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表现及格一度遭围殴 德国只是运气用不完?

德国的传统是大赛慢热,进入新世纪后有了显著改观,最近4届世界杯不再重复上世纪频频先失再反扑的被动,屡屡以大比分为赛事定调:2002世界杯首轮砍了沙特8个;4年后作东4比2轻取哥斯达黎加旗开得胜;转战南非,澳大利亚遭了德国毒手净吞四蛋;上届世界杯则轮到葡萄牙被战车碾压,同样被灌了4球。有了3分在手和较佳的得失球,德国便能以我为主,控制小组局势,一俟小组调试磨合完毕,进入淘汰赛后发挥其丰富的比赛经验,辅以屡次获胜积累的运气,总有四强。
欧洲杯的情形略有不同,该队曾3次小组未能出线,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2年前,时值德国队低谷,竟被捷克“二队”净胜3球出局。但在克林斯曼之后,德国在欧洲杯小组阶段的发挥也趋于稳定,连续3届皆以零封胜出:一则欧洲球队之间水平更接近,鱼腩不多;二来赛程较短,克制一些,也为后续赛事留力。首轮拿下乌克兰,有惊无险,是又一战例。
没上紧发条,有惊无险
德国完成风格转型后,又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的鼎盛水平,技术细腻的同时,把握攻防的火候也愈加老到,自信十足。进入了一个越赢得多,就运气越好,运气越好,又帮助德国赢得更多的良性循环。击败乌克兰,集中反映了一支冠军级球队的全面素质:德国的发挥绝谈不上出色,对比该队在历届大赛的表现也只是及格水平,但德国就是有踢得一般也拿到预期战果的能力。
打破僵局的进球,来自对方后场拦截送的任意球,镜头回放显示:乌克兰中卫拉基茨基飞铲穆勒先碰到了皮球,英籍主裁判阿特金森毫不犹豫判罚乌方犯规。类似的冤案在其它比赛中比比皆是,不是谁都能从中得益。德国不仅有误判带来战机的运气,还有将冤案化作命案的能力。克罗斯的任意球送得到位,穆斯塔菲抢点及时,不到20分钟便取得先机。如此有效的打击,既反映德国高超的战术素养,定位球运用娴熟,也让其它对手更忌惮在后防要津的拦截力度。
领先后,德国退档进入巡航模式,没有趁势上紧发条,导致乌克兰在易边前十几分钟疯狂反扑,最有威胁的一幕是第45分钟,科诺普良卡左路似传似射,博阿滕在门线上抢险,救了诺伊尔。下半时乌克兰另有一次进攻破门,但因越位无效。乌克兰有威胁的进攻其实比德国还多,未能从占优的局面中有所收获,除了运气不好,更多的还是和能力有关。
乌克兰三强俱乐部在欧战中成绩属中游,第聂伯进了欧联决赛,顿涅茨克矿工还是末代联盟杯冠军。但三强阵中充斥南美,尤其是巴西外援,这些外援基本是三家的中前场主力,乌克兰国家队则是三家中后场的本土球员组成,科诺普良卡和亚尔莫连科等人是为数不多效力或曾效力乌克兰豪门的本土进攻球员。和德国这样的对手交锋,有机会把握不住,难逃一败。科、亚这些为外援当配角的人,缺乏一锤定音的信心,乌克兰制造了不少险情,却在临门一脚上不够果断,犹豫拖沓,战机转瞬即逝。
多年练就超级抗压能力
德国为什么总能熬过高压?那是多年抗压练就的功夫,即便场面被动,却能阵脚不乱,处理球鲜有低级失误。哪怕出现穆斯塔菲头球回传险些乌龙,皮球的飞行方向也不是空门,诺伊尔更是机警,尽管他出击时机欠妥,但补救得法,不给对手跟进,化险为夷。你可以说这是运气,可运气为什么总照顾德国而不是对手?
况且德国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上届半决赛被巴洛特利的两个进球淘汰,2008决赛被托雷斯单刀打进致胜一球,这些“倒霉”的时刻只在半决赛或决赛,累积已超过十年。再看上世纪的黄金期,德国输掉的3次决赛,对手均有状态极佳且能把握战机之人,1982年决赛是罗西,4年后是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1992年则遇上丹麦门神舒梅切尔。另外一次半决赛,对手是荷兰的“四大天王”,虽败不辱,对手能赢发挥必须比德国更好。
德国的两个进球相隔70多分钟,期间起脚十几次射门,但在禁区内的机会不多,赫迪拉、穆勒等人多在外围考验皮亚托夫,这是给后续对手的一干启示:德国的进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犀利,不趁着德国还没提速索命,那就等着德国给你收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