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Tiki-Taka余晖下,西班牙未来何去何从?

2008年欧洲杯,西班牙靠点球淘汰意大利。阿隆索在回忆那场比赛的重要性时谈及,如果当时输了比赛,证明传控这条道路又走不通,西班牙足球将再次推倒重来,进入茫茫黑夜中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打法。八年后,0比2落败意大利,宿命轮回,西班牙又重新来到了选择点。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可能探讨西班牙足球的改革之路。
1阵型:针对西班牙右路的博弈
开场两边还是跟平常一样的阵型,西班牙方面433,意大利方面352。不过由于上场西班牙输克罗地亚的启示,西班牙右路胡安弗兰这侧的空当成为了双方博弈的焦点。各自都在排兵布阵上进行了针对性部署。
意大利:贾凯里尼提前的352
首先来说意大利,照样是一个352的阵型。但是在其中有意将贾凯里尼的位置前提,整个体系更像一个343的结构。贾凯里尼和埃德尔在佩莱身后,随时利用他的摆渡进行前插。右边的帕罗洛更加内收,和德罗西近似双后腰。
平均触球图上343的体系更加清晰,23号贾凯里尼甚至顶在了队伍最前面。
下图是本场贾凯里尼的持球热点图,左中前卫的他热点图上看近乎左边锋了。全场跑出12.97公里,为本届欧洲杯截止到目前为止之最。
西班牙:布斯克茨右移的433
西班牙的阵型仍旧是433,为了应付右路这个窟窿,一方面减少了胡安弗兰前插。这是胡安弗兰上半场的热点图,以往边锋一样的热图不见了,转而变成了后场更厚实的形状。
另一方面,博斯克没有像第一场那样完全将小法固定回来。而是采用了布斯克茨右移的方法来帮助这侧的防守。我们看下图2,这是西班牙的433阵型,小法的位置依然会前提一些,然后布斯克茨则往右边去,身边恰好是意大利前提的贾凯里尼。
在这其中,小法实际处于一种很尴尬的状态。他似乎被要求将重心依然放在进攻之中,但是当这侧受到进攻,又不得不回来防守。图3是他帮助胡安弗兰在右路防守。他个人的位置与作用而言,于西班牙有一种鸡肋之感。
2中路大空当,佩莱二点无人管
在比赛中,当贾凯里尼牵制住布斯克茨的精力后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看下西班牙本场上半时的站位图,10号小法仍然前提去往中路,5号的布斯克茨则没有坐镇中圈弧附近,而是跑到了3号皮克身前的右路。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变化,再放一张对阵克罗地亚时期的站位图,比较下5号的位置区别就能明白了。
这样中间就出现一个空当。具体在场上的表现是高空球下来后的二点没有人看管。图4是典型的意大利套路,后场长传找佩莱,佩莱用胸将球做给插上的贾凯里尼,而阴影处的二点位置完全无人看管,此时意大利进攻中埃德尔顶在最前面,两个边都已经插了上来,贾凯里尼得球后往前走,西班牙防线就开始直面挑战。
这就是意大利的主要进攻打法,长传找佩莱,再利用佩莱摆渡出的二点,后续部队立马跟上打出高质量进攻。在这其中,西班牙一方面限制不住佩莱的做球,另一方面,本该着重针对的第二落点,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3互拼高位,意大利人的圈套
高位逼抢对付西班牙,这是克罗地亚之战的第二个启示。以往大家都惧怕西班牙后场的传倒,觉得高位逼抢西班牙收效不大,在比赛中赶紧落位布防比较好。克罗地亚通过实例告诉大家,目前这支传控能力下降的西班牙已经变成了纸老虎。
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上来并没有如大家想象般打起防反,而是压迫非常凶。图5是意大利一次典型的高位逼抢西班牙,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拉莫斯的接应点,几步之内都有意大利的球员逼着,拉莫斯无奈之下只能大脚向前。本场这样的画面非常多,还有就是回传德赫亚,再大脚向前。西班牙中场本就不擅长争顶,这种长传近乎将球再次交还给意大利。
有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是意大利如何切断小白还有布斯克茨的路线云云,但我们还是得直面一个事实:这其实不是哪一两个球员的问题,而是整体这一批球员传控能力下降所带来的必然状况。他们已经不再具备轻松写意间后场溜猴的能力了。
至于西班牙的高位逼抢,这本身也是tiki-taka足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意大利完全不介意你来抢,因为他们本身的战术就是简单直接找佩莱,后场根本不会进行多余的传倒。图6是西班牙抢意大利的画面,图中有6名西班牙球员在前场,帕罗洛身边有3名西班牙球员在进行围抢。随后他将球给到博努奇,博努奇再长传找佩莱。那么大家做个简单算数题,当佩莱摆渡下来后,西班牙此时后场还剩几名防守队员呢?
