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专栏: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头瑞士奶牛的

张奔斗07-19 15:17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张奔斗报道

《瑞士画报》(Schweizer Illustrierte)又一次以“瑞士特产”罗杰·费德勒作为封面人物,并且以16个版的篇幅,邀请五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专栏作家,描述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的费德勒,烘托出费德勒作为“全球巨星”(DER GLOBALE STAR)的形象。我作为亚洲地区的作者代表,描写了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头瑞士奶牛的。

知道中国的网球迷是如何称呼罗杰·费德勒的么?奶牛。费德勒的中国球迷们则自称为奶粉。

如今,瑞士公开赛在2003年赠送给费德勒那头名为朱丽叶(Juliette)的奶牛,早已去天堂见了上帝。至于费德勒自己,则已经成了上帝。就像费德勒的中国球迷常常爱引述的那句话一样——如果网球是一场宗教体验,那么,费德勒就是上帝。

这倒挺不错的:在凡间,他仍是GOAT;在神界,他已是GOD。

是啊,他不再是世界第一,他甚至也已不是世界第二,但毫无疑问,他在中国仍拥有数量最多的网球迷。很难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正如你很难数得清楚奶粉里的每一颗微粒。

不过,对于那些并非网球迷的中国人来说,除了知道费德勒是一位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之外,也很难知晓得更多。为了写作这篇专栏,我特意问我的母亲,能否不假思索地说出费德勒来自哪一个国度。

“瑞典。”这位七十岁出头的老太太非常自信地回答我。很显然,虽然因为儿子的职业而对网球多了一份关注,但她对这项运动本身并无多大兴趣。不过,谢天谢地,好歹她还算是说对了费德勒来自欧洲,而不是澳大利亚或者美国。

六七年前,我的太太去瑞士出差,参加巴塞尔钟表展(BASELWORLD)。我请她在看到城中费德勒的影像时拍些照片回来,雕塑啊、招贴画啊或是广告什么的。结果,她一无所获,一个“费德勒”也没碰着。

巴塞尔可是费德勒的家乡,当时我就想,瑞士人表达崇敬与爱意的方式,可真是内敛含蓄。在中国可就不一样了。我生活的城市上海,也正是姚明和刘翔的家乡,这两人在运动巅峰时期被当作“城市英雄”追捧,他们的形象在城中无处不在——前者因为拥有2米26的身高,被看作是“上海的高度”;后者因打破过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被看作是“上海的速度”。

如今,这两位体育巨星已先后退役了,而上海在高度和速度上的成长,似乎也缓慢了下来。

在很多中国的网球迷看来,费德勒谈吐得体,举止优雅;他对家庭也很忠实,一直保持着非常正面的公众形象。而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因为中立国的角色以及优美的风景,瑞士同样是一个美好的国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能够将费德勒和瑞士两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我想到费德勒的时候,我首先会想到他是国际巨星与全球偶像;要再多想一会儿,才会联想到他来自瑞士。”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舟尔,她是费德勒多年的忠实球迷,她接着说:“不过细想来,只有瑞士这样的国家才能孕育出费德勒这样的人——谦逊、温和、不极端,为人相对简单。”

对于正快速变得富有的中国中产阶级来说,当他们去欧洲旅游时,通常会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或是英国,瑞士并非首选。不过,“对于费德勒在瑞士的中国球迷来说,瑞士是欧洲旅游的第一选择。”舟尔对此言之凿凿。她自己就曾两次去瑞士旅游,有一次甚至在“瑞士奶粉”朋友的带领下去了费德勒位于苏黎世河边的豪宅,“当然,我们只知道是那一片,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一栋。”

我的另一位男性朋友,他对费德勒的追随更为直接。Numdel,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工作,从2010到2015年,他每年都去巴塞尔的瑞士室内赛观看费德勒的表演。每一次他都会约上几位朋友同行,Numdel说:“每次旅行之后,原本不关注网球而只对旅游有兴趣的朋友,都喜欢上了费德勒;而原本只喜欢费德勒而对瑞士缺乏认知的朋友,都爱上了这个国度。”

之所以舍近求远,不去费德勒几乎年年参赛的上海大师赛而是连续五年远赴巴塞尔,Numdel解释说,瑞士风光秀美而且火车系统发达,可以做到游览和看球两不误。不过,他也有一个小小的抱怨:“常遇到台湾的球迷去巴塞尔看费德勒,相比于他们的免签待遇,用我们的护照申请签证实在是手续繁琐。”

对于费德勒的球迷们来说,费德勒简直就是完美的。作为一名网球记者,我参加过他的上百场发布会;我必须承认,也曾有过不少次,在聆听过费德勒的言论之后,我真是要忍不住挠头:“哦天呐,他刚刚真的这么说了吗?”——在评价自己时,他显得过于霸气外露,甚至有些自负;而在评价对手时,他又往往显得不留情面而过于直露。

这或许和文化差异有关,才造成了这种“culture shock”吧!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保持谦虚,谨言慎行;尤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表达意见和情感的方式从不会直截了当,而是兜圈子兜得厉害。

所以,如果你在中国作一名坦诚直接的体育明星,你会吃不少苦头。李娜一直被很多国人插上“个性”甚至“叛逆”的标签,她曾因某一年法网落败后的一句“(我需要向球迷)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另一次,她又因为打网球只能代表自己而无法代表国家的言论置身风口浪尖——尽管事后被证明,这存在被一些媒体断章取义的嫌疑。

在中国,媒体对于个性突出的运动员往往多了一份苛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千百年里,与众不同并不被看作是一项美德。很好奇,瑞士人是如何看待费德勒的——谦逊,还是自大?低调,还是高调?不过,即便费德勒在评价自己时显得有那么点儿自大的话,他的至高成就也为他提供了这样的资格;而如果他在评点别人时显得过于直白,考虑到他曾被球员们11次评选为ATP埃德博格体育精神奖获得者,他的大多数同行对他说法做事的方式想必也极为认可。

看上去,费德勒和瑞士之间相处得愉快——瑞士孕育出了费德勒,而费德勒则是瑞士的完美代言人。说到代言人,我一直感到困惑,欧洲很多国家如今都在中国大力推广他们的旅游项目,为什么瑞士旅游局不请费德勒作为形象大使呢?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嘛——再没有比费德勒是瑞士更好的导游先生了,而费德勒也能挣一笔代言费。我们都知道,在费德勒的亿万家财中,一多半都来自于球场之外。

所以,瑞士旅游局,请好好跟费德勒谈一谈吧!哦,对了,也别忘了跟有关政府部门谈一谈,简化一下中国护照的签证手续啊!

费德勒  /   费德勒绰号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