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教练稀缺:谁都想用人,可谁又在培养人呢?

当数天前采访江苏苏宁队的韩国籍主教练崔龙洙时,记者就曾与崔龙洙有感而发,聊到9月1日即将到来的韩中世界杯大战时,提起了当年曾经是对手的那些故人。崔龙洙也一直大惑不解,就是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韩国球员基本都走上了教练岗位,如今已经成为韩国足坛教练的中坚力量,但中国的那些故人却很少有人在从教。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李铁还在河北华夏幸福队担任主教练。可如今,随着华夏队宣布以佩莱格里尼取代李铁,中超联赛中的本土教练就只有贾秀全、马林两位冲击89年世界杯的老人以及以代理主帅名义率队征战的谢峰、李金羽了。
我不想去指责或批评华夏俱乐部的做法,也不想再纠结于中超的俱乐部是否“急功近利”的问题,因为中国足球生存于中国社会现实之中,而是整个一个社会的现实写照。像中国本土教练生存环境恶劣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情况、新问题,是业内已存在的老话题了。最近几年来,随着大量资本涌入中国足坛,只不过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至于何时能够不再出现这种现象?这也是一个短期之内找不到答案的悬疑话题。
实际上,当高层越来越关注足球时,外界对中国足球出成绩的渴望也越发强烈,同时也越发感觉到如今的中国足球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不只是球员层面,教练员特别是优秀教练员更是成为“稀缺”。可问题恰恰就在于此:谁都想着用人,可谁又在培养人呢?球员如此,教练员更是如此。在这方面,韩国足球之所以能够领先中国足球,姑且不说球员,教练更是如此。2002年世界杯赛上,韩国队闯入了四强,那一代球员几乎全都转型成为了教练,如今更是韩国足坛的中间,对照一下中国队征战过2002年世界杯赛的,又有几人在从教?
目前中超联赛中,担任主帅的洪明甫、崔龙洙、朴泰夏三人几乎可以算是同时代球员,虽然朴泰夏不算02年那一代,但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时就已经作为韩国国家队的助理教练经历过世界杯洗礼,洪明甫更是作为主教练率队征战伦敦奥运会以及巴西世界杯。此外,中后卫李敏成作为助教跟随李章洙在长春亚泰。而当初担任洪明甫助手的金泰映,如今则和02年世界杯队友、今年4月份刚刚退役的金南一一起赴泰国的芭堤雅队执教。
而在韩国K联赛中,02年一代中担任主帅的包括黄善洪(首尔FC)、崔镇哲(浦项铁人)、尹晶焕(蔚山现代)等人,而像执教水原三星的徐正源虽然是98世界杯一代,但也是中国球迷所熟悉的“敌手”。门将李云在,则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担任韩国国奥队守门员教练。其他球员退役后基本是选择了从教,除了在职业队任职外,薛琦铉则是走进大学担任教练。在韩国的02那一代中,只有像李永杓、安贞焕、朴智星等个别球员没有选择从教之路,前两者担任电视解说嘉宾,朴智星则开设了自己的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球员,同时开始仕途,在亚足联任职。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征战过世界杯的中国02那一代,按说应该是中国足球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应该是重点培养成为教练员的一代,但遗憾的是,在他们退役之后,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地方俱乐部,又为他们创造了怎样的一种环境和条件?这或许才更令人嘘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