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中国女排教我们的 获得尊重先要自己热爱

中国女排拿下了里约奥运会分量极的金牌。本届奥运会上,她们是亚洲唯一登上三大球领奖台之巅的队伍,不仅成为中国三大球勇于进取的标志,也是亚洲体育的一大骄傲。为女排的胜利欢呼,为女排精神呐喊,岂止是点点赞!
塞尔维亚的三大球很有传统,在前南时代,就是少有能跟美国队争夺奥运篮球金牌的劲旅。里约奥运周期,塞尔维亚女排进步明显,成为对第一档次球队最有威胁的挑战者。去年世界杯赛上,塞尔维亚曾经打得中国女排一度慌乱。本届奥运会小组赛上,塞尔维亚直落三局,把中国队打得完全没有翻盘机会,在淘汰赛阶段,塞尔维亚势如破竹,闯进决赛前的消耗也比中国队小。
中国女排就是中国女排,在以小组第四晋级的不利情况下,郎平执教的这支队伍从来不在意挑选对手,想冲击顶峰的队伍就不会计较征途的艰难,这不仅是策略问题,更是队伍的魂之所在,如果一心挑选捷径,只怕连士气都会被太多的小聪明磨去。
在实力如此接近的决战中,中国女排第四局打得最坚决,一定不让对手“活”到决胜局。这是一支队伍在接近顶峰时必须具有的心理强势,她们做到了。曾有人说,中国女排就是运气好,以致关键球总是犹有神助。的确,在与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的三场淘汰赛中,都出现过对方打到赛点前发球“自杀”的情况,看似中国女排运气很好。但是,如果中国队自己顶不到这个份上,只怕连运气都帮不了忙,也没有资格享受好运。没怎么听说对手抱怨中国女排运气太好而不服气,倒是国人当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杂音。认真地带着一份情结地看过奥运会女排决战,耐心地陪着姑娘们接受一场又一场考试,相信都会为这支队伍磨砺出的强大定力折服,都会为之自豪。
那么,还能有谁不服?场馆里吵闹和噪音的制造者吗?中国女排早就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这一关是30多年前就有的必修课,郎平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其他项目上没能如愿取得好成绩的队伍应当承认项目各有特点,也应当承认有触类旁通的共性,女排做到的很多队伍没能做到,甚至根本没做,那份精力做什么去了,难道不应该反省吗?技术层面千差万别易见,精神境界和素质的差异只有自己去缩小,这也是有些项目未能夺金但同样被人们理解和宽容的原因。
关于女排精神,在奥运夺冠后短短的时间里,便成为网络上的热词。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女排精神不是在站上世界巅峰的一刻,而是在长期艰苦的磨砺和队伍一时处于低谷之时。无此,便会一蹶不振,迷失追求,也难能创造复苏的条件。这样志气不足的项目和队伍在中国体育界并不难找。时代在发展,30多年前初次夺冠时那种行行业业学女排的做法不再好用,但是,要别人尊重,先要自己热爱,这个起码的生活态度永不过时。倡导女排精神,在今天,在明天,依然是中国体育乃至社会不可缺失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