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体坛欧洲杯“梦之队”前线报道军团 (一)

2016年欧洲杯对于体坛传媒意味着一次重要的考验,同时也是不容错过的契机。从本届大赛开始,《体坛周报》和体坛+双平台报道模式为你带来全方位的观赛体验。
再加上由一汽-大众奥迪品牌携手体坛传媒、香蕉体育、熊猫TV联合打造的“香蕉球”欧洲杯直播节目,我们实际是用三个平台为体育迷送上一份独家独到、独一无二的大赛大餐。
一转眼,欧洲杯已接近战完两轮小组赛,体坛前线报道军团也渐入佳境。该是时候“报道”一番我们的前线记者了。
不少读者和观众也发现了体坛“前线记者”和其他媒体的根本不同。他们不仅擅长体育新闻报道,富有专业精神,更是一群流利掌握外语的年轻人,无论是为读者提供最准确丰富的球队讯息,还是在直播中和各国球迷进行互动,他们的工作能力都令人叹服。
本期“揭秘体坛”,首先亮相的是我们7位跟队记者。
注意,他们只是跟队记者,只是体坛欧洲杯报道大军里的一部分。在他们之外,还有很多能人正在为读者朋友们奔忙,像被球迷尊为“洛神”的骆明。
骆总主要负责“香蕉球”主直播间的工作,我们将在之后的连载里单独介绍。大家多点耐心,一个都不会少。而且我们会对“洛神”进行麻辣问答,读者朋友们有问题请踊跃在本文背后留言,只要够麻辣,我们都会采纳,并且会有小礼物赠送哦。
回到我们这7位跟队记者。他们的特点,说出来一定会让人觉得体坛太“高调”,但这是网络时代的问题,太“低调”的结果是没有太多人认识你,哪怕是关于你的一些基本事实、基本特点和基本优势也可能被忽略抹去——小编就不怕背负厚脸皮的名声,就在这里坦白交待吧:
英、法、西、德、意、葡这6支欧洲杯上的夺冠热门球队,每支球队的语言,体坛起码有2名记者熟练掌握。
重复一遍说,“熟练掌握”是什么含义,可不是拿着翻译器读网页哦,是听得懂、说得流利、采访大牌球星也不怯场。
葡萄牙语很冷门对不对?7位跟队记者里3个人会说。
法语很难学对不对?好吧,7人里面3个人是法语专业出身,这里还没算上在巴黎为大家奔忙、体坛常驻法国《队报》总部的资深记者赵威,还没算上香蕉球直播节目里、90年代就从法国为《体坛周报》发回前线报道的南外天才丘丽莉。再算上留在北京大本营的体坛视频总负责人唐杨科,体坛传媒法语专业人士达到6人,吓不吓人?
西班牙语,唉,就别提了吧,7名跟队记者里4个西班牙语流利,过半了……
体坛跟队记者一般都有一个本事——“装傻”。这是因为在国外遇到其他媒体来的同行,经常要听到类似的抱怨:“新闻发布会没有英语翻译”,“XX队的球员都不会说英语”。这种时候,体坛跟队记者全都得装傻,一旦显山露水,就会遭致“炫耀”“显摆”的评价。
但在我们的读者面前,体坛记者都得尽其所能,这是工作,是义务。只不过,我们不太喜欢喊口号,或者是标榜自己。举例说,有人写不出漂亮文章,就影射体坛的报道高高在上,不注意用户体验,这种逻辑可以成立吗?
