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萨诺瓦到伊巴内玛――下篇:谁是歌中女神?

王勤伯08-07 21:47

2014年世界杯期间,《体坛周报》推出的“巴西水彩画”系列,是国内媒体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从音乐、文学、体育等多方位和角度全面解读巴西文化的专题报道。

2年后,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巴西水彩画”系列仍然值得一读。现在经过作者细微修改,在体坛+app再度和读者见面。

波萨诺瓦音乐的代表作《伊巴内玛女孩》,是全世界被演奏次数第二多的歌曲(仅次于披头士的《Yesterday》),共有超过170个改编版本,500次以上被各国知名歌手录制入自己的专辑,包括辛纳特拉、麦当娜、艾米·怀恩豪斯等人。

“伊巴内玛女孩”,是不是巴西人眼中的“波萨诺瓦女神”?

伊巴内玛,前生今世

20世纪60年代初,已名声在外的裘宾和维尼修斯习惯在里约黑山街22号维罗索酒吧相聚,在关于创作的讨论中度过整个下午。

15、16岁的女孩埃洛伊莎(后取艺名埃洛·皮涅罗)家住在同一条街。她常来酒吧为母亲买烟,或是穿着今天看来非常保守的泳衣、路过这里前往海滩日光浴。

这个蓝眼睛、步态轻盈的少女不知道,她成了裘宾和维尼修斯正在创作一首歌的灵感来源。维尼修斯最初的歌词题为《女孩走过》,历经修改,最后定稿《伊巴内玛女孩》(葡文:Garota de Ipanema)。

1962年8月,裘宾、维尼修斯和吉尔贝托一起推出此歌,波萨诺瓦音乐正是在巴西最红火的时刻,但《伊巴内玛女孩》并未立即赢得如几年后一样的疯狂热捧。

是美国市场让这首歌声名鹊起。1964年,由裘宾弹钢琴,美国萨克斯乐手斯坦·格茨奏萨克斯,吉尔贝托的首任妻子阿斯特鲁吉演唱的英文版《The Girl from Ipanema》在美国推出,立即拿下格莱美奖,“波萨诺瓦”、“伊巴内玛”名噪一时。

文中提到的《伊巴内玛女孩》经典版本,先是吉尔贝托葡语演唱,然后他的妻子阿斯特鲁吉用英文演唱

大批游客来里约造访伊巴内玛海滩,美国人按照英语发音,总是让司机开车去“爱扑你妈”海滩,后来里约的出租车司机也都适应了。而伊巴内玛街区的很多女孩则自称是歌中女主角。

1965年,维尼修斯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了埃洛伊莎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她曾是、也继续是里约少女的范例:金色的肌肤,花和美人鱼的合体,光辉且优雅,但这场景又是悲哀的,当她独自走向大海,带着青春正在流逝、美丽并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印象——这就是生命在其美丽忧伤、永不停息的潮起潮落中提供的巨献。”

埃洛伊莎的父亲是军人,对其家教极严,要其婚前守贞。她的身份公开后,多国记者们涌向她家。父亲和未婚夫火冒三丈,这导致埃洛伊莎婚期提前,因为家庭原因,埃洛伊莎也拒绝出演电影《伊巴内玛女孩》。


长大成人的埃洛伊莎和业已衰老的裘宾

裘宾和维尼修斯两人中,埃洛伊莎更喜欢开朗、幽默、讨女性喜欢的“小诗人”,但爱上埃洛伊莎的是内向的裘宾。埃洛伊莎出嫁前,裘宾曾到海滩上找她,诉说自己婚姻的不幸,问女孩是否愿意嫁给他。

裘宾的请求被婉拒,告别时,他趁两人碰脸颊的机会,舌吻了自己歌中的女孩。后来有次在维尼修斯家里,裘宾向埃洛伊莎介绍即将成为自己第二任太太的新女友,竟然当众说,“你不愿意嫁给我,我找了一个像你的。”

中年男怀春和异域风情


埃洛伊莎及其自传,左为她和丈夫及三个女儿

埃洛伊莎一度被巴西公众淡忘。重新引人注目是1987年登上《花花公子》杂志。她的家庭遭遇了经济危机,幸好她的美丽禁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埃洛伊莎的女儿提希亚妮也长得出众美丽,后来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电视主持人。2003年4月,母女俩一起裸身登上《花花公子》,这也是《花花公子》巴西版最经典的策划之一。


埃洛伊莎和女儿提希亚妮

埃洛伊莎在里约和圣保罗开了两个名为“伊巴内玛女孩”的商店,却让她招惹上一场官司。裘宾的遗孀联合维尼修斯的子女状告她侵犯作品版权。埃洛伊莎对此甚为不解,一是两位作者以她为灵感创作歌曲,并未考虑过她的任何权利,二是现在巴西到处是名为“伊巴内玛女孩”的酒吧、饭店、楼盘,为何单单是她侵权?她认为裘宾遗孀仍为当年的事情吃醋。最后,官司以庭外和解告终。


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埃洛伊莎依旧美丽

2012年,《伊巴内玛女孩》问世50周年,英国《卫报》的纪念文章公开承认,这首歌的英文歌词比葡语原文在诗意上差之千里。

伊巴内玛女孩葡文版歌词

胡续冬 译(摘自《去他的巴西》一书)