4被斩断的控球率
在进攻端,西班牙的前场控球也尤为艰难,经常一脚传球没有传导几次,进攻就宣告终结了。这与以往连绵不绝像一张网一样的攻势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可以仔细看下意大利人在上半场是如何掐断西班牙的控球的。他们首先从前锋开始,就对布斯克茨、伊涅斯塔两个调度点进行无休止的干扰。
而在进入30米区域左右,则派重兵囤积中路,不让你中路渗透,同时也不让你在禁区外面有进行横传倒球的空间。反倒是将边路放了出来,希望西班牙将球都快速倒到边路去。图7是西班牙的一次进攻,小法拿球,意大利阵线收缩,此时小法身前两名意大利防守球员,侧边还有一名。而右路的阿尔巴则出现了空当,小法顺势给过去,阿尔巴横传中路。意大利轻松化解。
西班牙这样的进攻是意大利乐意看到的,他们将中路封锁起来,再把西班牙的进攻往两个边路赶,最终让西班牙的进攻就完结在一条边路。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传倒,西班牙的控球率直线下降。整个上半场仅有52%,这是极其不正常的一个数字。
5无突破,铁桶如何破
在进攻进展到边路后,西班牙又开始暴露这个阵容中的一个巨大缺点,缺乏突破能力。下图是本届欧洲杯到目前为止的突破排名,西班牙以10次排在并列倒数第二。两个边不论是席尔瓦还是诺利托,都不是那种能在边路突破对方的球员。
本场换上巴斯克斯后还稍微好一点,图8是他在右路的一次横传,小白禁区前沿凌空抽射惊出布冯一身冷汗。正因为有了巴斯克斯突破下底的能力,意大利的阵型才会被进行挤压,这样禁区弧顶的西班牙球员才会有机会。可惜西班牙的技战术打法中,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把边路突破加进来。此前对阵克罗地亚是仅有1次,本场占据了总数据的一半,也不过5次。
由于中路横传被阻,又不太具备边路突破能力,进攻很多时候是简单的传中。本场比赛传中传了23次,要知道,本届欧洲杯上,西班牙四场总共才传了59次。
6博斯克的调整与选材
传中过后又涉及到一个中锋问题。从这支西班牙出征时起,锋线就被认为是最大短板。莫拉塔属于中场实在喂多了饼还能吃进去几块,阿杜里斯是仅存一些战术支点作用。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球队处于劣势时,你肯定不能指望这俩前锋能帮助到你。遥想当年托雷斯和比利亚,也是一声叹息。
本场博斯克的调整同样存在问题,特别是意大利人体力空槽,西班牙攻势渐盛时。博斯克用佩德罗换下受伤的阿杜里斯,前场打起了纯小个阵容。佩德罗居然变身成了中锋。
莫拉塔过早换下本就是败笔,到了此时,即使换上一个中卫,将皮克顶到锋线也好过佩德罗在意大利的铁卫群中窒息吧。而且皮中锋的效果,巴萨已经点赞无数次了。
说到源头,这次西班牙的选人博斯克不得不背锅。状态火热的托雷斯没有带,带了个莫名其妙的阿杜里斯。而且后手的速度型突破牌又太少,到了打不开局面时经常发现无人可换。以往西班牙巅峰传控,仍然备着一手纳瓦斯加略伦特的B计划。现如今呢,巴斯克斯加阿杜里斯?替补席上大多是蒂亚戈之流,实在和主力的雷同性太高导致难有变化。
未来:传控不能丢但思维可能得改
关于未来,西班牙足球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这不是单纯的博斯克个人技战术水平或者选材问题,而是这一拨西班牙球员整体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tiki-taka的要求了。由于无法达标而强行使用,于是衍生出了球队的种种问题。
而这种改革,不能丢掉传控,而是要改变以往的思维习惯。举个例子,在对阵意大利时,以往的习惯就是传控压制到死,慢慢寻找意大利铁桶的破绽。但实际你高位逼抢的效果很差,为什么不能尽早落位,让意大利也尝试阵地进攻呢?
同时还有对速度的理解,以往对速度的理解是强调传控中节奏的变化。实际在传控能力下降后,可以分阶段直接提速。巴萨的改变就很明显,哈维走掉后,中场控制急剧下滑,巴萨也并没有过度纠结控球,有时是通过双方攻守互换,利用由守转攻的速度来解决对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后感慨下tiki-taka战术对于使用者确实要求太高,她不像意大利的防守哲学,理念在,再平民的球员组建起来也能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生力军。她实在过于娇贵,明明不过老了几岁,换了几人,尝一口,竟然与原来的味道差别如此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