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9•6”中伊大战长镜头 红色激荡中国

肖良志09-07 00:58 体坛+原创

  0比0,中国队在第一个主场战平了伊朗,拿到了12强赛的第1分。

  没有拿到3分,沈阳奥体中心边上的浑河没有浪起来。

  但是1分,也还是让浑河小小浪了一下。

  毕竟,能够从亚洲顶级球队身上拿到分数,不乐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15年过去之后,在沈阳这块足球的热土上,我发现球迷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更加理性,也更加懂球。所以,对于0比0,大家欣然接受。这,本身就是对1分的肯定。

  我们没有通天塔的能力,非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要么摔死,要么淹死。所以,请为1分供奉牌位。

  1、下午2点,在烧烤摊上和老球迷梦回2001。

  当我再次来到沈阳采访12强赛(当年是十强赛)的时候,我不想去追忆五里河体育场的气息,也不想去找那44具青铜的雕塑,只想找点人,回忆和分享2001年的那种感觉和记忆。

  没有什么丰碑能够永垂不朽,时间久了,凋落的灰尘会让你望而却步。能够不朽的,就是人的感觉和记忆。我们可以没有丰碑,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感觉和记忆。

  这是真理,你无可反驳。

  9月6日下午2点,我带着一种怀旧的目的游荡,然后在下榻酒店的一条胡同里邂逅了三名老球迷,都已经中年以上。我欣喜若狂,只有这个年龄,才能忆得当年的模样。

  我们曾经有过“5•19”长镜头和《金州不相信眼泪》,那些都是满眼的酸楚。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们,在当年的场景里,两行热泪,流成中国足球最响亮的悲愁。

  那时候,很多人,都想扎进泪水的长河,从此不起。

  2001年的十强赛不同。沈阳这座城市,因为十强赛,那时候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品牌效应延续了很多年。而能够一饱眼福的球迷,则对2001年的十强赛津津乐道了15年。

  46岁的老张告诉我,每当中国足球落魄的时候,他都会邀上三五个哥们喝茶,每人点上一支烟,开始回忆2001年那穿透人们灵魂的十强赛岁月。

  他们还唱《恋曲1990》,把十强赛美好的记忆当做了漂亮的姑娘,在歌声中寻找那激情燃烧的足球战场。

  老刘52了,开出租。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闲余时间侃球。他说,只要谈起当年的十强赛,就会妙语连珠,把后生们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让老刘引以为豪的,有一次和几个哥们去洗桑拿,侃球到凌晨3点,他依然滔滔不绝,哥们早已呼呼大睡。其中的一个哥们很神奇,老刘每问一次“是不是啊”,那哥们都会立即回答:“是啊,是啊。”

  可让老刘纳闷的是,那哥们明明打着呼噜睡觉呢,为什么还能回答他的问话?至今,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这不会影响他侃球的乐趣,以及对2001年十强赛满满的崇拜。

  他们喝了点啤酒,声调开始到了C调,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开个啤酒瓶子盖能够畅想到太平洋海啸,放个屁都能让火山喷发的年代。

  我冷不丁问了一句“晚上打伊朗怎能看”,他们突然收声,瞪圆了眼睛望着我,一片茫然。最后,老刘说:“1分就知足。”

  2、央广的朋友在众多球迷面前调侃我的白发。

  下午5点,我来到了奥体中心的奥莱附近。

  球迷成群结队而来,大家兴高采烈,看不出晚上进行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

  我和一些球迷聊着。这时候,足球就是桥梁,不管是谁,总能和你说上几句话。这时候,没有什么“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也是足球的力量。所以,中央深改组的领导到中国足协听取汇报的时候,要求中国足协加强对“足球承载社会功能”的认识,因为,足球,的确能够改变很多。

  不久,我遇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他们与时俱进,既有音频,又有视频直播。

  他们让我说一下2001年十强赛的记忆。

  他们谈到了我写的那篇《坐摩托车回酒店》,我说,的确如此。2001年10月7日那一夜,沈阳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球迷把沈阳真正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那时候,没能或者无法进入五里河体育场看球的球迷,很多人找到了周边的高楼大厦,还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上演了传说中的“树挂”。当中国队战胜阿曼之后,有人一激动,真的从树上掉了下来,好在没有伤筋动骨。

  那一夜,如果你出去吃饭,很多老板高兴处,不仅不收你的钱,还会和你饮几杯。

  那时候,狂而不乱的球迷,就像是一夜之间享受到了几辈子无法品尝的幸福感。那个被22人在场上追来追去的皮球,在那一夜,变成了快乐的信使,一秒之内就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在球迷的心中,那一夜不是灿烂的烟花,不是瞬间的繁华,而是幸福绵绵无绝期。

  我说这些的时候,其实很陶醉。央广的朋友拍下了这些,他们突然问道:“肖老师有了白头发。”我说:“是啊,当年满头乌发,15年之后已是满头白发。”他们立即纠正:“不是满头白发啊,只是有了白发。”

  没错。人生的长河中,能够有几个15年?我立即想到了下榻的酒店,隔壁住着不少老人。其中最小的奶奶是79岁,最大的96岁。她们步履蹒跚,我帮她们摁电梯按钮。她们眼睛花了,看不清电梯内的数字。

  她们很开心,说很多理想都实现了。我对这句话记得非常清楚。15年来,中国足球的理想实现了吗?

