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尽欧洲杯德国队死亡病理分析报告在此!

黄思隽07-11 13:00

德国队止步欧洲杯半决赛的过程,与10年前的本土世界杯如出一辙。在那个“童话之夏”,德国以小组头名出线后轻松淘汰瑞典,1/4决赛遭遇阿根廷。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德国已近6年未曾战胜过巴阿意法英荷西等传统列强,晋级前景严峻。经历120分钟苦战,德国艰难地1比1逼平老冤家,然后依靠莱曼和小纸条赢得点球大战,终于迈过了这道坎。赛后,兴奋的德国将士留在场地内与球迷狂欢,还玩起了“人肉保龄球”庆祝,如同已经赢得了世界杯冠军。结果,随后与意大利的半决赛,克林斯曼的球队功亏一篑,加时惨遭绝杀。

今天的德国队仍然年轻,甚至是本届欧洲杯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但并不缺大赛经验,甚至已是世界冠军加身。但当他们终于通过120分钟鏖战外加超长点球决胜,克服了意大利这个“世纪心魔”,却重蹈10年前的覆辙,以0比2的相同比分被法国挡在决赛门外,而且这一次还没熬到加时就缴械了。不同的是,德国队这一次是在足球水平完胜东道主的情况下,因为不幸的意外葬送前程。如此事故发生在堂堂世界杯冠军身份,当然可以归结为运气不佳,但这种倒霉,真的完全不可避免吗?

猪队扶正,第一个败笔

细节决定成败。本届欧洲杯从一开始,向来心思缜密的德国人就犯下了一系列细节上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出现在世界杯夺冠后,当拉姆急流勇退,留下队长袖标,勒夫将它交给了施魏因斯泰格。论资排辈,原是队副的小猪接棒顺理成章。但问题在于,小猪的身体早已不胜负荷,从巴西世界杯前的赛季开始便伤病频发,并因此影响了大赛前的集训。受此影响,他的竞技状态也逐年滑坡。

自接过队长袖标,施魏因斯泰格的健康状况持续低迷,在拜仁失去瓜迪奥拉的信任,即便出场,也很难担任最喜欢的后腰。雪上加霜的是,他在大赛年冒险转战英超,加入曼联,这个决定最终证明是毁灭性的——当然,他留在拜仁也未见得会有更好的结果。本届欧预赛,“猪队”出勤率仅40%。在曼联脚踝重伤,还险些令他错过决赛圈。即便他最终进入了23人名单,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主力阵容里已经没有队长的位置。

谁才是欧洲杯上的德国队长?勒夫直到首战乌克兰时才终于公布答案:诺伊尔。选择没有争议,这位已经30岁的世界最佳门将再适合不过,但为何勒夫一直犹豫不决,要让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一直成为首战前媒体议论的焦点?为何在拉姆退出之后,勒夫不干脆将袖标直接交给正值竞技巅峰且位置不可撼动的诺门神?最终,当猪队因赫迪拉受伤而终于迎来本届大赛上的第一次首发,却送出致命的点球大礼,葬送了球队的冠军梦想。尽管不能将失利简单粗暴地归咎于个人,但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局。

中锋中卫,人没带够

另一个细节上失误出现在制定集训名单上。勒夫按习惯带上27名球员前往瑞士山区,即有多达4名“陪练”。然而这份看似留有足够后手的名单,球员位置的分布极不均衡,边锋太多(最终筛掉的罗伊斯、贝拉拉比和布兰特都是边锋),而两个关键的位置——中卫和中锋并不足够。

27人里有博阿滕、胡梅尔斯、赫韦德斯、穆斯塔菲和吕迪格等5名中卫,加上基米希和埃姆雷·詹也能客串,看似够了。但事实上,博阿滕和赫韦德斯都是重伤刚愈,身体警报并未完全解除(博阿滕整届大赛只有3场比赛打满全场,小伤不断)。更要命的是,胡梅尔斯在德国杯决赛中小腿挂彩,后来勉强能赶在第2场小组赛复出。然而勒夫并没有第一时间调整集训名单,提前征召若纳唐·塔或聚勒这两位U21队主力中卫,或者带上参加过巴西世界杯的金特尔以备不时之需。当吕迪格在抵达法国后的第一次训练中即遭受重伤,发现根本带不够中卫的勒夫不得不紧急召唤已经飞去佛罗里达度假的若纳唐·塔,而让意外落选最终名单的右闸或后腰鲁迪又一次大失所望。

若纳唐·塔最终没有在法国获得出场机会,这很正常,毕竟他只是这个位置上的第5选择。如果勒沃库森小将也被迫出场,德国队可能连半决赛都进不去。中卫人手紧张没有带来毁灭性后果,但中锋带不够,最终造成了决定性影响,尽管这里面夹杂了许多意外因素,从而无限放大了中锋问题。

为什么勒夫只带了戈麦斯一名正统中锋?事实上,两年前的巴西世界杯,勒夫也只带了克洛泽一名“9号”。而且按照勒夫的计划,年事已高的克洛泽是要等到淘汰赛的关键场次才打先发的。为何当时没觉得德国队不够中锋?因为托马斯·穆勒发挥出色,或者说是发挥了正常水平。首战葡萄牙,他便以“伪9号”的身份大演帽子戏法。与2010年世界杯担任右边锋一样,穆勒在巴西贡献5球3助攻。加上“替补杀手”许尔勒总能有神奇发挥,格策、克罗斯、赫迪拉、厄齐尔甚至胡梅尔斯也能在关键时刻露两手,因此根本就没有人察觉到缺了一个替补中锋这个问题。