看吧,造物之中最美的精华

世间最绝对的优雅

就是她,那个走过来又走开的女孩

在通向海滩的路上,她的步态甜美而多彩

那女孩有着金色的身躯,伊巴内玛的太阳赋予的身躯

她多彩的步态比所有的诗更像诗

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物事

哦,为什么我如此孤单

哦,为什么万物都如此伤感

哦,世上有如此美女存在

如此的美女竟走不进我的心怀

只能在我面前孤单地走开

哦,但愿她知道

当她走过的时候

天地万物都在微笑

所有一切都充满优雅

变得更加美妙

这都是因为爱

都是因为爱

都是因为爱

我们在这里没有篇幅逐字解读整个歌词原文,只能提供两条线索。一是维尼修斯所说的“悲伤”更多指向中年已婚男,指向他和裘宾自己——美女与音乐,欲望和创作,夜晚殚精白天竭虑——生命到底是……

二是《花花公子》杂志在某期的刊首语中说,巴西人都明白歌里所唱的“步态”( balanço,原意“天平”)指的是什么——这个词里包含着巴西人对女人臀部的钟爱。2003年4月,埃洛伊莎和提希亚妮母女在这本杂志上让国人们过了一把眼瘾。


埃洛伊莎与女儿登上《花花公子》封面

此歌的英语版本更多是让美国人看到异国风情,甚至可以说,美国人围绕伊巴内玛海滩、阳光、金色肌肤的女孩构建了自己关于巴西的印象,这种印象又通过强势的美国媒介传播到了整个世界——对于美国人,《伊巴内玛女孩》就是巴西;但对于巴西人,它只是60年代初的里约,和一首好听的歌。

缪斯女神和巅峰之作

埃洛伊莎一度引人注目,但她并不被巴西人视作“波萨诺瓦女神”。当之无愧地拥有这个头衔的女孩叫娜拉·莱昂(Nara Leão)。


拉娜虽然不够性感美丽,但却拥有高贵的灵魂

娜拉·莱昂是个富家女,性情甜蜜慷慨。她把里约科巴卡帕那的家变成里约年轻音乐人的聚会场所,促成了波萨诺瓦运动的诞生。娜拉·莱昂自己唱歌出色,更是一个慷慨的人。她去巴依亚州旅游,发现当地少女玛丽亚·贝塔妮娅(Maria Bethânia)歌喉独特,立即邀请她来里约,取代自己在一个系列演出里的主唱位置,此后玛丽亚·贝塔妮娅成为巴西乐坛天后,随他南下的哥哥维罗索则成为巴西音乐“热带主义运动”领袖,里约奥运开幕式上,73岁的维罗索歌声仍然动人心魄。

娜拉·莱昂以自己的高贵、友爱、慷慨和幽默诠释了波萨诺瓦精神——它同时是一个追求改变、自由、开放、快乐的社会运动。先是促成波萨诺瓦运动,之后娜拉·莱昂又成为“热带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甚至是她把政治、社会话题引入音乐的主张影响了维罗索、西古·布阿尔克等与她同龄的音乐人。

这是娜拉·莱昂和布阿尔克合唱的布阿尔克写的童话歌曲《糖果盒》

在军政权威胁下,娜拉·莱昂一度迁居法国。回到巴西以后,她决定专心相夫教子,淡出音乐界,进大学学习心理学。她和一群小她10岁的女生们在一起,那么自然,就像没有年龄的差距。

娜拉·莱昂不仅演唱波萨诺瓦,也有一些法国香颂的影响,例如这首维罗索为她写的Lindoneia

1979年,娜拉·莱昂被发现患了脑瘤,这反倒刺激她重返乐坛,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命运的无情,直到1989年6月7日,脑瘤像子弹在颅内爆裂,结束了这个高贵勇敢的存在。2104年6月世界杯,恰逢西古·布阿尔克70岁生日,也是娜拉·莱昂去世25周年。

在巴西,《伊巴内玛女孩》也不被视作裘宾或波萨诺瓦的巅峰之作。2001年,《圣保罗页报》组织200多名记者评选“史上最佳巴西歌曲”,获得这一殊荣的是裘宾在1972年创作的《三月雨》(Águas de Março)。

这首歌也有裘宾自己填词的英语版本,却是一首很难国际化的歌曲(在这方面无法企及《伊巴内玛女孩》)。它的每句歌词都以葡语“E”开头,清脆的巴西葡语吐词如若雨水敲窗,敲出一副动态的马赛克里约风情画。和裘宾有过亲密合作的西古·布阿尔克说,“如果有一首我很希望是自己写出来却不可能写出来的歌,首推此曲,它的灵感来自另一个世界。”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是裘宾和艾利斯演唱的《三月雨》经典版本,裘宾一开始长于作曲和钢琴,但对自己的演唱始终不满意,后来是吉尔贝托和阿斯特鲁吉指点他每天对着蜡烛均匀吐气,得此诀窍后长足进步

1974年,裘宾和来自巴西南方的歌手艾利斯·雷吉娜合作,留下了《三月雨》最经典的演唱版本。艾利斯·雷吉娜的歌喉有火山口一样的澎湃和精纯,唱至结尾处,唱着那些看似奇奇怪怪的象声词她忍不住发笑,也展现了巴西音乐的精髓所在,同时是和欧美音乐的区别——波萨诺瓦是桑巴音乐的演变体,桑巴是一种本能,本能是不严肃的。

推荐试听:

(专辑)

-Elis e Tom (Philips 1974)

-URUBU (Warner Bros 1976)

-Antônio Brasileiro (Globo/Columbia 1994)


点击文末关键词“巴西水彩画”,可看该系列所有文章。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