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切换战斗模式决战里约 最想踏踏实实睡两天

特派记者马寅里约报道
在以3比1战胜荷兰女排之后,中国女排时隔12年又一次打入奥运会决赛,郎平作为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奥运会的光辉历史也得以延续——那就是她四次参加奥运会,四次都打入最后的决赛。1984年当运动员时她拿了冠军,1996年和2008年两次率队获得银牌,2016年,她又率队迎来了一次可能创造历史的机会。
这场打到里约时间8月19日凌晨一点多的半决赛,令亲临现场观赛的人们兴奋得久久无法入睡,国内的朋友也长时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可是在赛场混合区和新闻发布会接受各路记者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之后,郎平只剩一句话:“我好累。”
郎导的累,不设身处地是无法体会的。
五十多岁的人,一身伤病,每天跟二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早出晚归,回到奥运村,安排孩子们休息的时候,她还要看录像,做准备,等到孩子们起床再带她们分析研究。训练时,站上球场就精神百倍。她认为必要时会亲自上手打,即使是站在场边观看也不停在思考指挥。比赛时眼镜一戴,那眼神瞬间犀利,大脑高速运转计算,尽最大可能把手中有限的牌打到最佳效果。
当重要的胜利到来时,总是我们正嗨,郎导已累——世锦赛如此,世界杯如此,奥运会更是如此。
奥运会的比赛隔天一赛,郎导是最早完成从一场到另一场转换的人。
里约时间8月19日早上,孩子们还在梦乡,郎导已经爬起来准备塞尔维亚的录像,特别是小组赛中国女排0比3完败这场,她认为是最好的战例之一。
为让孩子们集中精力获取养分,录像学习总是分组进行,但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学习,郎导都要全力投入。
“我好累,昨晚只睡了四个小时,起来开始看录像,再分组带孩子们看,下午回去眯一会儿,然后是身体训练,比赛之前还有好多准备工作要做呢。”郎平说。
说起半决赛的鏖战,郎平坦言比赛太胶着,比分交替上升,这样的场面自己都很少见:“比赛前我跟队员说,这场球咱们玩命也得拼下来,这是打一场算两场的球,如果过不了这一关,三四名决赛打美国。进了四强,可能连块牌儿都没有。”
“荷兰队还是大赛经验少,关键时刻失误多。其实到后来,我也没有几张牌了,所有人都换上去了。小丽(徐云丽)的肩不太好,只能首发,在下面站时间长了就换不上去了,副攻不下球,颜妮是我最后一张牌,结果她和丁霞配得不错,冲出来了。”
“小宇(龚翔宇)最后顶得也不错,还有小惠(惠若琪),可以说每个人都尽了最大的努力。”郎导总说每次比赛手里就那几张牌,得计算着打。也就是说在球场上看到郎导平静的笑容背后,是高速运转的聪明大脑,还有一颗勇敢的心。
而即将到来的冠军决赛,肯定又是一场激战。
“和塞尔维亚这场比赛肯定不好打,我们还是摆正位置冲击对手。明天上午训练时,还要再练练发球和拦防布阵。”郎平说。
话说,第二天的训练课,真的是里约周期中国女排的最后一堂训练课了。
其实早在里约奥运之前,关于郎平会不会继续执教中国女排的问题就颇受各方关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支过于年轻的球队的收获很可能不是在里约,而是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而郎平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如果自己身体允许希望一直干下去,虽然设定了一定的条件,也没有划定一个范围,所以大家都宁愿相信,她还会继续带领中国女排征战东京奥运。
但是在四分之一决赛前,郎平提到可能是最后一堂训练课,这又引起了大家的种种猜测。不过看起来此时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此,就像三年半之前几乎没人能想到郎平会再次出山执教中国女排一样,未来的很多事很多决定,包括郎平自己,此时心里应该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现在最想踏踏实实睡上两天两夜。”郎平说。
但谁都知道,郎平一上战场,马上就精神抖擞。用她的话说,“我在两种状态中间转换自如!”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郎导切换战斗模式,带领姑娘们决战里约之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