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88份罚单!冲动头上是把刮骨的钢刀

冲动头上,是把刮骨的钢刀。
2016赛季至今,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已经开出了88份罚单(对武汉宏兴俱乐部22名官员、球员的罚单开在了一起,如果按照以前的罚单形式,2016赛季至今的罚单数应该已经达到110份),到年底的时候罚单数量很可能超过2015赛季的126份。管理如此不力,各俱乐部当自省。
每个赛季,中国足协都会召开专门的“赛风赛纪工作会”,要求各俱乐部加强规则的学习,管理教育好自己的球员,维护中国足球的秩序与形象。每个赛季,中国足协都会派出纪律委员会的委员到各俱乐部宣讲规则,希望俱乐部官员、教练员和球员有更好的“规则意识”。遗憾的是,很多俱乐部的官员、教练员和球员对于规则非常不屑。最近三年来,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以下数据可以说明上述论断:①2012赛季,足协的罚单为47份,2013赛季为45分,这样的数字,属于职业联赛中相对正常的范围;②从2014赛季开始,罚单骤然上升,从2013赛季的45份直接蹿升到了81份,是2013赛季的180%;③2015赛季,罚单的数量继续蹿升,从2014赛季的81份增加到了126份,是2014赛季的156%;④2016赛季至今,足协纪委会已经开出了88份罚单,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年底的时候超过2015赛季的126份罚单的概率比较大。
在本赛季已经开出的88份(安徽青少年赛区出事,不久后中国足协会开出罚单,总罚单数量肯定超过90)罚单中,俱乐部官员肇事一直在增加,罚单已经达到了16起;随着江苏苏宁“蓝精灵”拉米雷斯被停赛4场、罚款2万元,指责、辱骂裁判员的案例也在上升。这说明俱乐部只盯着成绩,疏于管理,对维护中国足球的形象非常不利。
(1)、因违规违纪被处罚的俱乐部官员多达16人。如果俱乐部的官员和教练都随便违规违纪,就会成为场上场下的诱导因素,给球员带来不好的示范,在比赛中容易情绪激动,做出恶劣行为的概率大增。
最近4年来,中国足协一直在严打替补席。从2014赛季开始,中国足协还要求球队的领队必须坐在替补席上,否则就会减少替补席的名额。目的,就是希望领队能够维持好本方替补席的秩序。遗憾的是,不少俱乐部的官员(包括工作人员和教练员)依然我行我素,败坏俱乐部和整个中国足球的形象。
(2)、在上述16名俱乐部官员中,除了1人是翻译、1人是队务之外,其余14人全都是教练员,其中有广州富力队主帅斯托伊科维奇。在16人中,除了斯托伊科维奇是损害体育场设施被罚,队务和翻译各自指责辱骂裁判员,一名官员指责他人且把皮球踢球场内干扰比赛之外,其余12人都是教练员,被罚的依据全部是指责、辱骂裁判员,有的身世推搡、推打裁判员。
在上述16人之中,被处罚最重的是北京北控俱乐部U17教练员董阳,他被停赛24个月。然后就是北京国安的助理教练黄勇,被停赛8场、罚款4万元。
替补席上如此之乱,当真令人汗颜。俱乐部的教练员敢指责、辱骂裁判员,球员不仅会指责、辱骂,还会围攻裁判员。所以,今后中国足协应该加大处罚的力度,如果俱乐部的官员因为指责、辱骂裁判员受到处罚,那么俱乐部“连坐”,也要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唯有如此,才会引起俱乐部在管理上的重视,才会让俱乐部官员树立“规则意识”。
(3)、因为对裁判员的判罚不满辱骂指责、推搡裁判员受到处罚的球员共8人,分别被停赛4场,罚款2万元;对裁判员吐口水的球员三人,分别是广州富力外援雷纳尔蒂尼奥、北控外援尼古拉,延边U17队员杨震。雷纳尔蒂尼奥是在和澳大利亚球队的热身赛中向裁判吐口水,被中国足协停赛8场,罚款4万。因为一场俱乐部的国际热身赛而被停赛8场,代价实在太大。
尼古拉则是在中甲联赛中对助理裁判员吐口水,被停赛6场、罚款3万;延边U17队员杨震在U17的比赛中两次向裁判员吐口水,被停赛三个月。
说白了,无论是内援还是外援,指责和辱骂裁判的恶习都是平时养成的。俱乐部在这方面没有进行更多的教育,没有真正让球员树立“规则意识”,更没有让大家必须尊重和服从裁判员,才导致球员指责、辱骂裁判员的事件屡有发生。
实际上,如果不是裁判员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了“息事宁人”,因为指责、辱骂裁判员而受到停赛处罚的球员会更多,甚至多到不可想象。
受到处罚的官员,来自包括广州恒大、江苏苏宁、上海上港、北京国安、石家庄永昌等数家中超俱乐部,说明中国足球的管理很不职业,属于伪职业,距离真正的“职业”还很遥远。
(4)、因为没有按照联赛、足协杯比赛规程安排主教练参加赛前、赛后新闻发布会,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安排主教练和首发球员参加赛前发布会等被中国足协处罚的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共15家,其中有4家俱乐部是累犯:广州恒大、河南建业、延边富德、深圳佳兆业四家俱乐部各被处罚两次。
这是一组让人实在无语的数字,无论是中超还是中甲俱乐部,习惯于拿规章制度当儿戏,或者根本就没有“规则意识”,所以即使中国足协三令五申,即便有些俱乐部已经遭到了中国足协的纪律处罚,其他俱乐部依然前赴后继。
