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国足应该学习欧洲杯的五大法宝

肖良志06-16 10:36 体坛+原创

  欧洲杯小组赛激战正酣,因为重头戏都在后面,比赛跌宕起伏但还无法激荡人心。正是因为小组赛“菜鸟”多且都战斗到底,欧洲杯才有了更多法宝让国足学习。

  ①适合自己的战术就是先进的。

  十几年来,总有一群所谓的“专家”批评国足战术落后,尤其是国足打防守反击的时候,恨不得自己上去当教练祭出那些“纸上谈兵”的先进战术。2016年欧洲杯开打以来的事实再次证明,战术的先进不是依据阵型和打法来断定,只要是适合的,即使是防守反击也是先进的。所谓先进与否,是技术和理念上的,不是阵型和战术打法上的。

  比如说意大利。在大赛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防守反击。他们就像是一个让人“我见犹怜”的老妇人,捂着胸口,恨不得躺在床上挂吊瓶。很多时候,眼看着就要过去了,结果,咯地一声又活了。

  在和欧洲红魔的比赛中,面对比利时的狂轰滥炸,意大利的防守反击战术看得让人生疼。但是,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最适合的就是防守反击,也是最先进的战术。于是,意大利人2比0干掉了比利时。

  冰岛能够1比1逼平C罗领衔的葡萄牙,靠的也是绝妙的防守反击。还有很多球队,像俄罗斯1比1战平英格兰,乌克兰0比2输给德国,罗马尼亚1比1平瑞士,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的防守反击都打得坚决而又实用,并因此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实力。

  所以,高洪波率领的国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在乎别人的鼓噪,最适合国足的打法就是最先进的,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80%以上的水平,甚至是100%和超水平发挥。

  ②各队踢得更加科学。

  过去,我们强调更多的是“足球整体战术”,通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以及正在进行的法国欧洲杯,我发现在强调整体战术的基础上,更为核心的是如何“踢得更加科学”。

  所谓踢得科学,就是在整体战术当中,11个球员的位置职责更加细化,通过场上球员精准的调度、精密的配合、严密的组织,进而形成一个运转良性的“系统”。没错,踢得更加科学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只要这个科学的系统不被打乱,就可以保证一支球队赢下应该赢下的比赛,赢下可能赢下的比赛。

  比如说西班牙和捷克的比赛,对于西班牙的球员来说,不断地地面穿插和传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最科学的踢法。这种科学的踢法必须建立在整体运转良好的基础上,否则,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环节就会失控,就像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惨淡出局一样。

  再比如冰岛与葡萄牙的比赛、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对决,冰岛和意大利的踢法都是讲究整体的同时强调科学踢法,否则,他们断然顶不住葡萄牙和比利时的强大攻势。反观葡萄牙和比利时,尽管队中各自有C罗、阿扎尔等大牌球星,但是因为他们踢得不够科学,最终饮恨对手。

  高洪波率领的国足在9月1日就要踏上12强赛的征程,面对韩国、伊朗、卡塔尔、乌兹别克、叙利亚等强敌,没有足够的实力赢下对手,如果能够在整体战术上踢得更加科学,就可以提升战力,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③要心怀“补时定律”,中场哨不响就决不放弃。

  俄罗斯人在第92分钟1比1逼平了英格兰,德国队在第92分钟的进球杀死了和乌克兰的比赛,法国队的帕耶在第96分钟终结了和阿尔巴尼亚的悬念……

  本届欧洲杯,“补时定律”效应凸显,不分强队弱旅,没有一支球队提前缴械投降或者提早鸣金收兵,大家充分利用几分钟的补时时间加强进攻或者防守,让比赛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足球的魅力凸显。

  国足也必须心怀这种“补时定律”,哪怕是比赛还剩最后一秒,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利用好。因为,很多时候,一秒可能就是“一万年”的距离。我们曾经有过很多的“黑色X分钟”,主要原因就是球员有“比赛马上结束”的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认为大势已去,没有想过对方其实也早已是强弩之末,补时阶段创造奇迹的概率比较大。

  如今,欧洲杯以及中超在亚冠战场的诸多经典战例证明,只要坚持到底,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当然,国足还必须在体能方面做好储备,中超的比赛净时间只有52分钟左右,会影响到国足在洲际赛场的体能,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洪波以及球员自己多想办法,争取在补时阶段还能做出最后的攻击,或者在最后一秒的防守依然充满韧劲和清醒。

  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52分钟,因为韩国K联赛的比赛净时间为57分钟。一分钟就会有4次攻防,5分钟意味着对手可以比我们多进行攻防20次。过去,我们之所以“恐韩”,与其说是被韩国的技术打败的,不如说是被韩国人的体能跑死的。

  ④不要迷信某个大牌,要依靠整体。

  三十年来,中国足坛捧红过数名“绝对大牌”,让他们名利双收,但是这几个绝对大牌从未依靠自己冠绝天下的表现率队打进世界杯,甚至连十强赛都进不了。同样,无论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还是正在进行的法国欧洲杯,打得好的球队,都不是靠某个个体的球星,而是依靠球队的整体。

  比如说法国队,博格巴、吉鲁、格列兹曼们的表现都很一般,相反,“大器晚成”的帕耶站了出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再看看葡萄牙,突出了C罗,淹没了整体,习惯性让人失望。最典型的还是德国队,缺了谁都运转不灵,这就是“科学系统”。

  同样,高洪波率领的国足也要像德国一样依靠所有人的力量比赛,不能把宝压在某个所谓的球星身上。当然,高洪波的国足内部也不再有什么“球星”,球员们不用再考虑所谓大佬的脸面与心情,可以在场上最大限度发挥出各自的能力与潜能。

  ⑤专注于比赛,不跟裁判和对手较劲。

  欧洲杯开赛以来,很少看到球员“围堵裁判”的情形,也就看不到像中超裁判那样被球员逼得“步步后退”的情况。同样,也很少看到双方球员相互指责、漫骂或多人纠缠。这些,国脚们必须学习。

  参加欧洲杯的球队为何如此克制:(1)、这是洲际顶级大赛,事关球队和国家形象,球员头上戴着紧箍咒;(2)、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成为习惯;3、比赛中的动作基本上做到了规范,对球不对人,恶劣犯规、暴力行为等极少出现;4、如果和裁判纠缠、与对手较劲,吃亏的永远是自己,影响的永远是自己和球队的发挥。

  这一点对国足征战12强赛非常重要。有些国脚坏毛病不少,体现在场上往往会影响自己以及队友的心情,恢复的过程至少需要10分钟甚至更长,必定会影响到自己和队伍的发挥。12强赛考验的同样是国足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欧洲杯  /   12强赛  /   国足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