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武磊,国家队破叙还得看他?!

王玮晨10-05 12:07 体坛+原创

武磊,国家队内最大争议人物。战卡塔尔,一脚射门帮助中国队挤进十二强赛。而在进入十二强赛后,对阵韩国与伊朗屡失良机,引发外界巨大争议。爱他的说,“那些机会只有武磊能跑到。”黑他的说,“跑到了永远打不进有什么卵用。”大战来临,详解武磊优缺点以及应如何调整。

战叙利亚,武磊恐仍是高洪波首选

10月6日,国足将迎战十二强赛的第三个对手叙利亚。也是相对较弱的一个对手。国足本场的目标无需多言,直指三分。进攻问题自然是关注焦点。

此前国家队去往武汉集训,就是为了演练进攻套路。在训练过程中,高洪波的选人尤其值得关注。国足目前的前锋配置上有四个选择,分别是武磊、郜林、张玉宁和杨旭,再带上可以打二前锋的孙可、姜宁,一共是六名攻击手。

在分组训练中,高指导曾将六人分成三组:武磊与郜林,张玉宁与姜宁,杨旭与孙可。射门的顺位上,也是武磊郜林首先射,随后是张玉宁和姜宁。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武磊仍会是这场比赛高洪波的首要选择。只是锋线的搭档恐将换成郜林。毕竟此前他不论是搭档张玉宁还是孙可,都化学反应平平。

然而外界对武磊则颇有看法。两场比赛下来,一些地方媒体已经呼吁高洪波拿下武磊,在锋线进行新的尝试。而某些球迷则喷他是“吐饼狂魔”,甚至跑到他微博底下去进行谩骂。

两战挨喷,暴露武磊什么问题

两场比赛,武磊惨遭球迷吐槽,不是没有道理。首场比赛中武磊在前场通过跑动很好的完成了高洪波赋予他的战术意图。但是,那些一个个错过的机会,仍旧气得球迷想砸电视机。类似图1这样的情况,一片开阔地,完全是喂到嘴边的饼吃不进。

如果对阵韩国,得益于中国队整体发挥不错,又有任航吸引了火力,球迷嘴下留情。那么第二场对阵,武磊的彻底消失加花式吐饼就完全点燃了球迷怒火。

比赛中他和张玉宁搭档,站位一前一后。但是他在比赛中实在是站得太前了。导致与中场脱节,整个人完全隐身。我们通过对阵伊朗上半场的实际站位图看一下,7号是武磊,9号是张玉宁,图2。

半场过后,张玉宁下场,换上了传球能力更强的张稀哲上来。武磊重新出现在视野里,不过图3这种将张稀哲送到嘴边饼的直塞吐掉,还是让无数球迷感到愤怒又心寒。

两场比赛,可以说暴露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握机会能力不行,很多机会虽然跑到了,但是射门惨不忍睹。另一个问题是配合问题,两场作为单箭头,与其他队友呼应过少。同连续两个锋线搭档都几乎没有配合,后一场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影身。

同时赛程密集带来的体能问题,还有一直存在的身体对抗太差,有球能力不好等问题都一一暴露,被球迷与媒体所诟病。

压制防线是他的战术作用

既然武磊缺点如此明显,为何高洪波还一直坚持用他打前锋呢?武磊的优点可以说是速度,无球跑动以及一脚触球。速度是他区别于其他国内前锋的最大优势,无球跑动体现高出其他国内球员一截的球商。超强的一脚触球能力保证了他在各个体系,各个位置上都能游刃有余。

高洪波3中卫体系中利用武磊做单箭头,大家都能看懂,是先立足防守,前场再利用武磊的速度长传打身后,争取偷一个。但实际在这套体系中,得分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对对面整条防线的牵制,才是真正的战略意图。

我们先看他对阵韩国这场,图4是对手将中国队压在半场之内,反击中黄博文直接打身后找武磊,此时刚过中线,武磊利用速度,将这次半场奔袭转化为了单刀。这样几次尝试后,韩国的防线连带后腰只能整体后撤。中国队的防守压力开始大幅减小。

我们再对比一下张玉宁,图5是对阵伊朗的开场不久,张玉宁当时还顶在最前面。一个长传过来时,他起码领先对面防守队员一个半身位,伊朗的守门员此时也在禁区外面。最终结果是被防守队员追上,连一脚射门也没有。此后,他和武磊也是有了非常清晰的前后站位,武磊在前,他在后。