  看看我的白发,想想过去的15年,突然发现对于中国足球,依然是雾里看花,不识庐山真面目。

  好在,中国足球从2015年开始了改革。在现有的体制下,破除惯性的难度可想而知。蔡振华为首的中国足协,每走出一步,其实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这个官大一级压死人,利益交错纠葛的网状时代,任何的改革都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新梳理。

  别说中国足协已经不是行政单位,即便是行政单位,以他们的级别和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掌控整个中国足球的资源。甚至,在中国足球资源面前,他们显得很渺小。所以,对于任何进步的改革,我们应该给予掌声。

  我知道,我想到这些,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球迷们,则不会去想。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国足能够让他们满意就行。

  拥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15年之后的球迷,真的更加理性。不一定更加懂球,但让足球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笑逐颜开。

  足球给了我很多,不管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财富。白发算什么?世间还没有长生不老药,头发,终究要变白的。

  有些自嘲,有点阿Q。

  3、奥体中心的红色海洋激荡中国。

  坐在媒体席上,我一直在观察场内。

  我曾经写过一篇东西,希望为我们球迷服务的细节再周到一些。这些细节没有体现,但是,全场90%以上的球迷上身穿着红色队服,编织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相信从各种屏幕上看到这红色海洋的人,都会无比震撼,而又激动。

  没有什么比红色更让人激情澎湃,这一夜,红旗照耀奥体,红色激荡中国。

  我们的球迷表现很棒。没有什么骂声,对伊朗队也只是有点嘘声。对于国足有时候的被动,没有人抱怨,听到的都是加油。

  满满的正能量。

  当中国队有了一次进攻,即便是半途戛然而止,全场的欢呼也是经久不息。

  经过了15年之后,球迷真的理性了。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再苛求。

  所以,我在沈阳奥体中心的主场,看不到当年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气,看不到当年那种跪地捶胸顿足,看不到当年那种辱骂诅咒的球迷。

  心态平和,乃至成熟。这不仅是球迷的进步,也是中国足球的进步。

  对于曾诚的受伤,全场的球迷都十分关注。很多人都在祈祷,希望曾诚安然无恙。但是,很遗憾,曾诚韧带撕裂,赛季报销。

  受伤的总是曾诚。

  当年,韦迪时代确定国脚在国家队受伤之后,缺席一场中超比赛补偿3.3万,一年100万。曾诚就是第一个得到补偿的国脚。

  这一次,中国足协为国脚们上了失能险,伤停一周补偿10万,伤停一年补偿500万。对于在广州恒大效力的曾诚来说,这些钱不多,但是足协的做法暖人心。

  当然,曾诚又是第一个得到赔偿的国脚。保险公司有专员跟队,从昨晚就启动绿色通道,将按照每周10万元的标准给曾诚进行赔偿。

  球迷们不是很清楚这些。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就清楚了,这样大家都会安心一些。

  赛后,球迷们有序退去,没有人因为中国队没有赢球而喋喋不休。走在大街上,心情愉悦了很多。

  4、足协领导期待“10•6”胜利。

  赛后,我去了国足下榻的酒店。那里,特警林立,球迷众多,不在那里住宿的人,都进不了酒店。

  球迷们只是想近距离看一下他们喜欢的国脚。对于1分,他们很满意。当国脚们抵达的时候,他们由衷地喊出“好样的”。

  我和足协领导们进行沟通,询问他们的看法。他们反问我的看法,我说1分可以,毕竟伊朗是亚洲顶级队伍之一,能够拿分就是胜利。我们的主战场,是和卡塔尔、乌兹别克、叙利亚的战斗。

  这样说,不是说和韩国、伊朗的比赛不重要,而是战略上要分清。

  我知道,领导略感遗憾。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埋怨。对于12强赛的胜利,他们和我一样,都定在了10月6日主场打叙利亚上。

  是的,这是一场必须拿下3分的比赛,别无选择。

  但是,领导们必须清楚,改革之下的中国足球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不过,国家队必须建设好,这是重中之重。

  他们同意我的观点。

  插一句,国家队队长冯潇霆依然那样自信,依然没有忘记我这个大哥,这让非常开心。

  既然大家都相对满意,就各自带着憧憬进入梦乡吧。一觉醒来,生活一切都会如故。

国足  /   12强赛  /   长镜头  /   世界杯  /   伊朗队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