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比利时新伤遇旧疾,红龙攻守两态皆压制

威尔士3比1战胜比利时,这场比赛将直接按复盘的方式来写。上下半场,两队互为攻守,不论哪种状态,威尔士都略胜一筹。比利时的问题出在哪里,相信仔细看完复盘,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威尔士阵型:352到523
威尔士本场阵型继续采用常用的352,锋线上用罗布森·卡努换下了沃克斯。整体体系呈现出一个532的状态。两名边翼卫尼尔泰勒和冈特在场上退得较后,防线在比赛中还是经常维持5后卫。中场双后腰乔·艾伦和乔·莱德利。锋线上罗布森·卡努,在他身后的是贝尔和拉姆塞,三人组负责进攻。
比利时阵型:防线整改4231
本场也继续采用4231阵型,整个中前场仍然采用德布劳内作为前腰,并无变化。人员上的变化主要出现在防线上,由于维尔通亨和维尔马伦不能上场,用了德纳伊尔和小卢卡库顶替他们。事后来看,这成了左右比赛输赢的关键。
进攻:双方的反击争夺战
这两支队通过此前的进球来看,基本上都是擅长反击进球。威尔士的反击,由守转攻时由乔·艾伦快速交给贝尔或者拉姆塞脚下,之后三叉戟开始打起快速反击。我们看图3,这是一次典型的威尔士进攻,贝尔边路带球吸引三名球员前面后面侧面进行包夹协防。前点卡努吸引两名中卫,拉姆塞后插上无人看守。
比利时虽然前场牌面强大,但在阵地战中办法也不是太多。威胁大的进攻同样是利用球员个人能力的反击。图4是比利时比较喜欢的进攻方式,阿扎尔持球推进,将球快速给到德布劳内,后者传给卢卡库,卢卡库拉边后传中给后插上无人防守的卡拉斯科。一次典型的前场四人组反击。
进球:彻底区分攻守双方
在比利时那粒进球来临之前,实际谁也不愿意全线压上给对方打反击的机会。互相都不停攻守互换,进行试探性进攻。但进球改变了双方的攻防趋势。对于这个进球,大家都在夸纳因格兰世界波如何精彩。细细来看,阿扎尔的作用也不容忽略。
图5和图6是比利时那粒进球之前,图5的画面里,纳因格兰将球给到阿扎尔,此时他身边还有拉姆塞和乔·艾伦,阿扎尔带线向前。再看图6,拉姆塞和乔·艾伦为了防他横向盘带退得过深,让出的空间导致了纳因格兰肆无忌惮的起脚。
威尔士:拉姆塞回撤与黄牌战术
在进球之后,胜利的天平很大已经偏向了比利时。比利时一球在手,可以安稳打起自己擅长的防守反击。而威尔士这个阵型体系纯为防反而造,此时由于落后,不得不攻出去打自己并不擅长的阵地战。
面对这种局面,拉姆塞发挥了太过关键的作用。他整场覆盖面积超大,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他不停回撤到中场位置拿球组织,尽量阻止因为混乱被比利时获取很多的反击。图7是他跑到中线位置,接应中卫的出球。
下图是他这场的热点图,从左至右攻,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在中线附近的红色呈现一个“工”字型。这是由于过多回撤组织造成的痕迹。而在进攻时,他又永远能插得上去。
另外为了遏制比利时的反击,威尔士简单粗暴的采取黄牌犯规的方式,在上半场后半段不长的时间内,威尔士连吃3张黄牌。比利时一有威胁反击,威尔士就有勇士上去放倒,轮流吃黄牌,不让比利时把速度打起来,以此来遏制反击。这种方式直接有效,但是风险非常大,后场主要球员都身背黄牌,很容易在之后的比赛中导致球队少一人作战。
比利时:左路命门和防空隐患
对比利时而言,在领先之后,想象中的迅猛反击并没有出现。反倒是自己防线上的问题开始被威尔士人越来越关照。本场比利时的防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卢卡库换上来后导致的左路漏洞,另一个是德纳伊尔带来的防空隐患。
94年的小卢卡库是中锋卢卡库的亲弟弟。本场比赛是22岁的他在国际大赛上的第一次首发。在场上真是无时不刻不体现出自己的稚嫩。图8是威尔士一次反抢后制造出的反击机会,由于威尔士存在犯规嫌疑,所以开始比利时球员都在投诉,直到拉姆塞已经插到了禁区里面。此时阿扎尔都冲进去防守了,我们的左后卫小卢卡库仍站在禁区外面观望。
