的第一次举杯,这令我感到激动。当然,要想取得成绩是离不开辛勤努力的,尤其是面对像马竞这样的对手。”

拉莫斯被评为决赛最佳,他又代表全队去向弗洛伦蒂诺争取利益了。他半开玩笑地对主席说:“我只想对您说一句话,那就是我可不能总以这种方式来活着(指比赛的艰苦)。接下来您也该给弟兄们多分一点奖金了,因为这个奖杯是那么来之不易。您可以相信的是只要需要,我拉莫斯将随时在身边为您效力。”

 客观说,决赛中皇马体现的不是高质量的足球,C罗不处于理想的状况,而是激情和力量,齐达内也依然处于成熟的阶段。但奖杯的到手,粉饰了皇马本赛季多次出现的混乱,贝尼特斯只任职了半年,球队内部松散,国王杯用违规球员被淘汰等等。在对外方面,则向世人证明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球队的状况如何,也不论足球的质量是否达到应有的高度,能在三年间两次夺得冠军杯,皇马依然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强队之一。接下来要看的是,皇马在夏季的市场上如何动作,看弗洛伦蒂诺对齐达内是否保持信任和耐心。毕竟这“齐达内计划”才不过刚启动了半年。

欧冠  /   皇马  /   马竞  /   齐达内  /   西蒙尼  /   拉莫斯  /   贝尔  /   C罗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