实际上, “现场报道”、“现场手记”、“旅行随笔”、“记者手记”这些货真价实的第一线报道、最适应时代变化、最能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的文字,都是体坛记者们首创的。
让读者身临其境,是高高在上不注重用户体验?问投资人要1元人民币买包纸巾擦干你的口水吧,你只是看体坛看得眼馋而已。话说回来,也不是说去大学招一帮外语类毕业生就能赶上体坛了,多少竞争者曾经把体坛的路数想得很简单,也这样做过,图样图森破,结果一样没有用。要知道,体坛培养这批80后的记者用了不下10年时间,这份耐心、精心和决心,在今天沸沸扬扬的“创业”热潮里,是只有体坛愿意付出的。
这次小编请求7位跟队记者各自发来一篇自己欧洲杯开赛以来最满意的一篇报道,结果清一色的 “现场手记”“旅行随笔”……这帮学外语出身的80后到了法国以后的工作写作节奏是不是太浪漫哦……
可能这是一个此前我们一直没有公开声张宣扬的细节吧,得是最细心的记者才能看出来——这群80后成为跟队记者主力军,实际意味着体坛国际足球报道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换代,更年轻更有朝气的一代人出现在前线。
这也符合我们对体育的看法:热爱运动和热爱生命、热爱青春是同一个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位跟队记者秀秀文字吧。这是应该的,体坛+App遇上欧洲杯这样的大赛,头条刷屏刷得太快,好文章经常会被不经意地错过,他们的文字,值得回味,再回味……
刘川(英格兰跟队记者)
人称“川哥”,不仅是足球高手,还是音乐高手,曾经在半小时内教会捷克球星罗西基用古琴弹出曲子。
川哥是体坛记者群里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大家都喜欢逗他(逗的内容就不细说了),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川哥的香蕉球“欧洲杯”直播,体坛同事发的弹幕都是些啥……搞得川哥时常不得不维护现场秩序:“麻烦大家别闹”。川哥,我们不是闹,是喜欢和你热闹……
中国有很多“资深英超记者”,但要说对英国足球的现场报道、深入了解,川哥可是中国记者里最老到的一个,采访过众多英超球星,更别忘记他同时还是阿森纳俱乐部的官方中文记者哦。
我们的“揭秘体坛”不是罗列记者简历,还是让文章说话吧:
“对于已经多次从足球中汲取快乐和希望的法国人而言,他们现在希望附着在足球上的那些来自其他领域和层面的重压能迅速从国家队身上消失。赛后离场,载我回到酒店的出租车司机盖尔有些自言自语地在车上说道:“我不喜欢媒体和有的人给我们的足球粘贴上的那些标签,我不太相信足球能真的改变和治愈什么社会问题,那不是它应该承载的东西。今天晚上,它只负责承载快乐。”
姜斯瀚(法国跟队记者)
体坛这一代80后记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同时也是《足球周刊》《全体育》等杂志的重要撰稿人,甚至可以说,是通过为杂志撰写和编译稿件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拥有开阔的视野、细腻的文笔。
由于体坛传媒和欧洲体育传媒老大《队报》多年合作关系,体坛系刊物多少有些法范儿,讲究体育报道写作的精美。这份工作可不好完成,法国记者的遣词造句比其他国家的体育记者精深多了,非常依赖我们法语记者的努力细致的翻译。
姜斯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是法国足球专家,他同时还是《全体育》杂志的主笔。年纪轻轻就成为这样重要杂志的主笔可不容易啦,《全体育》总编辑张路平老师是个严谨得不行的家伙哦,当年被张老师否定掉的老老少少记者写手可以装满几卡车。但我们反过来都要感谢张路平老师,他独到的伯乐眼、鼓励创新的态度曾帮助过体坛不止一位年轻记者的成长。
看看姜老师多勇敢,马赛球迷骚乱时,别人在撤离,他去了现场……
“有人说马赛是法国最为宽容的城市,肤色、宗教、阶级的差异在这里被地中海蔚蓝的海水冲刷得不见踪影。放下偏见与戒备,静静感受最纯的马赛,用手机敲下这段感受,是我不曾有过的体验。”
张力(德国跟队记者)
关于在中国德迷心中家喻户晓无人不服的力叔,我们能说点啥呢……力叔知名度太高,是秘密最少的一位体坛记者?
才不是呢,力叔的故事同样满满几箩筐。
举例说啊,作为中国第一德吹,力叔特别喜欢别人“黑”他。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被黑。其实这也不难,德国人大都长得很白净,尤其是那个每届大赛都和力叔有个约会的“小月”海德曼,力叔在她身边莫非敢不自黑而是要自光?
书归正传,很多读者经常问,怎样才能成为体坛驻外记者?力叔就是答案。力叔本身是一本励志的书,力叔励书——生来德迷,中学学霸,考入北大德语系,毕业后立即成为体坛系驻德国记者,天啦,人生可以那么顺啊……嗯,我们还是好好读书吧。
再说回力叔喜欢被“黑”,他也不仅仅是慷慨地喜欢被“黑”,同时也喜欢黑别人。这次小编问力叔要文章,力叔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一篇他借去里尔采访顺便黑同事杨子江的趣文——嗯,力叔高端,力叔黑别人的水平堪称体坛第一! 德国是冠军!