因为不按照规定安排主教练和首发球员或者不安排主教练参加赛前赛后新闻发布会,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及时递交出场名单而受到处罚的中超俱乐部有:广州恒大、河南建业、延边富德、广州富力、石家庄永昌、辽宁宏运、杭州绿城。
作为中超的旗帜,广州恒大受到最大的关注,应当承担更多维护中超联赛秩序的重任。但是,我不得不再次强调的是,广州恒大在为自己和中超赢得众多荣誉的同时,也一直在践踏着中超联赛的秩序:商务多次违规,一个赛季就被中国足协罚款接近1000万元;多次违反中超联赛倒计时规定,被中国足协处罚;2016赛季又出现了未按规定时间递交出场名单而被处罚的情况。
没有按照规定安排人员出席赛前赛后新闻发布会的中甲俱乐部有:青岛黄海、青岛中能、深圳佳兆业、湖南湘涛、武汉卓尔、上海申鑫、贵州智诚、新疆天山雪豹。
这可能与我们当下的社会有关系,当下的社会就不是一个“规则意识流行”的社会,人们习惯了自私自利,极尽违反规则之能事。但是,职业联赛应该是超前的,“规则意识”是职业体育的精髓之一,各俱乐部当自省而又自重。
中国足协也不能有“懒政思维”,不能一说了事,不能处罚了事,而是要真正找到办法,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
(5)、在女足预备队联赛中出现更为“奇葩”的事情。在2016年4月3日进行的大连权健女足预备队和北控女足预备队的比赛中,在没有获得中国足协同意的情况下,当值比赛监督初晨竟然擅自做主被上下半场的比赛各自缩短为35分钟,初晨被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停止资格一年。
对于这个处罚,我真的是醉了。中国足协派出的比赛监督,居然把正式比赛当做了自己的游戏,随意更改比赛的常规时间,令人匪夷所思。我不知道初晨是怎么想的,也不清楚她为什么把自己当做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规则意识都没有,这样的人是怎么走上“比赛监督”岗位的?
一定是中国足协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才让这样“奇葩的比赛监督”出现在了女足的赛场上。
(6)、因为球员年龄作假,中国足协开出12张罚单。虚假年龄的根源在俱乐部,但中国足协是“帮凶”。
弄虚作假一直是中国足坛的“毒瘤”,弄虚作假的核心是“以小打大”,压制的都是正常年龄的孩子。弄虚作假的根源在于俱乐部,早年的中国足协是“帮凶”,弄虚作假在各级青少年国字号队伍中比较普遍。
2011年之前,中国青少年球员真实年龄与虚假年龄的比例为3:7;2011年开始,经过严格的骨龄测试之后,真实年龄与虚假年龄的比例为8:2。也正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足协用“骨龄测试分组”代替了原来的按年龄分组。这个测试方法的误差要远远小于当年的“年龄测试分组”,可以逐渐做到“斩草除根”。
为什么说虚假年龄的根源在俱乐部?因为很多俱乐部为了青少年队伍的成绩,主动让年龄大的孩子代替正常年龄的球员踢球,甚至,有些俱乐部的梯队形成了“虚假年龄一条龙服务”,使得很多球员拿着“真实的虚假身份证”。如果不是俱乐部允许或者俱乐部主动为之,那些造假的青少年球员不可能“过关”进入梯队。
为什么说中国足协是“虚假年龄”的帮凶?因为在2011年之前,中国足协其实很清楚各级青少年国字号队伍球员的状况,但是他们依然“纵容”年龄虚假的球员为青少年队伍效力。当年“以大打小”之泛滥,足协责任难逃。
其实,从2001年开始,中国足协就一直高喊严打超龄,阎世铎当年还喊出了“杀无赦,斩立决”。在他的治下,也的确展开了大规模的清理超龄球员行动。2004年,中国足协对1000多名青少年球员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有接近35%的孩子严重超龄。中国足协给300多名孩子开出了罚单。这300名孩子涉及到34家职业和业余俱乐部以及足球学校,中超和中甲所有俱乐部全部在列。
1988年那届国少队拿到了亚少赛的冠军,但是这届国少队的平均年龄超龄2.5岁至3岁,属于典型的依靠身体以大打小。中国足协其实很清楚,但是为了成绩,中国足协纵容了“超龄”。职业化以来,如果中国足协各级国青队、国少队能够严打超龄,虚假年龄的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
1985/86那届国奥队的很多球员通过入选国奥队、国家队逃避骨龄测试,逃避全运会年龄测试。而且在全运会之前,还闹出了不敢测年龄的丑陋事件。1997年以前出生的球员,中国足协基本放弃了对他们的年龄和骨龄测试,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
(7)俱乐部总经理职业意识差。职业俱乐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总经理,如此乱象,证明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职业意识差,职业素养不高,对于俱乐部的管理和要求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罚单其实反映的也是俱乐部的素质,面对雪片一样的罚单,请问俱乐部的老总大人们,你们难道不会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