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第二把交椅大PK 你们嫌弃的举国体制被人当宝

自从1984年重返奥运大家庭以来,虽然每一届征战奥运中国军团表现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我们都在扮演着一个不断昂扬向上超越对手的角色,这样的超越在2008年北京奥运达至巅峰,创纪录的100枚奖牌让国际舆论公认,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事,将长期进入中美巅峰对话的状态。可短短8年之后,强势的搅局者就出现了。
中国梦之队近三届奥运表现
2008 2012 2016
体操 11 5 0
跳水 7 6 5+
举重 8 5 5
羽毛球 3 5 0+
乒乓球 4 4 3+
射击 5 2 1
总计 38 27 14+
英国梦之队近三届奥运表现
2008 2012 2016
场地自行车 8 8 6
赛艇 2 4 3
皮划艇 1 2 1+
马术 0 3 1+
田径 1 4 1+
帆船 4 1 1+
总计 16 22 13+
2008&2012卫冕成功
羽毛球男子单打 林丹
男子拳击轻蝇量级 邹市明
体操男子团体 邹凯
体操男子团体 陈一冰
体操男子自由操 邹凯
跳水女子3米板双人 吴敏霞
跳水女子10米台双人 陈若琳
跳水女子10米台单人 陈若琳
跳水男子3米板双人 秦凯
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 郭文珺
乒乓球女子团体 郭跃
乒乓球男子团体 王皓
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 吴静钰
2012&2016卫冕成功
田径男子10000米 莫·法拉赫
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 菲利普·辛德斯
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 杰森·肯尼
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追逐 斯蒂文·伯克
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追逐 埃德·克兰西
场地自行车男子个人竞速 杰森·肯尼
场地自行车女子个人全能 劳拉·特洛特
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追逐 劳拉·特洛特
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追逐 乔安娜·罗塞尔
马术盛装舞步个人赛 夏洛特·杜雅尔丁
赛艇女子双人单桨 海伦·格拉沃
赛艇女子双人单桨 希斯·斯坦宁
赛艇男子四人单桨 阿莱克斯·格里高利
网球男子单打 安迪·穆雷
储备之辩
英国人如何保持战斗力?
作为过去两届奥运会的承办国,毫无疑问,中国和英国都因为主办奥运会而进行了深厚的体育人才储备。只要不像巴西人那么随性,这也是大部分奥运会东道主理所当然的选择。
两届奥运,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创下历史最佳战绩,独揽51枚金牌100枚奖牌;与之类似的,英国人在2012年伦敦29枚金牌65枚奖牌的成绩也是百年以来最佳。但仅就目前里约奥运进程来看,在留用人才、稳定战绩等方面,英国人显然有着更好的成效。
中国体育自2008年推出六大梦之队概念,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和射击六大夺金军团成为国人骄傲,北京和伦敦两战,六大梦之队分别夺得38枚金牌和30枚金牌,在各自领域内的优势的确睥睨天下,但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点是,一方面因为内部人才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因为许多专项运动员在拿到奥运金牌后功成身退,能够在奥运连战连胜的球员并不在多数。
本届里约,吴敏霞和陈若琳先后拿到个人奥运第5金,比肩邹凯成为中国历史多金王,而有意思的是,她们所在的跳水队恰恰是本届奥运中国梦之队中少数表现正常的队伍之一——人员与稳定和成绩稳定之间的联系,真的只是巧合吗?
来自英国人的答案是,能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当然要尽所有可能延长他们的运动生命,本届奥运迄今,英国运动员在10个项目上总计14人次实现了冠军卫冕,随着赛艇、拳击等优势项目继续进行,这个数字还会呈现继续增长。而在英国人的“梦之队”马术、赛艇和自行车等领域内,他们采取整个团队以老带新的方式,在传承和保持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
另一方面,即便未能称雄两届奥运,英国人也在不断证明精英运动员的可贵,2012年分获田径金牌的男子三级跳英雄格雷格·卢瑟福德和女子全能女王杰西卡·恩尼斯本届卫冕失败,可也依旧在各自领域收获奖牌;至于四年前为英国队实现体操个人项目奖牌0突破的马克斯·惠特洛克,如今在里约连夺两金,以一己之力超越了整个中国体操队。
体制之辩
谁才是真正的举国体制?