图6是武磊顶在最前面,当后场长传打身后时,注意伊朗整条防线的移动,还有一个后腰也在拼命回追。

这两场以弱打强,高洪波将武磊当作单箭头用。战术意图是通过他对对手防线的牵制,以此来缓解本方防守的压力。这这点上来说,武磊已经完成的相当不错。但是,对于这个国内天赋最高,连续几年本土最佳射手球员而言,球迷的期盼远不止于此。

单箭头,锋线搭档着实难产

作为国足阵型中的单箭头,目前武磊的搭档可以说十分难产。。国家队的这两场比赛,武磊主要搭档了孙可和张玉宁。不论是孙可还是张玉宁,锋线间的呼应都非常之少,一场比赛下来,相互间的成功传球甚至只有1次,图7。

第一场与孙可搭档时,中国队频繁起头球,但是不论是孙可还是武磊,两个小个子都不具备摆渡能力,图8。同时,相互间在反击过程中并无默契可言。庆幸两者都属于速度快具备突击力的球员,各自单打独斗也一定程度搅乱了对手防线。

到第二场,正印中锋张玉宁作为二前配合武磊。原以为,他超强的头球抢点,肯定能轻松摆渡给武磊,打出高快效果。但事实远比想象的糟糕。张玉宁表现不俗,结果恰好反衬了武磊的迷失于落寞。究其根本,在于张玉宁此前一直在做箭头人物在踢,当踢二前锋的位置仍然用中锋的方式去踢时,顶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就会异常尴尬。

张玉宁在场上,接到队友来球后,第一时间几乎都会选择回做,之后自己再前插跑位。图9就是一次典型的背身回做。武磊则在他身后不远处。

图10是得球后往边路分球。不论是背身回做,还是边路分球给队友都是非常标准的中锋踢球习惯。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前其实还有武磊这么个点,这也导致他在场上表现抢眼,而武磊与中场的联系则被他切断了。即使偶尔想直塞,也受制中锋脚法,屡次被断。

通过武磊作为单箭头的两场比赛来看,锋线搭配上,郜林>孙可>张玉宁。郜林不论是头球还是脚下都具备给武磊做球的能力。孙可和他两人虽配合不多,但速度冲起来,各自都有亮眼表现。张玉宁则是在全队尽可能找他的情况下,没有明白在二前锋的位置上如何找到更前面的武磊。

另外,单箭头的战术打法上,长传找身后没有问题,但是最好不要打中路身后,很多时候变成了头球争抢。最具威胁的还是边后卫和中卫之间的肋部身后。这也是为什么武磊在实际站位图上看,经常站得很偏的原因。只有在肋部的长传身后球,他才更容易拿到球。图11是对阵伊朗,张玉宁下场后中国队开始改变了进攻的方式,武磊明显更加适应。

破叙利亚,影锋仍是最佳选择

武磊打单箭头,可以说是针对以弱打强的的一种特点战术。他不惜体力的在前场牵扯对面防线,整体上更多考虑了球队防守。之后面对的叙利亚等队实力偏弱,阵型也可能回归到常规的4后卫体系。而在这种阵型中,武磊最适合的还是前面有一个中锋,帮他掩护,让他能从后插上。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他的无球跑动和一脚触球。武磊的第一脚触球可以说是孔卡级别,第二脚触球是埃弗拉级别,第三脚是蔡慧康,第四脚就变蔡健雅了。所以他的很多进球都是一两脚触球后将球打进,一旦奔袭多带,就容易乱来。

图12是中国队热身赛对阵哈萨克斯坦,那场比赛杨旭踢的是中锋,比赛里表现平平。但是这个和武磊的配合还是值得分析。杨旭作为中锋站在包围圈内,吸引防守队员,荣昊此时传球,他顺势漏过去,武磊从后面斜插上拿球形成单刀。这种有中锋在前面掩护,不需要自己与后卫对抗的方式,才是是武磊最喜欢的。

对阵叙利亚,中国队可以想见,控球时间相较上两场比赛有大幅提升。中国队的前场再也不需要武磊去反复疯跑。配合一个中锋拉扯,让他关键时刻插进敌人腹地才是正途。至于搭档的中锋人选。郜林和张玉宁都各有千秋。

不过张玉宁中锋属性更强,两个球员也承载着中国队的锋线未来,理应获得多点机会。图13是张玉宁换下杨旭后中国队的一次反击,张玉宁分球给边路,随后前插并且用手势指导武磊怎么交叉跑位。相信每一个中国球迷,看到这样的互动都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还是请求球迷能够对武磊少些谩骂,多些宽容。大家不论爱他还是黑他,到了关键时刻,国家队还得看他。可以说,他个人的发挥好坏将决定中国队最终的命运走向。


国足  /   武磊  /   叙利亚  /   世预赛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