图9,罗布森·卡努在右路持球,本身小卢卡库好好贴着就好了,结果贸然上抢最终造成突破。之后这次进攻造成了那粒扳平的角球。角球过程又暴露出了比利时的另一个问题:防空隐患。本场比利时的两名中卫的空中对抗成功率分别是百分之0和百分之33。三粒进球皆与防空有关。
调整:比利时重夺控制权
赛后有一种批评的观点是比利时本场比赛后防线本来就不行,怎么能退回来打防守反击呢?只能以攻代守,才能减少自己防线弱点的暴露。如果比赛上半场结束了,我可能也会持这种观点。但是比赛的下半场显然颠覆了这种观点。
下半场开场,比利时率先调整,用费莱尼换下了卡拉斯科,此时阵型还是4231,但是位置却发生了变化。费莱尼站在了后腰的位置上,将纳因格兰顶到了前腰的位置,德布劳内去到右路,图10。
此时中间比利时成了3后腰的状态,在一开场就加强了高位,利用3个后腰的硬度在中路夹抢威尔士球员。同时将阵型整体提前。图11是费莱尼和队友夹抢威尔士持球队员,将球断下。这样在中间增加逼抢和前提后,控制权也就回归了比利时手中,毕竟威尔士对于控球权本身也不太在意,他们还是习惯于踢防守反击。
问题:阵地战旧疾又现
在比利时拿回控球率后,开始踢阵地战的比利时又回归了这届大赛此前的老问题。首先是中前场的梳理,下半场采用的是纳因格兰作为前腰,本来的前腰德布劳内则被移到了右路。于是前场进攻又开始拖泥带水,运转减缓起来。纳因格兰本场传球43脚,传球成功率为79.1%,德布劳内更惨,传出48脚球,成功率仅为70.8%。前场两人这样的传球成功率,比利时的阵地战进攻就可以想见了。
另一个问题是阿扎尔的持球。反击有空间时,看阿扎尔带球,你会感觉他无所不能,简直梅西附体。当阵地战时,他也不下底突破,在中场拿球就开始带,遇到人多就横向走,类似图12,其实这本是一次右路反击,结果被他带成了这样。若是早点给到卢卡库脚下,自己再跑位,何至如此?在德布劳内移到边路去之后,空出来的持球时间反倒全给到了阿扎尔身上。
防线问题再被利用
比利时的进攻旧疾无法解决,同时防守端的新伤又隐隐作痛。威尔士的反击犀利无比,就玩命逮着比利时漏洞打。图13是第二个进球,反击中贝尔看到小卢卡库站位靠前,没过中线就长传打他身后。拉姆塞前插,将球横传送到卡努脚下,完成进球。
图14是第三个球,终于把小卢卡库换下去了,但是中路的坑还是没填上啊。德纳伊尔前点冒顶,后面的沃克斯轻松头球将球打进。全场三粒进球,性质都是相似的,左路打过来,再用头顶做文章。威尔士摆明了就是告诉你我要这么打,但比利时就是没有办法。
总结
1两支球队都擅长打反击,由于比利时率先进球,于是也顺利进入了自己喜欢的防守反击的状态。结果防反防反,没有防哪来反。威尔士在解决了组织问题后,充分利用比利时的左路漏洞与防空问题扳平了比分。下半场比利时以攻代守,但是又回归到阵地战攻不进去的问题,而防线则两度被对方反击打穿。
2仔细看完这场比赛,我一直在想比利时战术上有什么问题没。最后还是觉得单就这场来说威尔莫茨问题不是太大。可能做得更好点,也就是在中场就把小卢卡库换下去,然后再延续至少15分钟反击,毕竟威尔士那几张黄牌是伏笔,但是却没有合理利用。
3最终输球的原因,首要还是主力后卫缺阵影响太大了。一个左路防守还有一个防空隐患,导致比利时不论攻守,都非常被动。另一个是前场进攻的配合问题,但这非一朝一夕的事,比利时也只有换教练一条路,威尔莫茨给了这么多时间,还是不具备将球队捏合成一个整体的本事。另外本场的裁判也存在一定因素,之后几次判罚都对比利时非常不利。
4拉姆塞对这支威尔士的重要作用超乎想象,此前帮他个人专门写了篇文章来吹,后来数据专题又吹了一次,本场吹他也就略微收敛了。下场对阵葡萄牙停赛,威尔士可谓实力大降。不过真希望这支威尔士能进入决赛创造奇迹。他们既有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有贝尔这样具备开挂能力的超级巨星。
这一次,突然期待红龙战胜所有勇者们的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