英国代表团在两届奥运连创佳绩当然可贵,更难得的一件事是:英国人并不是奥运舞台上的传统劲旅,自1960年罗马奥运开始,他们在连续10届奥运会上金牌数不过5块,1996年在亚特兰大仅仅夺得1枚金牌更是让英国体育跌至谷底,排名奖牌榜第36位,痛定思痛之后,英国人的应对方式可以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来概括:举国体制。
彩票基金在兵败亚特兰大之后开始日渐成为英国体育的固定资金来源,甚至在里约奥运周期内,英国体育领导部门UK Sport的资金投入较之伦敦奥运周期还上升了11%,巨额的资金投入,给英国体育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卫报》统计,2016年在里约奥运夺得的每枚金牌,UK Sport平均为之投入550万英镑的巨款,其中帆船项目花费最巨,一块金牌的投入超过2500万镑,而马术项目平均每枚金牌也耗费了接近1800万镑。拉夫堡大学负责体育文化和政策研究的博尔哈·加西亚博士告诉《卫报》:“这是一种粗放的运作方式,可最重要的是,它是行之有效的。”
里约奥运周期总值高达3.5亿美元的投入,成就了英国代表团迄今在里约的神勇表现——来自UK Sport的策略是,鼓励精英运动员们做一个真正的“专业运动员”。在英国国民的传统体育观念里,做一个出色的业余运动员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在本身职业之外还能够在体育领域有所建树,至于是否能获得奥运奖牌则不必强求,可如今UK Sport给予运动员们每年2万到6万英镑左右的丰厚收入,让这些被列入英国体育争金夺牌计划的体育精英人才得以在奥运周期内安心备战,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对中国体育人来说听上去竟是如此熟悉。
在英国人正高举大旗向金牌迈进的时刻,中国体育则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了对“举国体制”的深刻反思,曾经为奥运会切实制定的金牌战略在民意的反对下也因此日渐出现松动迹象。但令人感叹的是,与此同时出现松动的,还有里约中国代表团的成绩。
对于所谓的英国式举国战略,博尔哈·加西亚代UK Sport回答了一些来自社会舆论的问题:“是的,某些项目的参与人数反而在下降。为什么我们要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就为了奖牌吗?还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还是让大不列颠的名字再一次响彻世界?我的答案是,无论你做多么冰冷的分析,是的,这上述都是我们的目的,而当我我们投下巨额资金后,所有的愿望都在逐渐实现。”
当然对于中国体育来说,“举国体制”在未来是否需要保留,又该如何保留在未来仍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近10年以来,首先放开市场化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就有有识之士指出,足球方面,中国足球再未出现过范志毅这样的后防领袖和郝海东级别的高效杀手;中国篮球也未能再有人像孙军、胡卫东一样在二三号位无所不能,这些曾经的天才运动员恰恰都是来自体制内的培养——市场与体制,理应成为互相补给、互相成就的两种形式。
前景之辩
里约之战谁将坐上第二把交椅?
在出征里约前,因为俄罗斯队面临大面积禁赛,东道主巴西又并非对金牌充满渴望。因此中国代表团制定下了保二冲一的目标,但仅就目前进程来看,冲一自然是已经无望,能否保住第二名也存在较大疑问。
所谓气可鼓不可泄,在里约奥运的第9比赛日,英国代表团单日连续入账5枚金牌,创造英国奥运史纪录,他们不仅因此完成了对中国代表团的反超,也就此士气大振。那么问题来了,在里约,目前谁更有可能笑到最后呢?
BBC方面对未来的每一个比赛日做了仔细的测算,他们认为:中国代表团还是更有可能以第二名的排位收官,双方最后的金牌比可能是25比22。
截至第11个比赛日结束,英国代表团依旧以19比17的优势领先,但在随后的项目争夺中,英国还保有莫·法拉赫(田径男子500米)、布朗李兄弟(男子铁人三项)和杰德·琼斯(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等名将出战,尼科拉·亚当斯(女子拳击轻蝇量级)则有可能在决赛中和中国拳手任灿灿正面碰撞,根据BBC计算,这些运动员至少可以为英国再带回3枚金牌。
但令英国人所担心的是,从第12比赛日开始,他们可能会进入一个长达三天的金牌停滞期,英国Gracenote公司负责测算奥运奖牌走势的首席分析官西蒙·格里夫表示,:“看上去这些金牌‘还不足以击败’中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会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
然而令英国人也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六大梦之队在里约接连出错,在体操确定无缘金牌后,在伦敦包揽5金的羽毛球队也正在面临巨大考验,林丹和谌龙在男单项目上的双保险,竟已成为中国羽毛球最后的指望,如果羽毛球队只以1金收官,那么届时胜负谁属,恐怕将更加难以预料。
西蒙·格里夫表示,从第12天开始,根据他们的预测,英国代表团有7个项目都只能获得银牌,但他同时也表示,“每届奥运预测奖牌都是非常艰难的,要猜对每枚奖牌的颜色就更是难上加难。”
对中国代表团来说,好消息是,在正面交锋中,单独出战跳水男子三米板决赛的曹缘击败英国人拉夫尔拿下金牌,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但不好的消息则是,在第11比赛日过后,英国人已经在金牌数、银牌数尽数实现反超,奖牌总数也基本相当,在第二名争夺战中已经领先中国一个身位。从超越到被超越之后,面对一个已经崛起的对手,中国体育需要在里约之后重新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