然而,当穆勒在法国不可思议地彻底迷失,当格策延续过去一个赛季在拜仁的低迷,当许尔勒不再神奇,甚至在2次替补出场后就失去了勒夫的信任,原本只是以格策替补身份入选大名单的戈麦斯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前场支点,甚至变得从来没有过的重要。离开拜仁之后,戈麦斯一度被德国球迷所遗忘,一度被勒夫放弃,甚至要沦落到土超这种“低水平联赛”来找回自信和进球感觉。

穆勒迷失最致命

当戈麦斯在3月对英格兰的热身赛打入进球(其中一球被误判为越位无效),勒夫立即重新确立了他在队中的位置。不过,这只是一个备胎的位置,因为德国队早已习惯于无锋打法。本届欧预赛,德国队从未使用过传统中锋,即便是落选决赛圈名单的克鲁泽和福兰德,也只是“伪9号”或“9号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攻城锤”。格策是勒夫在中锋位置的第一选择,尽管他进球率不高(预赛9场3球),但与罗伊斯、厄齐尔、克罗斯、京多安、穆勒等人配合默契,令这套打法经受住了考验,场面颇具说服力。穆勒预赛9场9球的表现(而且并非靠打直布罗陀来刷数据),也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并非体系导致穆勒失灵。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罗伊斯再度因伤退出,穆勒和格策一同迷失,令这套经过近两年时间打造成型的打法威力大减。尽管仍显稚嫩的德拉克斯勒有过闪光,厄齐尔也较过去两届大赛出彩,克罗斯更是尽显大将风范,但德国队缺乏稳定“爆点”,也只有戈麦斯这一把攻城锤的问题显而易见。当戈麦斯激战意大利伤退,德国队的进球希望便只能寄托于持之以恒的尝试,希望以足够的压力迫使对手犯错,就像厄齐尔攻破意大利球门的那次进攻那样。

两年前,德国队以团队之力在巴西登顶,成功并不依赖于某一两个个体的持续灵光闪现,与拥有梅西的阿根廷和拥有C罗的葡萄牙截然不同。本届欧洲杯,德国队依旧发扬团队优势,一路走来,英雄轮流当。然而,当各种意外叠加——伤病和停赛减员,穆勒的始终不灵,令人费解的失误,再优秀的团队终究还是倒在了天才的个体面前。

如果勒夫能在23人名单里配备一名戈麦斯的替身,意外会不会有所减少?基斯林和亚历山大·迈尔不符合勒夫的战术要求,克鲁泽场外纪律太差且过去半年状态低迷,何况他也不过是“伪9号”,但至少门兴格拉德巴赫有一个能边能中、能突能射且状态来得及时的哈恩,对吧?这或许是勒夫唯一遗漏的可用之才了,但也不过是一个未经检验的马后炮而已。

说实话,勒夫不可能不喜欢传统中锋,假如克洛泽还年轻,假如莱万多夫斯基是德国人,他会不用吗?但看看莱万在本届欧洲杯上同样低迷的表现,你或许又会觉得,就算有个全能且高效的中锋也未必万事大吉。想想同时拥有莱万和穆勒的拜仁是怎样被马竞淘汰的,是不是熟悉的桥段?当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有时真的只能徒叹“好球不如好运”,而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两翼难题一朝解

有意外损失,也有意外收获。搭上末班车的新星基米希通过与北爱尔兰一战便锁定主力右闸位置,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尽管与法国一战犯下致命失误,但这笔学费交得太值了。一名后腰出身,在拜仁客串了小半季中卫的毛头小伙,竟然突然就解决了困扰德国队近两年的右闸痼疾。

左闸赫克托在未经历过大赛洗礼的情况下(在科隆连欧联杯都没打过,更别说是欧冠了),发挥一直中规中矩,与意大利一战更是突然爆发,送出助攻外加打进致胜点球,同样是意外之喜。赫克托只有26岁,而且有可能在新赛季加盟实力更强的俱乐部,以进一步提升实力,而基米希更是只有21岁,前途远大。困扰德国队超过10年的两闸疑难,终于有了治愈良方。大赛前令所有人担惊受怕的老大难问题,竟在大赛后成为最大收获,简直喜从天降。

受此利好影响,赫韦德斯终于不用到两边救火,可以安心做好第三中卫。加上两位攻守兼备且新赛季就会成为俱乐部队友的主力中卫搭档博阿滕和胡梅尔斯,德国队的防线整体实力终于达到勒夫任内的最高峰,6场比赛只丢了3球,运动战仅失1球便是有力证据。

然而,连续两场关键比赛都以近乎相同的方式赠送点球大礼——而且犯错的先有后防线上最让人放心的博阿滕,后有大赛经验最丰富的小猪,不仅让人怀疑这支德国队的心理素质是否过关。事实上,早在世界杯夺冠之前,关于这支德国队风格变软的争论便持续多时。通过加时绝杀阿根廷捧杯,一度令这种质疑烟消云散——勒夫手下这帮乖乖仔也能成就伟业。但这届欧洲杯的经历,让这种怀疑和争论死灰复燃。这支拥有技术天赋和凝聚力的德国队,是否应该融入一些更强硬、更狡猾、更不知天高地厚的球员,才能达到更理想的状态?我们不妨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期待这支球队的成长。

欧洲杯  /   德国队  /   勒夫  /   施魏因斯泰格  /   穆勒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