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跟队记者解读国足锋患:两脚射正绝不是偶然

10-07 17:00 体坛+原创

记者王晓瑞西安报道

主场0比1不敌叙利亚,表面上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从90分钟的比赛过程分析,有很大的必然性。因为从临战来看,国家队在进攻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相比叙利亚更高的水平。相比上一轮对阵伊朗,国足此役的射门数稍有增加,共有6次,但射正数少得可怜(2次),几乎是不及格的水准。

就会一招传中抢点?

单说此役对阵叙利亚,中国队在进攻方面的表现,要比第一轮客战韩国逊色很多。可以说,这几乎是在高洪波“二进宫”以来,球队进攻发挥最差的比赛。赛后,就连小将张玉宁都坦言,“似乎很难找到比赛的感觉。”而怀疑者不禁要问:这究竟是球员们的状态问题,还是球队打法的设计问题?

为了准备这一场中叙之战,国家队在奔赴西安前,先是前往武汉进行为期一周的集训。虽然国脚们起初的身体状态不够理想,但主教练高洪波从一开始,就着手进攻方面的专项练习。特别是在9月27日、28日两天,在没有进行分组对抗的情况下,一些专项进攻项目的练习,开展得比较深入,训练得很是系统。比如45度斜长传后的门前抢点,包括下底传中后的第一点攻门、第二点争抢。

为了这一招进攻效果最大化,国家队不仅针对前锋位置有过筛选,对于两翼边后卫的考察,也是有过反复。起先的安排,则是左翼姜至鹏、右翼赵明剑的搭配;后来,或许是考虑到前者的国际大赛经验不足,又练习过任航和赵明剑的左右搭配。直到动身出发西安前,姜至鹏再度得到重用。其中的寓意十分明显,在352和532阵容切换之间,需要尽可能发挥出左、右边后卫的前插和助攻能力。目的也很明确,通过斜传或下底传中,全力支援突前的2名前锋。

不过在10月4日,姜至鹏在训练时意外受伤,于海则开始扮演起这一角色。虽然具体的人员有所变化,但由此可见,国家队始终没有调整五后卫阵容、改变两翼齐飞打法的意图,这也成为此役输球的最大争议。难不成为了准备中叙之战,中国队只是押宝一套“传中抢点、高举高打”的战术?

国脚们对此的感受是很深刻的,对于双中锋战术为何没有奏效,有着一番见解。“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是练习传中。希望通过高度,或者双中锋去冲击对手。但是,叙利亚队今天的回收很密集,一直屯兵在最后面,没有给予我们很多机会。”杨旭反思道,“因此在以后,对于这种方式方法,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进攻战术。不能说使用一种方法,去针对某一场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脚在赛前两天,还曾经加练过单刀射门。但在6日这一战,由于叙利亚防线回收很快,少有后卫离开禁区,类似单刀的机会几乎没有出现。之前的临阵磨枪,似乎更像是“练了不打”的无用功。

对抗质量不过关

除了进攻打法的单调,这一招传中抢点、高举高打的“无用”,还体现在它的效率低下。但据国脚们反映,在球队之前9天的封闭集训,整体的进攻效果还算可以。但为何偏偏到了实战,国家队的打法却“乱了”。从观战的角度来看,坚定的一面没有得到体现,反倒是越打越急、越急越慌。

实际上,国家队在此前的分组对抗时,一直坚持着“主力一组、替补一队”的原则。即明确地将大部队分成两组,由主力对阵替补。对比常规的做法,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但主要问题在于,由于李学鹏伤退且国家队主要演练五后卫体系,防线可用之人实在不多。等到分组对抗时,往往替补一方的后卫线,几乎都是临时客串者。倘若要在对抗期间,限制主力组的进攻群,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举例来讲,据悉国家队在武汉期间,曾经演练过一套五后卫体系,即任航、杜威、冯潇霆、张琳芃和赵明剑。同为主力组的锋线球员,则是两大中锋杨旭和郜林。但与此同时,替补组能够使用的纯后卫球员,仅剩下张呈栋、姜至鹏2人。无奈之下,替补一方的防线,经常会由蔡慧康、张晓彬等后腰进行“客串”。自然,他们的防守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于主力组的前锋们,也很难形成实战中的威胁。于是在6日一战,出现90分钟仅有两次射正、几乎没有一次必进良机的现象,也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

虽然很难说这则因素,就是国家队此役锋无力的“罪魁祸首”。但至少可以看出,球队防线上的人员不足,一定程度影响到整体对抗的质量,尤其是攻击手状态的检验。而在输球之后,这显然是亟需总结的问题。

个体低迷不是搪塞理由

除了战术打法、训练手段值得疑问,对于国家队4名前锋的近况,外界一直持有很多复杂的声音。例如张玉宁在整个9月苦坐冷板凳、杨旭久居预备队联赛,武磊和郜林难觅进球等。但问题在于,4名前锋的现实情况是摆在那里。而球队针对他们个人的调整方法,或者说训练时的改造和组合,并未收到成效。

国家队在这一战,已经最大限度地将这4人予以使用。除了郜林、张玉宁联袂先发,武磊和杨旭在下半时替补上阵,并一度同郜林形成三前锋。但这种“堆人战术”的效果,实在低得可怜。“相信在阵容磨合方面,假如能有进步的话,我们的进攻组合应该踢得更好。”张玉宁的一番话,似乎道出了真实原因的所在。

实际上,国家队在12强赛前,一直习惯使用单前锋战术。一时间突然采取双中锋,甚至三前锋战术,无论在任务分工,还是风格互补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和不足,也需要时间重新适应。或许经历这一战的失败,很多人会以更猛烈的批评声,施加于郜林、杨旭等4人,将矛头指向个体的状态问题。但从实际场面来看,国家队在由守转攻时,前锋与前锋之间的衔接、穿插和配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踢法过于孤立化,也就使得叙利亚后卫们更加容易去限制。国家队的立体攻势,完全被消耗在西亚人的汪洋大海之中。

世预赛  /   12强赛  /   国足  /   高洪波  /   叙利亚  /   张玉宁  /   郜林  /   武磊  /   杨旭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