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瓦林卡并非巨头专克巨头 那又怎样!

记者张奔斗报道
不得不向那些欢呼瓦林卡已成功地将“四巨头”扩军为“五巨头”的媒体和球迷们兜头泼一盆冷水,而且,这盆水还是瓦林卡亲自动手泼的。
“是的,我的确已赢得三个大满贯,但穆雷赢得了多少个ATP大师赛冠军?他们都已在顶尖位置屹立了十年,不仅夺冠,而且每一次参赛都能打入半决赛和决赛。这就是为什么我并不属于巨头行列的原因。”瓦林卡赛后这番真诚的话语,显示了他一贯低调谦逊的为人,而且也的确实事求是。
既然瓦林卡提到了穆雷的大师赛冠军数量,不妨顺势说明,穆雷是12个ATP1000大师赛冠军得主,比瓦林卡多出了……嗯,11个。更别提,纳达尔和费德勒的大师赛冠军数量都是二十多个,德约科维奇更是以30个高居榜首——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恐将也会成为无人能够打破的历史记录。
瓦林卡果然是个神奇的男人,大满贯和大师赛冠军数量竟然出现了严重的倒挂。我们固然为他百分之百的大满贯决赛胜率叫好,但仅仅拥有2014年蒙特卡洛一个大师赛冠军,却明显影响了他巨头身份的确立。就连一向对后辈不吝赞美的好脾气老先生罗德·拉沃也表示:“斯坦要想成为巨头,大师赛的表现还得再加把劲。”
不过,大满贯和大师赛之间冠军数量的失衡,也许正来自于瓦林卡的主动选择,他对这两类赛事投入的专注度存在明显差异。美网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好奇地问及他为何大师赛冠军偏少的话题,瓦林卡当时呵呵一乐:“I don’t care”——我并不在乎。中国的球迷也许还记得,去年上海大师赛的八强赛上,瓦林卡在面对纳达尔失去首盘之后,第二盘1比6草草收兵。
很显然,瓦林卡并非他那场比赛的对手纳达尔那样每项赛事都全力应对并且每分必争的球员类型,不过,对于一位已经31岁的选手来说,分清主次,将最好的投入度留给最重要的赛事,也无可厚非。
说到年龄,这同样也是阻碍瓦林卡成为巨头球星的一大因素;大器晚成固然励志,但他同样成为大器晚成的牺牲品。毕竟,瓦林卡28岁才第一次打入大满贯四强,他迄今的三个大满贯冠军分别来自28岁、30岁和31岁。正如瓦林卡自己所分析,费纳德穆,都已当红了至少十年,而瓦林卡的凤凰涅槃毕竟只是最近三年的事。
说到四巨头,瓦林卡对四巨头的交手战绩,总体还是都明显处于下风。三个大满贯夺冠过程中固然都打败了德约,但对塞尔维亚人的交手战绩毕竟只是5胜19负,对费德勒的3胜18负和对纳达尔的3胜15负也都遥遥落后。唯一较为接近的,是7胜9负穆雷——不过,就连穆雷自己的巨头身份都还曾受过质疑,如今,虽然大满贯冠军数量再度被瓦林卡追平,但穆雷在大师赛冠军数量、两枚奥运男单金牌、39个男单冠军总数以及今年将连续第九年稳居世界前六年终排名等因素,都是瓦林卡所无法企及。
正因为这些因素,瓦林卡不仅否认自己是巨头,甚至进而表示“自己还差得远”(far from them)。不过,这里倒是存在一个很有趣也很严重的问题哦!设想明年瓦林卡果真在温布尔登成就全满贯,那些制约他成为巨头球星的因素,其实也都还存在,可你又怎能拒绝将一位全满贯得主归为巨头球员?
瓦林卡迄今在全英草地俱乐部最好的表现,就是去年和前年连续打入八强。对于媒体有关全满贯的追问,他半开玩笑地反问:“你是说我明年只需专注温网就可以了么?”他进而解释道,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草地水准,争取每年能在草地赛季打出更好的表现。
自2005年法网赛以来,除了一次例外之外,所有的大满贯男单决赛都有四巨头中的至少一人参与;而在这个时段的总共47项大满贯赛事里,费纳德三人则赢得了39个——其余八个则归于穆雷、瓦林卡、德尔波特罗和西里奇。可以说,四巨头尤其是费纳德三人对于大满贯的统治,是令人窒息的;也正因为如此,瓦林卡的个人成就才显得如此不可思议。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将瓦林卡归类呢?瓦林卡就是瓦林卡,他是四巨头年代最成功的突围者,他是一个罕有的异类,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很难被归类。他的三个大满贯全部是通过决赛打败在任世界第一赢得,但当他在大满贯之外的舞台上面对世界第一时,他却从未能赢得胜利。
成为巨头?斯坦不仅认为这不现实,而且他根本就没有多大兴趣。不妨,就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语,瓦林卡说:“我并不想总是谈论成为巨头的一员,因为四巨头是永恒的存在。这已成为网球历史的一部分——四巨头永远是四巨头,而且这已足够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