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马萨F1老将齐退役,时机成熟还是时局所迫?

茅为安09-05 01:11

35岁的马萨与36岁的巴顿从F1离开原本是或早或晚的事,但俩人相继在蒙扎对外公开,还是出人意料。

相比威廉姆斯替马萨召开新闻发布会已经给人暗示,巴顿着实给人一次突然袭击,就连英国BBC广播的制片人也在与后方的电话沟通里直言“难以置信”。

巴顿与马萨分别从2000和2002年开始参赛,与同一时期出道的莱库宁和阿隆索成为现役车手中的“四大元老”。与如今想要踏进F1必须履历和金钱兼备不同——除非你被贴上“天才少年”的标签,那个年代所拼的,是才能。“四大元老”都有分站胜利和杆位入账,其中三人问鼎了世界冠军,而马萨也曾近在咫尺;他们都体验到追求最高荣誉时的刻骨铭心的精神刺激,这成为他们战斗至今的动力。

然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除了几乎每二周一场的比赛,间歇期也有模拟器驾驶、车队会议、每天进行大强度的身体锻炼,以及偶尔的赞助商活动。就像巴顿说的那样:“我已经取得了可以取得的一切,但是想要获得休息和将来再比赛的可能性,就像一个梦。”

多少人可以从事一份职业17年,何况从卡丁车时代算起,那是将近整个人生。因此,与家人在一起,成了车手们最奢侈的事情,而精神上的放松比身体更难,因为僧多粥少。

2012年,记者问时任法拉利领队多梅尼卡利,“如果莱库宁、巴顿、阿隆索、马萨在同一个时期内离开F1,谁能成为新的领军人物?”他承认F1正面临青黄不接,因为当时的中生代车手中,除了汉密尔顿和维特尔之外,很难捧出一个人物。

然而,围场瞬息万变。如今,一个18岁的维斯塔潘已足够振奋人心,而上赛季人们开始为同样被视为“超新星”的维尔雷恩和范多恩鸣不平,希望他们尽快上位。虽然每人都有怀旧情结,但理性上也都认同,是到了老将交班的时候了。

2001年在蒙扎,哈基宁宣布“休息”一年,让位莱库宁;2006年在蒙扎,舒马赫动情宣布退役,把接力棒交给了马萨。汉密尔顿也在去年赢得第三个世界冠军后,感慨若当年没有一批老将的离开,恐怕轮不到他在2007年以新人身份登场。

蒙扎成为“退役”之地,并非偶然,因为一般车队留下车手的“选择权”在九月底到期;反之亦然。所以,九月就成了来年车手市场的重要时间节点。F1特别注意形象工程,因此拥有地位的车手都希望一个体面的离开。

马萨率先在上周四宣布退役,完成了一个轮回。巴顿获悉后感叹巴西人够“勇敢”,听上去他还不想那么早告别,但迈凯伦的情况让他身不由己。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对把赛车当一辈子职业的车手来说,决定停下脚步是大无畏的,而为了这项运动的“血液”循环,他们的牺牲是令人钦佩的。尽管2017年莱库宁和阿隆索依然会驰骋在赛道上,但时代更迭的进程已正式开启。为老将送上的掌声,也是对后起之秀们的鞭笞。

欢迎下载体坛周报客户端体坛+APP

F1  /   巴顿退役  /   马萨退役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