“好在我们终于顺利来到里尔。这座城市第一次与我的生活发生交集,是我当初刚到德国时,本以为能常去杨子江老师家里蹭饭,结果他去里尔交换学习一年,我不仅蹭饭未果,还不得不几乎一年都得把他那份稿子也给写了。子江老师没想到他会在里尔遇到我的大学同学,我因此听说了他学法语的不少糗事。直到今天,法语依然只是子江老师的第三外语,如果非要说他会三门外语的话。”(选自《德国队首战跟队手记:法囧 德不囧》)
梁宏业(西班牙跟队记者)
每逢大赛,就会有读者跑来找体坛吐槽,说解说太差。但体坛不负责比赛解说,我们只负责比赛解读,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说到这里,我们的梁宏业老师没有成为电视解说员真的不可惜。对,小编没有写错字,真的不可惜啊!当然不可惜,因为他选择了为体坛+的读者效力,这才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他不做电视解说员,体坛读者不惋惜,是中国的电视应该感到可惜。
梁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西班牙足球记者哦。他看足球,眼光是真的很读到,他评足球,深入浅出,条理紧密。小编在这里透露一个秘密:欧洲杯开赛以后,有一天体坛老总亲自去“香蕉球”节目查房,刚好梁老师在做西班牙比赛赛后评球直播——老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看到梁老师评球也折腰了,抛下8个字,“专业精辟,几针见血”。
各位看官懂了不?正所谓,只要功夫强,不怕领导来查房!
匈牙利2:0战胜奥地利的小组首战结束后,又是梁老师通知各位四下忙活的同事:踢得最漂亮的是匈牙利!——这条消息乐坏了王勤伯老师,体坛第一胸吹,梁老师的文章刚一上线,王老师就微信微博猛推,也不知道他是为梁老师推,还是为匈推。
“本场匈牙利门将基拉利以40岁零74天成为在欧洲杯中出场最年长的球员,他上半场倒地扑出尤努佐维奇的小角度射门堪称全场最佳扑救。不过,这场比赛中真正的最佳应该是另一位老将——匈牙利队的10号格拉。这位曾在英超闯荡多年,目前回到匈牙利联赛踢球的老将已经37岁,但其在场上的表现就如同当年的齐达内。笔者很少能见到这样对中场有支配力的球员,更是从未见过一位37岁的老将能有这样的能力。”
代表文字:[现场]37岁匈牙利齐达内太闪耀 传控足球令人痴迷
武一帆(葡萄牙跟队记者)
力叔喜欢别人黑他,而武一帆老师是体坛第一自黑高人。体坛周报武一帆,在微博上成了“地摊周报巫医饭”,你要是问问西班牙语专业出身的武一帆老师在西班牙大学钻研的是什么专业,他会回答:盗墓——实际是艺术史。难怪我们武老师写文章那么文艺笔调,武艺范,文艺范。
武一帆老师沿着圣地亚哥之路徒步去了西班牙加利西亚,在那里定居多年。诸位知道为什么是武一帆老师去跟葡萄牙吗?因为在西班牙,加利西亚语是一门和葡萄牙语更接近的语言,武老师在西葡边境沉吟已久,早就两国通吃了。
咱再说说那个什么用户体验的话题哦,从做媒体的角度来说,记者能提供更多个人经历,读者和观众作为用户才能获得更多的体验,绝对不是你自己很Low,做记者没什么经历,就会混混论坛,这样就能和读者众生平等打成一片了,那样还不如读者亲自去做记者呢。武老师这样的经历,在中国记者里就是独一无二的,读者只要踊跃给他留言提问,让他讲出更多自己的故事,就能通过阅读足球获得最好的体验。
“加利西亚人仍在梦中体会着先灵的呢喃和古人的意志,一片既无平等、也不博爱的真实土地。四年前,爱尔兰人齐声高唱时,我又想到了《Siuil A Run》:“我卖掉了纺锤、卖掉了线轴,卖掉了我仅有的纺车,为我的爱人买来一把铁剑……”我在巴黎地铁上看到的那赤脚行乞的红裙子女孩,或许也是战火遗孤。可我还是捂紧了胸前的挎包。巴黎是生活,生活是真实的。”
汪玮(意大利跟队记者)
看看《体坛周报》资深编辑薛震老师在朋友圈转载汪玮老师的《欧洲杯旅行随笔(2):血战罗马竞技场》配上的评语:
“当记者是个令人羡慕的行当,但你得具备拍美图的能力,写美文的文笔,当然,如果你还有以下这篇游记作者的美学功底,那就完美了”。
汪老师第一次为《体坛周报》采访大赛是2004年欧洲杯,一晃已经12年了。期间因为求学、工作等因素,为体坛写稿有过一些中断,今年的欧冠决赛和欧洲杯重出江湖,真的没想到不少读者一直记得她,而且分享很多评价很高(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复述了),一点小感动是不可能没有的,她一定会用更多的漂亮文字来回馈大家。
今年下半年,汪老师翻译的一部匈牙利20世纪经典文学作品就要出版了。哦,这是不是有点太高端了,经典文学翻译者来写足球,就像踢足球以大打小。但各位要知道,这是《体坛周报》的优秀传统,像我们过去的意甲记者宋黎明就是一位旅居意大利的优秀历史学家。
各行各业的高人都参与到体育报道里,让我们报道更有立体性,也让读者从体育报道里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嗯,我们认为,引领读者,帮助年轻读者取得人文方面的提升,这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社会态度。大家同意不?
