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努眼中的泪不代表他软弱 那只是他爱得深沉

结束时,马努·吉诺比利噙着泪。
这是我们极少得见的画面。马努是个绅士,更是条硬汉。波波维奇曾说,马努就像乔丹和科比,“胸中住着头雄狮”。
在NBA,在马刺队,吉诺比利吃过比今天输美国更让人心碎的败仗。2013年总决赛第六场,马刺痛失冠军当夜,据说全队每一名球员都哭了,不过那是在球队完全私密的环境中,至少镜头前,我们很少见到吉诺比利悲伤的泪水。
而今天,他噙着泪的样子,正如三个月前邓肯高高擎起的手指,叫人看了,嘴里发苦,心中发酸。
阿根廷球迷仍然在看台上热情欢呼。他们不介意自己的英雄以78比105惨败给美国人,他们更在意这是阿根廷“黄金一代”最后的战役。他们不舍却骄傲,他们感伤又鼓舞。
马努眼中的泪,就像他怀中抱着不肯放手的比赛用球,那不代表他软弱,那只是他爱得深沉。
“今天,我带着满满一包的感伤回家,”他说,“真的。”
◇ ◇ ◇
四年前的伦敦奥运,阿根廷男篮在铜牌战中以77比81惜败给俄罗斯。比赛之后,整个更衣室满是泪水。
吉诺比利和斯科拉,阿根廷最伟大的两名篮球运动员,这支队伍的两个领袖,把大伙儿拉到一块儿。
吉诺比利饱含热泪,说:“我宁愿跟你们一起输,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赢。”
20年时间,容颜已改,斯科拉和吉诺比利友情不变
这下可好——“所有人哭得更凶了,”前锋诺奇奥尼回忆,“我从没见过那样的情况,在更衣室里哭那么凶。我们知道,那是我们干大事最后的机会。”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吉诺比利、斯科拉、诺奇奥尼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包括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
这群一起流血的战士,在一起流完了泪,然后全体出发,去吃一顿大餐。“这是个规矩:不管赢或输,总有一顿团队晚餐,”后卫普里吉奥尼说,“要一起庆祝,或者一起痛哭。”
在伦敦,他们一起痛哭,也一起庆祝。他们相互敬酒,敬这么多年来共同走过的路,也敬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这么多成就。吉诺比利说:“我们那次晚餐说到的东西——那些故事,那些爱,那些流下的泪水——是会让大家永远在一起的东西。”
吉诺比利与德尔菲诺
早在2002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也有一顿这样的晚餐。那天,阿根廷在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决赛中输给前南斯拉夫,他们郁闷伤心,对裁判关键时刻的判罚极度愤怒,同时还不服气,要不是吉诺比利半决赛脚踝重伤,世界冠军就该是他们的。
然而吃着喝着聊着,气氛变了。实际上,2002年,没人期待阿根廷能在篮球项目的世界级比赛中拿到第二,何况小组赛他们还出人意料地打败了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队。当他们吃完饭回到大使套房酒店,发现住在各楼层的国际代表团都到大堂来祝贺他们。斯科拉说:“那次晚餐,我们一开始还处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后,却变成了派对。”
那是阿根廷“黄金一代”在国际篮球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起点。
◇ ◇ ◇
两年后的雅典,他们真正攀上巅峰,半决赛再胜美国,决赛赢下意大利,夺得奥运男篮金牌。
从2003到2005年,马努几乎赢得了一个篮球运动员想要的一切:2003年,他随马刺在NBA夺冠;2004年,他拿到奥运金牌;2005年,他入选NBA全明星,第二次在NBA夺冠,还差点当选总决赛MVP。人生巅峰,莫过于此。
阿根廷人为他狂热,连他国家队的队友都套用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桥段,称马努为“救世主”或者“尼奥”。佩佩·桑切斯更是开玩笑说,哪怕遇上空难,如果你坐在马努边上,“其他人可能都死了,你也会没事”。
阿根廷黄金一代一直团结在吉诺比利周围
而在这风光不可一世的时期,即便结了婚,即便签下了价值5200万美元的大合同,2004年夏天到雅典,马努也像个大学生一样,跟他国家队的队友们住在奥运村的套房里,六人合住。
“我习惯这样的生活,”他说,“超过我在NBA的生活。”
顺便提一下:在雅典败给阿根廷的那支美国队,奥运期间住的是超级豪华邮轮玛丽女王二号。
如果你不曾经历,根本无法想象玛丽女王二号有多不可思议。用韦德的话说,“在那艘船上,就像在另一个世界”。
吉诺比利和詹姆斯
同样,如果你不了解阿根廷“黄金一代”在一起经历过什么,你根本无法对马努今天眼中的泪水感同身受。
“今年是我代表国家队比赛的第20年,因此我非常自豪,”马努说,“我同时既悲伤又高兴,因为39岁还有机会打这样的比赛,这不是常见的事情。我幸运极了,能够保持健康,和同样一群人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我非常为之骄傲。”
◇ ◇ ◇
2004年金牌战结束时,马努把比赛用球抢到手里,带回自己房间,再和队友们一起到雅典的奥运村庆祝。
那晚后来发生的事情,没人记得特别清楚。只知道派对还没结束,就有两名队友跑去马努房间,偷偷拿走了金牌战的比赛用球。
那两人跑到奥运会射箭比赛场,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远,找都找不着,他们觉得这很好玩。
“后来每个人都跟我说:‘诺斯(昵称),你对那球干了坏事。’”诺奇奥尼笑道,“但我可以真诚地对我的律师说:‘我不记得了,我脑子根本不清楚了。’”
“最终真相大白,”斯科拉说,“不管是谁,都要确保马努在北京拿到球。”
吉诺比利在告别战赛后要走比赛用球
于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铜牌战,阿根廷击败立陶宛。终场哨一响,前锋德尔菲诺赶紧就把球抢到手里。赛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赢,他要把球带走。
2012年在伦敦哭过以后,又过四年,39岁的吉诺比利、36岁的斯科拉、36岁的诺奇奥尼和即将34岁的德尔菲诺齐齐出现在里约。
今天的奥运男篮1/4决赛,他们输给未满28岁的杜兰特、26岁的保罗·乔治、26岁的考辛斯和24岁的欧文。输了,却连对手都为之动容。
卡梅罗·安东尼是第四次参加奥运。2004年阿根廷战胜美国,他就在美国阵中,那时才20岁。今天赛后,安东尼深情抱住吉诺比利。“我只是跟他说‘谢谢你’,”安东尼透露,“特别是我这四届奥运都跟他交手,我只想说‘谢谢’。”
吉诺比利和安东尼都打了四届奥运会
2004年阿根廷要同美国交手,马努说:“我看到他们的阵容,就知道我们会击败他们。”
2016年这届美国队,在小组赛也显出了弱点。阿根廷被美国淘汰,马努仍然直言:前面的比赛表明,美国队“可以被击败,但那不会轻松”。
曾经意气风发,而今沧海桑田。
再会了,马努。国际篮坛的不朽传奇,昂首展翅的潘帕斯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