“画家的世界是世界本身,评论家的世界是词汇。好比球员的世界是足球本身,足球评论者的世界是词汇。照此,我还可以说,音乐家的世界是音乐本身,乐评人的世界是词汇……我最好还是——就此打住。因为我自己正做着的就是这件蠢事:用词汇记录足球的乐趣,用词汇描述南法的色彩。在真正的美面前,词汇是世上最大的愚蠢。蠢事已经开了头,我只好继续下去。好歹这是一件值得原谅的蠢事。”
王勤伯(意大利跟队记者)
王老师在业内被奉为传说的8门外语,相信很多读者已经在“香蕉球”直播中看到了。
“你们要不要听我跟他们说加泰罗尼亚语?”话音未落,王老师马上就换成加语做采访,汪玮老师在一旁翻译。
可是,我们正在介绍体坛新一代的80后记者,1979年出生的王勤伯老师怎么混进来了?踢走不?
没办法,就算再过几年我们介绍体坛新新一代的90后记者,王勤伯老师一样会想办法伪装成90后混进来。再过一些年,他还要伪装成00后,10后,20后……
伪装一直是王勤伯老师的本事,他伪装成90后,也伪装成民国后,伪装成巴西人,也伪装成中国人。诸位觉得他是意大利跟队记者吗?还是他一直在伪装意大利跟队记者,然后写一大堆梅西、巴西、波萨诺瓦、西班牙、伊涅斯塔、堂吉诃德、巴萨、加泰罗尼亚、阿根廷、博卡……
但话说回来,王老师全球化视野和推陈出新的能力不仅让老记者们汗颜,就算比他更年轻的记者也是很羡慕的哦。可以说,《体坛周报》这些年在体育写作上总是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王老师贡献不止那么一点点。如果要选一个比较能代表体坛价值观的记者,或许王老师是个强大的候选人: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靠才华;明明可以多上镜赚名气,非要一篇一篇稿子从零开始去写;明明可以靠外语,就是要拼中文……
“曾有一个日本朋友来家里做客,席间我谈起一本很喜欢的书,里面有一句话:“因为我们不能足够好,所以礼貌。”她真的被吓坏了。礼貌,对于一个受过古典英式教育的中上阶层子弟来说,就是“好”的标志。
……
为什么英式教育消灭不了足球流氓?当礼貌和虚伪渐渐混合成中产阶级统一的价值,人失去的是率真,可怜的人们,只能从集体烂醉和粗野暴力里寻找补偿。”
代表文字:王勤伯欧洲杯旅行笔记(2): 因为不够好 所以礼貌
这篇关于体坛“梦之队”的6000字长文介绍,若是你有耐心从头到尾读完,就已值得听我们说一声谢谢了。
为了表示我们的谢意,体坛“梦之队”还为你准备了一份惊喜:
请在本文的评论区对我们的7位跟队记者提问,并留下你的E-mail。
请注明你想提问哪位记者,注意不要提“西班牙会不会夺冠”这样太普通的问题哦。问题越有趣越有特色越有可能被选中。
每位记者会挑选5个问题进行回答(欧洲杯期间我们的活动会重复),而且,他们不仅会在体坛+App上回答,还会通过电邮和你联系,获取你的通信地址,亲自从法国给你寄来上面写着问题答案和祝福语的漂亮明信片。
浪漫不浪漫?法国欧洲杯,我们就应该浪漫一番,一起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